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惊四座:杂技文化节目成文化节目版图重要组成部分
一根钢丝能做什么?达娃子第五代传人阿迪力·亚森,能在钢丝上生活80天,在9米高空跳新疆舞,还能蒙眼行走;郭成可以变身“蜘蛛侠”,利用钢丝从一楼爬到40楼,甚至轻松飞280米……这些拥有硬核特技的顶尖杂技高手齐聚全国首创由广东卫视原创打造的大型杂技文化节目《四个厉害》,呈现了一系列视觉表演盛宴。近年来,以杂技文化为代表的许多专业文化节目进入公众视野并获得良好声誉。曾经被归类为小众、冷门的文化艺术,如今正逐渐凭借自身的魅力和创新的表达方式突破固定圈层,进入主流视野,成为文化节目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分专业化,文化节目在更多地方绽放
每一种文化艺术都是由丰富多彩的门类组成的。舞蹈有多种类型,音乐风格也有多种。因此,文化综艺节目的创作有着非常丰富的宝库。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挖,从什么角度挖。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的重点集中在服饰、绘画、杂技等元素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纵向深入探索和涉及领域的综合多样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打造的服装文化节目《服装中国》以人们最习惯的服装为剪裁,展现服装之美,以及服装背后的精神之美。通过采访、互动、体验、表演等形式来了解服装。文化之美。中国首部真人名画系列剧《这幅画该说些什么》取材于14幅中国艺术史上巅峰人物的画作。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用画中人物的声音为观众科普名画鉴赏知识。敦煌研究院首部聚焦敦煌的原创全景人文探索节目《来了! 《敦煌》通过音乐、美食、色彩、飞行、匠心、体育、潮流、风情、英雄、文献十个维度全面探索和致敬敦煌。 《四绝》聚焦中国杂技文化。 30组国内外不同项目的顶尖杂技个人和团队在四大舞台展开激烈角逐,为观众呈现了近60场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杂技盛宴。最终获奖者是年度最受欢迎的“金牌杂技表演”,诠释了中国传统杂技的“惊、险、奇、美、情”。
这些以新奇文化为主的垂直细分节目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获得了可观的发展机遇,丰富了文化综艺的内容布局。对此,记者电话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影视剧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开斌。他表示:“垂直文化节目在多地、全线的遍地开花,就是长尾效应的生动体现。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这部分加起来就会增加。”因此,这样的节目如果以熟悉的方式呈现“陌生”的内容,往往能够拥有非常持久的生命力。”
https://y3.ifengimg.com/cmpp/2014/09/05/02/2ba702c0-60e3-4119-81f5-92e0e0c377d9.jpg
年轻与融合,用户思维助力创新表达
年轻观众喜欢什么内容?你更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文艺作品创作积极融入“用户思维”,在专业的基础上,以年轻化、现代化、综合化的文字进行升级呈现。这不再是被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无奈之举,而是整个行业自觉自发的实践。 。
《全民音乐盛典》也是广东卫视推出的大型原创中国古典音乐竞赛节目。以“国乐弘扬青春”为口号,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4位青年音乐家,从“多维度”选拔选手。最终,一支全能民间乐团诞生,“国乐应援营”加深了艺术的嫁接与融合。 “好戏来了!” 《敦煌》用青春的力量,再造历史的辉煌。嘉宾团探讨了专家学者协助解开莫高窟、壁画、飞天等千年历史“敦煌谜题”的叙事方式。
《寂静丝》为“青春”的表达注入了更加多元化的思维,实现了青春元素与表现形式的创新融合。节目邀请专业人士组成鉴赏团,携手跨界艺术家、杂技名人、文化学者等嘉宾,真正为中国杂技文化的创新传承“加火”。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还将摇滚、街舞、情景表演等潮流元素融入到杂技表演中;创新采用360度摄像技术,与中国移动咪咕视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首档网站联动VR沉浸式杂技竞技文化综艺节目,让观众沉浸式享受杂技视听盛宴。此外,节目还打造了多种融合媒体产品,推动杂技文化“破圈”传播。其中,短视频《敦煌仙子世间罕见,飞发飞舞》被抖音、微博等多家平台推广,并得到团陕西省团委微博、陕西发布抖音等官方媒体的支持。
正如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丁明在电话中所说,“让传统与新潮相遇、古老与青春携手、经典与流行碰撞。‘小而美’垂直文化综艺可以最大程度的突破时间、空间、圈子。”尽管受到蛋层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它还是在新时代、大规模地出现了。”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创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把自己当成观众已成为共识。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211%2Fd273da0cj00s8oue2002qd200u000gwg00ho009y.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文化无国界,让“美与故事”渗透人心
文化一直因接受门槛、个人兴趣等原因分为主流和小众。所谓“文化无疆域”,是指无论一种文化的接受群体是什么,每个人对文化之美都有着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对文化背后的人的故事充满向往和好奇。文化。因此,垂直文化综艺想要延伸甚至打破所谓的固有壁垒,就应该全面普及小众文化知识,深入挖掘“人和故事”。
无论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服饰之美”,还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杂技之美”,只有找到合适的叙事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被理解和喜爱。由观众。每期《衣在中国》围绕一个主题,邀请各界人士探讨中国服装文化背后的审美精神,讲述服装中的中国故事,从自身、社会思想、民生角度学习。 、经济和审美的变化。中国美学的精神滋养。一方面,《九景寺》重点展现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杂技文化,融合国内外优秀杂技表演,绽放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输出中国软实力。文化。另一方面,丰富杂技故事的表达,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精英”背后的杂技生活,碰撞出杂技表演的新火花。比如,从一名建筑工人到中国第一冠军,孙健从16岁开始在宿舍里搭建钢管练习自学,如今成为奥运会钢管舞形象大使,他力争成为奥运钢管舞大使。让钢管舞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曾经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徐大梅、徐小梅已经年近五十,却依然活跃在杂技舞台上。他们希望将杂技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杂技。专业杂技团体、杂技学校、自由杂技演员等不同领域的团队。这些技艺精湛的杂技练习者的故事尤为感人。
小众文化并不是观众不喜欢,而是它缺乏进入公众视野的“窗口”。张凯斌表示:“《四大绝技》等节目并不停留在肤浅的文化展示,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细分领域的典型内容,讲述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让他们开心”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观众审美的多元化和小众艺术接受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垂直化综艺节目成为爆款综艺节目的黑马后备力量。在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王小培看来:“注重纵向细分、跨界融合的文化节目的出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也能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等。我们期待更多“小、美、精”的垂直文化节目打破艺术领域的局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将历史文化之美传递给观众。 (光明日报记者 张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