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绿化乔木选择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树木的选择在街道绿化中,树木主要用作行道树。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夏季为行人遮阳、美化街景。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或花形、叶形、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叶变最好秋季赏色彩,冬季赏树形、枝干;
(2)生命力强,病虫害少,易于管理,管理成本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宜该地区正常生长。深秋落叶期,树叶会在短时间内全部脱落,更容易集中清理;
(4)行道树树冠整齐,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展,与地面夹角不小于30度,叶子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成活恢复生长,适合大树移植;
(6)具有一定的耐污染、耐烟尘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也不太慢。目前河北省唐市有雪松、法国泡桐、国槐、合欢树、栾树、垂柳、馍柳、杜仲、白蜡树等。
灌木选择
灌木多用于行车道或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边缘与建筑物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具有遮挡视线、减少噪音等作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朵多且裸露,防止过多抽芽和过长枝条阻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变化,耐修剪。一定时间内的人工修剪可以控制其树形和高度;
(3)易繁殖、易管理、耐灰尘、耐道路辐射。使用最广泛的有黄杨、金叶女贞、紫叶蘖、月季花、紫丁香、紫丁香、紫荆花、连翘、榆叶梅等。
地被植物的选择。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015/b676c735b6d640dfaad02299c3e62623.png
目前,北方大部分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草坪草品种至关重要;此外,多种低花灌木可用作地被植物。予以应用,如等人。
草药和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多年生花卉为主,与乔灌木、草类巧妙搭配,排列合理: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关键部位使用,不宜多次使用。
道路绿化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1)林带类型。在车流量和人流较少的道路上,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留有未铺砌的种植带,一般不小于1.5米宽,并种植一排大树和绿篱。如果宽度合适,可以分开种植。两排或更多排树木和树篱;树下铺有草坪,留下铺好的人行道供人或汽车停车。
(2)树池式。在交通繁忙、行人较多、人行道狭窄的地段,设计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水池式绿地。边长1.5米的正方形比较合适,长宽分别为2米和1.5米的长方形,直径不小于1.5米的圆形树池;行道树种植点位于几何形状的中心,池边高出人行道8厘米至10厘米,避免行人踩踏。若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设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以增加人行道的宽度,避免踩踏。同时,还可以让雨水渗入池塘;墙壁可以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制成,设计应简洁大方。
种植行道树时,应充分考虑株距和固定茎高。一般株距应根据树冠大小确定,一般为4米、5米、6米、8米等。如果种植树干直径超过5厘米的树苗,株距应设置为6米至8米;从车行道边缘到建筑物红线之间的绿地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内的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物。人行道绿化带上必须植树。植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城市主干道植物布置
城市主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三大功能。它们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态、变化的季节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主干道分为城市一般主干道、景观休闲主干道、防护主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类城市主干道的绿化设计应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根据审美特征和人类行为游憩原则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工厂配置应根据地点的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1)景观休闲主干道植物配置
景观休闲主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们的需求出发,考虑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设计游客参与游览的道路。被誉为“城市大道”的肇嘉浜路,中间有21米宽的绿化带。种植大量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乔木。林下排列着各种灌木、花卉和植物。同时,绿地上设置了休闲步道,点缀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主干道厂房配置
道路、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在城市大气下垫面形成狭长的槽,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行人和建筑物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以隔离防护为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和噪声的功能,同时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用抗污染、抗灰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杜松、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并采取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过渡的形式。和草坪。 ,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 高速公路上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给乘客带来轻松愉快的旅程。高速公路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立交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区内一般不会成排种植树木,以防止投射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驾驶员视线。不宜使用树冠过大的树种。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的大色块、视觉节奏丰富的绿带。绿化带选择的植物种类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于鲜艳,重复频率不宜过高,节奏感不宜过高。坚固,一般可根据隔离带的宽度每隔30至70米重复一次。可选用3~6种色块灌木。中间可种植各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124/edb986f3e4a14a7db85c82463c449fdd.jpeg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化土壤、保护边坡、防止侵蚀。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和植被。应选择根系发达、易成活、易于管理、并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联绿化位于高速公路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野的焦点。绿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大模图案,按照不同的线形种植花卉、灌木,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型。人工植物群落以树木、灌木、草类的形式种植,密度较高。在发挥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园林绿地道路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整个公园的骨架,具有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域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在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大小和面积比例等)方面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自由、生动。
花园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干道绿化往往代表着绿地的形象和风格。厂房配置要具有吸引力,形成与其定位相符的气势和氛围。例如,在入口处的主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种植梧桐、香樟、杜鹃、山毛榉等较大型高大乔木,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柏树等塑料灌木。节奏明快、富有节奏感,营造出壮丽的场面。主要道路景观。次干道是园区各区域的主干道,一般宽2~3米;小路供游人在安静的休息处漫步,一般只有1米至1.5米宽。绿地的次干道往往蜿蜒曲折,植物的布置要自然。道路视觉上应有疏与密、高与低、有盖与开阔等。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木、乔木、孤树等,游人可沿着大草坪漫步,林下休息,或漫步花丛中赏花。竹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造景手法。竹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四季常青,挺拔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在现代绿地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城市道路绿化布局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局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断面布局是规划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模式。城市道路绿化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一块板、两条带。这是最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包括沿着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分隔线种植行道树。该方法操作简单,节约用地,易于管理。但当道路过宽时,行道树的遮阳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行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对分隔单向交通的两条道路中间进行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用于道路宽阔,绿化带数量多,生态效益显着。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道路用两条隔离带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加上巷道两侧的行道树,一共有四道绿化带。这种方式虽然占地较大,但绿化量大,夏季遮阳效果好,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用、相互干扰的冲突。
(4)四板五带式。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一分为四,规划成五条绿化带,使上下行驶的各种车辆互不干扰,有利于限制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适合五条带,可以用栏杆分隔,以节省土地。
(五)其他形式。根据道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设置绿化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道路绿化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就会焕然一新,城市面貌就会得到发展,城市内涵就会得到提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