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眼科专家胡诞宁教授讲述 RPE 移植故事,哪些眼病需要它?
今天,在第21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美国眼科医生、纽约医学院教授胡丹宁教授为我们讲述了RPE移植的故事。哪些眼部疾病可能需要 RPE 移植?
一些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相关的眼部疾病,包括AMD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炎,都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原发病变。
RPE移植的历史回顾
时间
事件
1980年
人RPE细胞分离培养成功
1981年
小鼠胚胎干细胞 (ESC) 的分离
1991年
RPE细胞移植用于临床治疗
1998年
分离和培养人胚胎干细胞 (hESC)
2002年
有人提出,可以移植由hESC分化的各种细胞来治疗各种疾病。
2012年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RPE移植临床应用
同种异体RPE移植
(1991)首先对湿性AMD患者在手术切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后进行RPE移植,但由于免疫排斥而全部失败。干性AMD移植后也可能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尤其是细胞接种量大的患者,但发生时间晚于湿性AMD。
自体RPE很难获得,因此早期采用尸体眼部的RPE进行移植。直到1996年,(美国)和(瑞典)报告(1996-1998)才将胚胎RPE接种到视网膜下腔。
自体RPE移植
由于同种异体RPE移植效果较差,2000年以后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自体RPE移植上,即去除视网膜下膜,同时收获自体RPE。一种方法是切开视网膜周边,切下小片RPE和脉络膜,并将其移植到视网膜下间隙。另一种方法是在后极附近切开视网膜,将RPE切成小片,制备细胞悬液,注入视网膜下腔。
自体RPE移植不会引起排斥反应,一般都能存活,但视力变化不确定。少数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复发,并发症较多,包括PVR、视网膜脱离、出血等,可能与取膜时损伤、RPE脱离进入玻璃体有关。造成的。
IPE移植(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由于自体RPE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推测虹膜色素上皮IPE与RPE同源,可能具有RPE动能,可以替代RPE。因此,采用显微切割和培养技术从虹膜切开标本中获得足够的IPE,然后在不培养或培养扩增后进行移植。该方法的优点是来源于自体细胞,无免疫排斥反应,比自体RPE移植更安全。
有报道142例湿性AMD在视网膜下膜切除后接受虹膜色素上皮移植。经过长期随访,发现132例患者耐受性良好,无PVR等并发症,视力稳定,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复发较少。 。
然而,随着抗VEGF疗法的兴起,这种疗法很少用于治疗湿性AMD!
胚胎干细胞
Evans(1981)从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开始,并(1998)在分离和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方面取得了突破。直到(2002年)他才提出hESC分化出的各种细胞都可以用于移植。治疗各种疾病。 2009年以来,已有不少关于hESC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报道,并在动物实验中成功接种到视网膜下腔!
2012年2月,发表了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1例干性AMD和1例疾病的报告。观察4个月后,未观察到免疫排斥、肿瘤形成或过度增殖等情况,视功能较好。手术前可能会好一点!
当时我们被邀请发表评论。毕竟,移植的细胞是同种异体的。人胚胎干细胞虽然抗原性较弱,但已分化为RPE细胞。是否出现排斥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另外,是否有正常分化的RPE细胞的陷阱。功能以及干细胞来源是否越年轻越好,都需要观察。
后来,正如我们所料,拒绝可能会发生得更晚。 2016年报道的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RPE移植治疗(二期临床试验)中,报告了9例干性AMD和疾病。视力保持不变或略有改善,未发现与胚胎干细胞相关的并发症。症状,但是都用了全身免疫抑制剂,可能是因为免疫排斥!
前景
为了避免免疫排斥,最好的方法是移植由患者自身皮肤细胞衍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而来的RPE细胞。由于它是由自体细胞制成,因此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但也有缺点——过程复杂(需要从每个患者身上取出细胞后进行细胞诱导)而且价格昂贵!
不过,只要能保住视力,恢复亮度,昂贵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注:微视眼科原创信息欢迎转发,但严禁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