一部儿童剧为何让网友记恨至今?解读小龙人背后的故事
一部儿童剧的剧情为何如此惨烈,让不少网友“记仇至今”?于叔上网浏览了一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解释。
有人从“龙”的形象入手。
小龙人指的是龙的传人。
小龙人的母亲化作了山河,这就是祖国的母亲。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
也有人天马行空,认为小龙是世界的创造者。
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他创造了山和海。
最终,我虽然失去了母亲,却获得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还有最直接的解释:
小龙们是世界的精华,日月,并没有什么“人类母亲”。
这些解释都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鱼叔希望从感性的层面来理解这个故事,而不是深刻的隐喻。
小龙寻找妈妈的过程不正像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一样吗?
不断寻找,不断失去。
小龙人是幸运的。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温暖有趣的人和事。
在孤独、艰难的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他两次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他第一次穿越到远古,见到了一只长相恐怖的巨龟。
大乌龟不顾孩子们的直言不讳,把孩子们从野人的火架上救了出来。
它贪吃、唠叨、热情、可爱,为一行人的旅途增添了无数欢乐。
然而,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大鬼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自告奋勇成为女娲补天的原石,从此一去不复返。
大乌龟离开后,找到了龙女的妈妈。
龙女将他抱在怀里,温柔地听着他的话。
正当他以为自己终于能有一个母亲来爱他的时候,龙女化作一条河造福了人类。
小龙人从梦中醒来后,只能望着河水流泪。
第二次,他按照龙女的吩咐,前往寒山寻找母亲雪山神女。
当他快要冻死的时候,遇到了大勇叔叔。
听说小龙人要去寻找雪山神女,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小龙人到雪山神女身边。
这一次,他还是来不及好好告别,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勇变成了一座冰雕。
在大勇叔叔的期望下,小龙人终于找到了女神。
两人互相倾诉了多年来对对方的思念。
但为了托起月亮,女神母亲最终变成了石人。
女神告诉他,只要他在天黑前把一瓶水倒在石像上,她就会变回他的母亲。
然而,当小龙人最终以龙角为代价取回一瓶水时,他看到的却是一座巨大的山峰……
https://img4.cache.netease.com/ent/2010/11/12/20101112145217a7e15.jpg
小龙人寻寻觅的母亲已经不存在了。
但旅途中收获的亲情和友谊却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刻地塑造了他的性格。
与现在很多儿童剧相比,这种略显残酷的“挫折教育”确实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愤怒地问,为什么不让小龙找到妈妈呢?
事实上,这种对“合家欢”的反叛,也正是《小龙人》如此超前、大胆的原因。
无论是主线剧情中的反复得失,还是穿插其中的细节,《小龙人》一直在讲述一个关于不完美的故事。
有一次,小龙人和三个朋友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白鸽。
他们非常喜欢这只白鸽,每天都精心照顾它。
晚上,小白鸽变成了人形,请求小龙带她回到妈妈身边。
小龙人要白歌明天跟大家告别后再回家。
小白鸽拒绝了。
她确实说得对,喜欢不是占有。
还有一次,小龙人问大勇叔叔为什么要从天上射下月亮。
他回答说是因为年轻时有问题,总希望一切都完美。
于是,当他看到天上的月亮不平时,他就射出了九支箭。
当他射出第七支箭之后,月亮竟然变得很平了。
但他并不满足,总认为还可以更完美,于是他射出了第八支和第九支箭。
结果,这两支箭让月亮离完美越来越远,最终坠入了人间。
从一开始可爱的小青龙,到最后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小男孩。
龙人失去了一些特性,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人群中行走自如。
既然人生不完美,不如尝试接受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遗憾。
然而,这么好的一部有深度的剧,开播三年后就被禁了。
有传言称这与银幕外发生的一场悲剧有关。
1995年的一天,三名儿童从北京一栋住宅楼的屋顶跳下身亡。
孩子为何跳楼?
因为他们想模仿《小龙人》中的飞行动作。
于是,“小龙人”被指控“诱导”儿童跳楼。
于叔觉得这真是一个被甩的案例。
如果这个罪名成立,那么所有涉及主角飞行情节的作品都应该下架。
动不动就飞进云雾、征战万里的《西游记》,并不是什么“大错”。
而按照这个逻辑,剧中呈现的情节可能会被孩子模仿。
那么,带有打斗、爱情情节的作品也有“误导性”。
如此推论,我们的银幕上还剩下多少作品?
将儿童的危险行为归咎于电视剧诱导,显然是试图为不负责任的监护人开脱。
缺乏教育、监督和保护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家长和学校是否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安全教育?
坠落发生前,是否有监护人在场及时干预保护?
https://gongchang.jiangzi.com/uploads/ueditor/php/upload/image/20200831/1598864222105725.jpeg
这些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因素。
然而,炮火集中在“小龙人”身上,家长和学校完全看不见。
现在看来,这样的禁令的理由是非常离谱的。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令人发指的现象并没有消失。
追责工作层出不穷,但真正的问题却仍未得到正视。
大家应该还记得2013年的“连云港烤羊事件”。
一名男孩在玩耍时将另外两个男孩绑在树上,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了树下的竹叶。
家长未能及时制止,导致两个男孩严重烧伤。
孩子们称,他们是在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节。
虽然有观众表示动画中不存在这个情节。
然而这部国漫的口碑却一落千丈。遭到央视批评,并被家长起诉。
从那时起,动画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最近,2021年有一个消息。
两个孩子模仿《熊熊》的情节,把绳子绑在身上,爬出窗外玩攀岩。
当时,家里除了孩子外,就只有一名患有精神障碍、无监护能力的老人。
结果,其中一名女孩因救治无效摔倒身亡。
事实上,《熊熊》在展现含有危险元素的场景时,采取了谨慎的措施。
几乎每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景都会被剧组标注“请勿模仿”。
但法院认为,作品《熊熊》中虽有警示文字提示,但不足以对幼儿观看动画片起到警示作用。生产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两起案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熊》均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当事人家属提供了经济补偿。
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这一点往往被夸大甚至歪曲、夸大。
看来他们是在通过舆论造势,不断对制片方进行猛烈抨击,以达到某种“钉上耻辱柱”的效果。
然而,在这些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的点经常被忽视——
法院明确规定,父母是主要责任方。
而且责任比例远高于动画制作人。
可见,无论是从常识还是从法律原则上都是如此。
父母负有至关重要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悲的是,每当悲剧发生时,罪魁祸首往往都是工作。
苦心经营的结果,无论采取多么周密的预防措施,都可能被贴上诱导儿童自残的标签。
在这样的环境下,影视剧制作各方如何降低风险?
不难想象,这可能会导致自我阉割。
即使是奇幻作品也需要更仔细地权衡。
明明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犯了错误,但很多优秀的影视剧却与他们一起埋葬。
如果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原地踏步,那么整个影视剧行业该如何前进?
届时,银幕上呈现的作品还剩下什么?
完整的文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