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19 22:00:58

越南与中国的亲缘关系及文化交流历史

“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南端,地势狭长,略呈S形。北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接壤。我国地势狭长,濒临南海,中国和越南的交往历史悠久,从越南的古代神话和文化渊源就可以体现出中越之间的血缘关系。是“龙之子”,也认为越人是炎帝神农的后裔,中国古代称越南为“交趾”。神农统治世界……他的土地南至交趾。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这进一步证明了中越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

光绪十一年(1885年)越南全境源图

01



早期来到越南的华侨

据史料记载,越南古名有越商、尧公大龟、周显白雉等。中越交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占五岭。秦国灭亡,兵士流亡,沦为土人。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篡位,不少士人避难南迁。东汉初年,将军马伏波南下,所部士兵被流放。他们被称为马六人,现散居于广西南部、北部及越南地区。六朝时期,中原大乱,汉族纷纷南迁。当时佛教兴盛,中印僧人渡海而来,都要经过胶州。因此,胶州僧人经常与中原士人交往。唐朝时期,康公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晋升进士、宰相。诗人王维、贾岛、张继都游历岭南,写下了各种诗词赋赋。宋初,宋节度使丁公主之子丁布居岳建国,号丁显皇。南北双方的使者开始来往。李朝大力推行汉科考试,开科招收士人。这是吸收中原文化的最早也是最繁盛的时期。宋末,许多残存的大臣义士纷纷投奔南荒,打算借兵复国。当时越南陈朝,史书记载,福建人痛恨葫芦。

越南部分地图来源:光绪十一年(1885年)越南全境地图

元兵三度南侵,皆兵败灭亡。明初,三宝太监下西洋,海上航行开通。越廷在海外开设广安镇、云屯府,为各国在家乡的商贸和纠纷提供了便利。双方都想繁荣疆土,购买外国商品。郑公将城献给兴安省,阮公在广南省都城开设商铺,方便商船运输。当时,来到越南的中国人乘坐大眼公鸡帆船,乘着北风向南航行,为除夕夜运送货物。然后,他们带回水稻,以便在第二年春天耕种和收割。这种运粮的船称为坏船,按越人的习俗称为船。它被称为Nguoi Tau,也被称为中国日本的Nguoi Tau。阮勋爵在港口设“船官”,主管业务。

越南部分地图来自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云南、广东、越南三省联合边界图

朱之余先生,明末大学士,居南投会安,别号舜水,浙江余姚人。阮主伏秦屡征战乱,不任官职。他隐居12年(1646-1657),在日本去世前写下了《安南服役笔记》一书。明朝灭亡后,永历皇帝征服了两广。后来,他兵败,兵分两路。 1659年,国王进入缅甸。第二年,缅甸人抓走了国王,并把他送到吴三桂的军队。剩下的士兵纷纷散入荒野。如今的金边河畔,城荡、戈斯马等地居住着数千名混血华侨,操闽语,有中华习俗。他们自称是明军后裔。 1671年,雷州人莫敬久率家人开辟河田。 1714年,他将河仙七个社区的土地奉献给阮主。 1679年,高雷连将军陈尚川率陈安平、杨延迪、黄进等3000余人到南头陀峪(辰港),请求收押。阮主赐他官职,命他开发东圃,建立边河、嘉定、梅丘。 、西递口岸。另外,研制中气、会安谱的十位大师分别为朱、丁、吴、莫。如今惠安茗香会馆内仍有记载他们事迹的碑刻。

来源 2008 年世界国家地图集

02



南旗华侨

▼一▼

明朝末年,中原动乱,野峰烟雾缭绕,广东雷州人莫景久怀念故土,立志飞上高处。知道大势已去,他率领广东两位仁人志士400余人南下,游历了那里。在曼坎地区(南七河仙省)。当时曼坎是水真拉领地的一部分,属于高棉国王尼农的管辖。莫贡利用外交手段取得了高棉国王的信任,被委以培养曼坎的重要职责。

西汉时期越南地图来源为《中国历史地图集》

1674年(嘉荫年),沔朝内乱。他们躲在翁台,向暹罗求助。暹罗大军突然到来,抓走了墨景酒。几年后,莫谦逃回曼坎,重新开始事业,为家庭奠定了基础。根据。

https://k-static.xsfaya.com/uploads/allimg/201028/11433W4R-1.jpg

东汉时期越南地图来源为《中国历史地图集》

与此同时,一支约3000人的中国军队,身穿明朝军服,登上六十艘大船,历尽艰辛,南下。他们在途中遇到了飓风,同行的人一半都被消灭了。只剩下这群人了,他们就到了顺化。朝廷向越南统治者阮贤请求住宿。越南统治者召开大臣会议,讨论明军的部署策略。钱氏提议留在京城,担心老虎成问题,清廷起疑。恰巧此时,阮老爷要南下。他们搬动贫民和囚犯,开辟了嘉定、边河。当时,他们命令明军进军水真腊并驻扎在那里。 (1679年)明军分为两派:驻扎汴河的陈军,与土民合作,潜心垦荒,势力日益强大;驻守嘉定的是杨延迪的军队,他把嘉定变成了商港,贸易不断。此时,日本人、欧洲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来这里做生意。

公元1688年,副将军黄进在定襄(梅脱)叛乱,杀将军杨延迪。他起兵,与躲在台湾的王冕作战。他被击败而死。陈尚川在边河闻讯,率领数次浴血奋战,驱逐棉花。国王回到卢钦拉(高棉),陈向越廷报告了情况。公元1698年,阮贤派历成侯阮有景途经水镇腊,更名为嘉定。总督衙署设在嘉定城及边和,称镇边营,西贡堤一带称范镇营。

此后,中旗南部、广平、广义两省人民迁徙至南旗,开垦荒漠,商铺繁荣。当时的明军仍念念故土,自行团结,在封建镇营组织了明祥社。茗香会馆在小镇边缘组织了清水会。在文化上,它与祖国的遗产紧密相连,但在生活上,它与越南人密切合作。

公元1714年(甲午),墨景玖将曼坎土地献给阮主。阮主大喜。伊曼堪被封为和县,莫被封为和县将军。公元1735年(乙卯),莫公年老去世,儿子莫天锡继位。天喜的真名是慈。他文武双全。他经常与名士游历山水,写下咏江仙诗十首。以武力组织军队,以武力击败棉军。 1741年,河仙三角一度被暹罗军队占领,但次年,天添被征服。阮勋爵命莫仔被封为天丁,并被授予河仙总军总司令的称号。

除整顿河仙外,莫天锡还先后开辟了龙川(金瓯)、坚江(菜)、镇江(辛霍)、安江(秋笃)、镇宜(巴克寮排朝地区)等县。领土大大增加。当时河仙有许多学校,聘请教师教授国学。公元1744年,阮君将所辖领土分为十二营,并为纪念墨子的大功,下令仍镇守河仙。次年,华商李文光、何辉、谢三、谢斯等在嘉定发动起义,杀害钦差大臣阮巨瑾,但乱局很快平息。

▼二▼

1771年(申卯),西山军南下归仁,阮福会见孟臣南齐。一路走来,他得到了海外华人的大力帮助,莫氏家族的贡献更是更大。梁朝混乱之际,清湖族华人于1778年离开该镇,边营迁往西贡河和中国河地区居住,形成了西贡和堤岸的繁荣因素。然而好景不长,西山军于1782年隐匿到来,他们痛恨华侨李才一伙,在嘉定沈良桥上辅佐阮主。 ,组织和志愿者进行抵制。于是他们激怒了中国人,任意杀害他们。超过1000人被杀。他们的尸体被扔进雅河漂流了几个月。结果,生意下滑,生活变得困难。 1783年,物价极高,就是明证。

图为越王抵达河内时前来迎接的越南文武官员。他们的服饰与中国清朝的官服非常相似。

阮朝皇帝嘉隆阮福英统一了国家,消灭了残存的山西党人。为了纪念南旗华侨的帮助和贡献,他颁布了一道法令,允许越南华侨分批管理自己的事务。经过观察各个华侨的当地方言,分为广召、福建、潮州、海南。四个帮派。 (因客家帮刚开始人数较少,后来人数增多,开始分帮派。)每个帮派有正副帮主一名,由帮会成员通过公开讨论选举产生。帮派头目负责代表一切对外和对内事务。此时,大部分华侨都集中在谈谈贸易上,逐渐恢复了生机。商场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由于地势优越,人力集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探探就成为越南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达数千人。商贾云集,百货林立,船车驶过,人们相互碰撞。那是一座充满中国人的城市!

图为越王阅兵抵达河内

1829年,明帝颁布法令,禁止除大米外的一切土特产品出口,并颁布了限制人民消费的法令,并限制了南岐华侨的数量。进口商船上的所有人员和海员在获准登陆前必须报告并缴纳住民税。同年,颁布了中越婚姻法令。短期居留的华侨不得与越南女子结婚。海外华人也被禁止剃孩子的头发和带妻子回中国。

图为孙中山在越南河内。 1907年3月,孙中山成立总组织领导越南河内起义。

1819年,为了发展交通事业,华侨踊跃出发,志愿疏浚安通河、与比安池河合作。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大量的人力。后来,嘉定市知县黄公智将安东河改名为西贡河,将边芝河改名为中国河,以纪念中国人民的疏浚功绩。 1820年,金边至西贡的公路竣工,这也是华侨帮助下的成就。

图为越南华侨华人迎接越南国王的花车

https://img.novelsee.com/wp-content/uploads/220108/472302131147032569202.jpg

此时,南七的土地只开发了二十分之一。当时年出口贸易量为大米1.2万吨、棉花2200吨、蔗糖400吨、香料120吨、蜂蜡20吨,以及大量象牙、龟甲、海参、鱼干等。等出口。边和省的海盐和铁矿石工业也由华侨经营。当时海盐要100两,售价才一文钱,可见当时的生活水平是多么的普通。

图为1938年7月,旅越华侨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敬献旗帜,表达对祖国抗战的支持。左起第一个是董必武

▼三▼

1860年,法国政府控制南岐,推翻越南宫廷此前的闭关政策,开放商埠,大力建设。西贡和堤岸构成了南旗唯一一个大型市场,里面布满了百货商店。与中国、香港、马来亚、南洋群岛的贸易额也逐年增长。

越王巡视河内,群臣迎接。

当时,富有的华侨有“鸿泰”、“邦和”、“信发”、“新建和”、“三和”等商号。他们为驻地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帮助,如承担军营、办公室、医院、公共场所的建设,投票表决各种装修税,供应一切所需的材料和材料。

1862年8月11日,海军上将博纳同意华侨居住南旗的规定。凡是登陆的人都必须获得帮派头目的批准或警察局的许可,并每年缴纳一美元的居住税。此前,居住在南旗的华侨必须申报缴纳居住税。在行政管理上,西递的华侨享受与所有外国人同等的待遇,而六省则由政府官员、县官、行政长官、总统管理。

1863年和1864年,颁布了多项有关华侨管理的法律。 1865年,移民局在西贡成立。 1871年至1873年间,颁布了有关华侨生死、婚姻、个人税、居住等方面的法律。 1864年,堤岸有第一所华人创办的法国学校。首先,发现一栋单层建筑矗立着。 1867年,堤岸屠宰场落成,由华侨经营。 1869年,洪泰商人承建了邮局和国库银行。 1870年,他们还承建了大型天主教堂。至于合作,承担了各种税收,堤坝上现在有洪泰街和邦河街,纪念这两位富商。

至于行政事务,也有华侨参与。 1866年,西贡农产品展览会上,洪泰和新发都是评审团成员。 1869年,法国当局组织的当地法庭,洪泰、新新和、崔秉和也出席了。 1869年,西贡市议会成立,任法官。 13名委员中,法人占11席,粤明学者张永吉占1席,华商辛新和也占1席。

▼四▼

1900年后,在法国政府的努力下,南旗得到了改组。从西贡到美图的火车线路以及从菜布到西贡的火车线路已相继建成。水厂、发电厂也已颇具规模。当时的西递商圈,聚集在新科雅街、公所街、大班街、广东街、水冰街、花园街、甲龙街、巴黎街、美陀街一带。著名的殷商有刘六、黄荣源、冯寅初、郭衍等。谢马炎、刘立亭、曹云泽、梁寿堂等,还有很多爱国人士,也为我国的民族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以卖豆芽为业的黄经南先生,建国时老祖宗孙中山、胡汉民先生出国旅行时,他积极帮助并加入同盟会。其他几位老人,包括林下勤、王和顺、李卓峰,也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文字是考察南岐华侨初来的原因。至于民国以后海外华人的生活状况,我就放弃了。

03



阐明

1、本文纯属个人学习资料和史料收集,仅供参考。资料可从《越南杂记》、《越南》民国文献、《越南图记》、互联网等获取;

2、图片来源主要为网络、个人收藏、《光绪十一年(1885)后越南全境图》、《光绪十一年(1885)后滇粤越联合图》清同治年(1870年)》、《世界国家地图集2008》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南与中国的亲缘关系及文化交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