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2 10:09:3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合理吗?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应适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合理吗? ——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父母都对孩子抱有期望,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例如,“我希望我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取得博士学位”、“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通过钢琴10级”、“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以高学历、高能力脱颖而出,站在未来社会。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自然会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期望。合理适当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然而很多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可能与以下三种心理有关。

一是补偿心理。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将自己没有得到或失去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以达到心理平衡。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把小时候未实现的梦想转移给下一代,希望孩子替他们弥补人生的缺憾。

二是从众心理。由于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会符合舆论或者大多数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从而形成了共同体意识。为了符合群体意识,很多父母有意无意地产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

https://cmsqn.infinitus.com.cn/upload/resources/image/2017/05/22/59086.jpg

三是比较心态。即通过与他人比较来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有了孩子之后,“攀比孩子”就成了家长们的共同话题。很多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都会期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一旦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就会感到无耻。

这三种心理虽然动机不同,但都反映出父母的期望大多以自己为出发点,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而忽视了孩子的想法、性格特征和成长环境。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事实上,孩子有独特的天赋和能力,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自身出发,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同时,对孩子期望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高的期望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各种心理困扰,如因无法满足父母的愿望而产生焦虑、内疚、自责等;由于无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失去自信并降低学习动力。 ;由于不满足父母的高期望,孩子会产生对抗、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

心理百科全书

期望理论由北美心理学家 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动机》一书中提出,表示为:动机力=期望×效价。该理论表明,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即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实现目标的预估概率就越高,动力就越强,积极性就越大。

效价是实现满足个人需求目标的价值。对于同一个目标,由于每个人的环境和需求不同,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也会不同。如果个人喜欢目标的结果,则为正价;如果个人对目标的结果漠不关心,则为零;如果个人不喜欢目标的结果,则为负价。

https://puui.qpic.cn/vpic/0/j05107zyz4z.png/0

期望值是人们判断自己实现某个目标的概率。期望反映了个人实现其目标的信心。对目标的适当期望是什么?有人将其描述为摘苹果。人们只有能跳着摘苹果,才会用尽全力去摘苹果。目标太高了,跳也拿不起来,人就不会再跳了;如果目标太低,你可以坐下来捡,不需要跳,人们也不会努力去做。可见,父母在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要适度,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完成,从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儿童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以成人为中心的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实现家庭理想的“工具”、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附属品”。这些观念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因此,父母必须改变这种观念,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重新审视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能力和主观意愿。

其次,调整期望,为孩子设定合理、适宜的教育目标。根据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适度且相关的目标可以激励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很容易让孩子感到遥不可及,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如果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就不会吸引孩子,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设定适当的期望。这样的期望,才会真正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父母应该在孩子之外的其他方面找到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把孩子的优秀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尺。这种把成就感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容易让自己受挫。父母需要重新发现自我,找到职业目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人生价值。此外,父母的积极努力、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是能够促进孩子更健康发展的无声教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合理吗?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应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