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3 04:26:53

农行创新担保模式助力扶贫富农,政策兜底保障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兴安分行农业农村部总经理唐晓丽介绍,“京唐模式”改变了扶持农牧民的方式,创新了担保模式,具有可复制性,真正实现产业带动、行业带动、区域带动的扶贫富农。主意。截至2016年7月末,农业银行科右前旗分行累计发放“项目”贷款逾5.02亿元,支持农牧民6297人,全旗巡查覆盖率达73.36%。

只有支持生产、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才能有效解决这些人的脱贫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韩建刚表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农牧民提供产业发展菜单选择,让市场帮助农牧民决定如何发展产业。 “订单”,切实培育壮大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政策一应俱全——

政府风险补偿为新业态“保驾护航”

想起2014年油菜籽的丰收,阿尔山市白朗镇的种植大户陆传阁仍感遗憾。收获127万公斤,他欣喜若狂。但由于山区缺乏油菜籽烘干设备,缺乏平坦的烘干场地,导致大量油菜籽腐烂。陆川歌只能感到无奈和遗憾。

今天,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了。作为专业人士,陆传革和同事们不断增加种植经验,扩大种植规模。作为当地农业转型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得到了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阿尔山市扶贫办将存款1000万元存入农业银行,采用“政府风险补偿+新型经营主体(大专业业主)”模式发放贷款。

以陆传歌为例。他承包了数万亩土地。通过上述模式,他于2015年成功获得农业银行150万元贷款,扩大了农场生产规模,购买了专业烘干机。 “我们既要尊重金融机构的独立经营权,又要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阿尔山市扶贫办主任刘一鹏说。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农产品部副总经理曹德刚表示,截至2016年7月末,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资金220.47亿元。富民工程贷款,支持农牧民户43.5万户(次)和扶贫龙头企业122家。 。

有效的努力将会带来双倍的收获。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不仅是扶贫开发机制的改革,也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模式的创新。利用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效应。把“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最大限度地融合金融与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王小川)

《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银行告诉您多策略结合才是金融扶贫的正确出路

八月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已经有了一丝凉意。在大兴安岭南麓这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正进入关键时期。

由于所辖两市三旗一县均为贫困地区,兴安盟为各类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空间。

两年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首家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在兴安盟探索多种方式,真正让金融融入贫困人口经济循环地区。

产业发展配合移民搬迁

65岁的江永才夫妇家住乌兰浩特市格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当你走进他们家时,你立刻就能感受到令人震惊的贫困生活。

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老两口还需要照顾因车祸成为植物人的儿子。这样的家庭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摆脱贫困是极其困难的。当地扶贫办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这些人以前住在20世纪50年代的泥房里,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也要让搬迁贫困户有事可做,有收入。”乌兰浩特市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江向《农村事务》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据悉,为了解贫困户情况,当地按照“一政策、一村一部门、一户一法、一名干部”的要求,让帮扶干部了解贫困户的诉求。每个贫困户。由此,设计了68条扶贫策略的选择菜单,供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因为有种植经验,蒋永才选择了搬迁+产业扶贫的帮扶模式,在新房旁边配备了400多亩大棚种植葡萄。

根据当地扶贫政策,每人选择易地搬迁扶贫模式的,可获得2万元补助。产业扶贫入选产业验收合格后,每人可获得1.5万元补助。这两项补贴都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的。农场卡分配。

根据这一政策,农业银行乌兰浩特市分行与扶贫办合作,建立了政府风险补偿+搬迁+产业扶贫模式。

据悉,只要经过审核并公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行即可优先向其发放贷款,贫困户承诺用补贴资金优先偿还农行贷款。扶贫办和农业银行共同监管资金配置,优先偿还农业银行贷款。逾期的,先行偿还风险补偿金。

“这样可以让贫困户住上房子,开展产业经营。农业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再加上政府的贴息政策,贫困户无需支付利息就能获得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兴安分行农业农村部总经理唐晓丽告诉记者。

https://file.chizhou.gov.cn/guichi/59acb7737f8b9aca1605132c/201907/2019073010571835_nSnSqWgo_600x450.jpg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但他们还是要生活,至少现在住的地方好多了,收入也有望增加。”据蒋永才介绍,他们现在住的新房和大棚总投资7.5万元,按照政策总共可以领取7万元补贴,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特意来帮他领取了补贴。贷款。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种植葡萄,等待检验合格。

据悉,截至6月底,农业银行已在乌兰浩特市发放该模式贷款53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促进效果显着。

“目前脱贫进度已达到全年的65%,11月份将实现脱贫。”有了资金支持,王海江对脱贫工作进展充满信心。

让专业投资者更有动力

距离乌兰浩特4个多小时车程的阿尔山市,则选择了另一种金融扶贫方式。与乌兰浩特对个体农户的支持模式不同,农业银行这里把信贷的杠杆点放在了新经营主体身上。

47岁的陆传歌在兴安盟白浪林业局实业局承包了一个机械化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小麦、油菜种植,兼营牛、羊、猪养殖。 2014年,他的油菜籽丰收,但由于设备落后,很多油菜籽受损,所以他想购买烘干设备来提高产量。

“其实我有个人资产,包括房子、大型农机具等,但有些不能用来抵押。”陆川歌说道。

对此,农业银行采取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新经营主体的模式。据悉,为保障“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推进,2013年至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每年向全区57个贫困旗县投入4.75亿元,共计23.75亿元。 5年内存入中国农业银行专户。风险补偿。中国农业银行按风险补偿金10倍的比例提供贷款。

“此外,林业局还积极配合我们确认土地、林地等权益,最终给他贷款了15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阿尔山分行行长陈正开说。

据阿尔山市扶贫办主任刘一鹏介绍,由于白浪地区无霜期短,当地群众参与农业的比例很小。因此,扶贫工作的重点是支持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10个产业,重点支持那些能够覆盖辖区贫困户的单位,帮助当地有能力的人、小企业、合作社等获得脱贫致富。富有的。

“贷款3年就可以回收,现在有了设备,油菜籽可以很快烘干。我还在尝试提炼有机农产品,但这很贵。”在发展自己产业的同时,陆传歌聘请了周边村的8户贫困户参与工作,带动了他们一起致富。

“金融扶贫不同于扶贫,贷款必须按时还款,这样才能激发大户的发展动力,为未来的发展谋划。”刘一鹏表示,只要陆川阁的农场未来能够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这样的龙头企业家庭未来还可以享受贴息政策。

这样,2013年11月以来,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用好金融扶贫专项杠杆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31日,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累计发放“项目”贷款220.47亿元,其中“金穗农户贷”累计发放198.88亿元。发放支持农牧民43.5万户(次)。 ; “金穗农贷”累计投入21.59亿元,支持扶贫龙头企业122家。 57个贫困旗县平均发放贷款超过3.8亿元。

产业基金对接民生工程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地方政府除了帮助当地群众致富之外,还有一项巨大的投入任务,那就是贫困地区整体环境的改善。

为落实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于2014年初推进农村牧区“十大全覆盖”工程,计划投资约557.6亿元元用三年时间(2014年-2016年)建设全区农村。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安全饮水、养老、医疗、低保“十全覆盖”。该项目时间短、资金量大,给财务带来巨大压力。

“一开始我们想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做,但受到相关法规的限制。后来我们研究是否可以创新一个产品来支持这项工作。”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农产品部副总经理曹德刚向记者表示。

最后,通过农业银行为主、政府财政为次的情况,汇集农银前海、信托、理财资金池等多种渠道资金,设立“美丽乡村产业基金”。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支此类产业基金。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把各种渠道的资金直接投入到农村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中,这是探索一条金融支持地级以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曹德刚表示,通过主动对接这些项目,未来政府也会将一些产业项目匹配到农行,最终形成整体可持续的业务,是双赢的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已在13个联盟城市落地,基金总规模372.46亿元,其中:农业银行累计投资221.98亿元,实现取款179.98亿元。 (张宜良)

《21世纪经济报告》

农业银行内蒙古金融扶贫样本:政府风险补偿杠杆10倍信贷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攻坚阶段。

在内蒙古自治区,并不总是风吹草动见牛羊的祥和景象。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贫困人口80.3万人,分布在5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s://crawl.ws.126.net/img/269f45a258199a3defba70873541f25a.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据当地政府部门研究分析,约40%的贫困人口是因生产性资金不足而致贫,约30%是因病致贫,约30%是因学、因灾、致残致贫。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探索如何利用金融杠杆激发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实现风险可控的稳步脱贫。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与地方政府、扶贫办等部门进行了探索。

产业扶贫贷款模式

在乌兰浩特市格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村生产基地,65岁的村民蒋永才经营着一座45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市已派出技术人员到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目前葡萄长势良好,预计明年上市可带来2万多元收入。

蒋永才夫妇原本住在一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里。老两口只能靠家里的10亩玉米地生存。 2014年,儿子因车祸成为植物人。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外,他的积蓄很少。他被乌鲁木齐市扶贫办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和妻子都有不错的工作能力,但一直没有资金扩大种植规模。他们试图申请贷款,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抵押品而未获批准。

乌兰浩特市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江表示,脱贫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有效解决。该市推出“菜单式扶贫”。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办推出了60多个种植业、养殖业可供选择。

据政府部门测算,还有57.9万人需要通过产业脱贫。每人需要投资3万-5万元。这对有限的政府财政提出了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市拨付风险补偿500万元,农业银行按1:10的比例放大至5000万元,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的,将在逾期期限内通过风险补偿方式偿还。

根据《乌兰浩特市移民扶贫搬迁实施方案(试行)》和《乌兰浩特市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奖励补贴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选择搬迁扶贫的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按2万元/人处理,补助1.5万元/人。中国农业银行与当地政府协商,同意所有补贴将通过乌鲁木齐农业银行发行的惠农卡发放。这成为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保障。

农行信贷人员与当地扶贫办、村委会了解蒋永才的家庭情况和生产意愿后,共同选择了产业扶贫与易地搬迁相结合的模式。生产基地的房屋和温室共耗资7.5万元。蒋永才夫妇从农业银行总共获得贷款7万元。他们用自己的一点积蓄搬进了新房子,这样他们就可以集中精力种植葡萄来创收。

哈达那拉嘎查村书记王军表示,市扶贫办检查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落实情况后,蒋永才夫妇将获得总计7万元的补贴,这些资金将首先用于偿还中国农业银行贷款。 。

农业银行兴安分行农业农村部总经理唐晓丽表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利率为5%,与乌鲁木齐市贴息利率一致。扶贫办。贫困户获得贷款无需支付利息。

在哈达那拉嘎查村,像姜永才这样的贫困村民共有28人搬到了生产基地。

唐晓莉表示,目前该模式在该地区还没有出现不好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引导农牧民守信用、防范风险。

多户联保担保模式

在兴安盟中西部科右前旗西北24公里处的巴拉格沙乡涌金村,刘景堂是村里的养羊“能手”。 2010年,他尝试养羊。从几百只羊开始,2013年羊数量达到4000多只,目前数量已接近3万只,他与梦羊食品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收购关系。

刘景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也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促进村民共同发展,但因缺乏合适的抵押品而受到制约。

自2013年内蒙古启动“金融扶贫富农工程”以来,农行和地方政府就开始探索如何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

按照计划,每户贫困户可获得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据此,农业银行、科右前旗政府及相关部门创建了“政府风险补偿+合作社+多户联保”的担保模式。涌金村将当地20户缺乏经营能力的特困户纳入刘景堂的合作社。每户可获贷款5万元。该笔贷款由刘景堂个人全额担保。贷款统一交给合作社使用和管理。每年将贷款金额的30%作为股息分配。

合作社获得贷款后,刘景堂扩大了规模。 2014年,合作社实现年销售额1500万元,同比增加700万元。 2015年,受羊价波动影响,年销售额达到1300万元,两年累计扩大羊销售圈2700平方米。帮助周边13户贫困户40余人脱贫。

刘景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每年养猪带来的分红外,农场还会雇佣村民剪羊毛并支付劳务费,为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这种解决农牧民担保、抵押问题的模式也被称为“京唐模式”。

董林曾是上述合作社的成员。他说,光是种玉米,他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但养羊却是一项技术活。这种模式既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又避免了单户养羊的风险。由于刘景堂的羊圈面积有限,董林等三户脱离合作社,以“景堂模式”为基础向农业银行获得生产贷款,扩大养殖。目前,还带动了两家贫困户共同培育和就业贫困户。加上吃住,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

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农产品部副总经理曹德刚表示,这种模式能够保证贷款的真实用途,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确保贷款按时归还。

中国农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31日,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累计发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220.47亿元。其中,“金穗富农贷”198.88亿元,扶持农牧民43.5万人,农牧民21.59万人。 1亿元“金穗农贷”支持122户扶贫龙头企业。 (王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行创新担保模式助力扶贫富农,政策兜底保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