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十三为何宜雨不宜晴?关公秋祭日背后的神话传说与天气预测
今天是10月27日,农历九月十三。看似平凡的一天,其实却是不平凡的一天。说起9月13日,还有一个神话传说。据说那年天旱少雨,庄稼都被旱干了。关公见状,悲痛欲绝,大声惊天。随后,他命龙王前来降雨。当他看到大雨倾盆而下时,关公高兴得不得了,只好在雨中磨刀。这一天恰好是9月13日。为了纪念关公,这一天也被称为关公“秋节”。还有“雨天”一词,意思是下雨的日子。正因为如此,古人认为农历九月十三是下雨天,如果是晴天,就意味着这一年不好。虽然俗话说“9月13日阳光明媚,处处新坟拔地而起”,虽然有点夸张,但它想表达的是9月13日是一个比阳光更适合下雨的日子。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老一辈的经验,农历9月13日的天气可以预测当年冬季的天气走势。古语云:“秋雨十三日,冬无雨至旱”。这是因为农历九月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 ,也是秋冬过渡的最后时刻。如果此时雨水较少,那么接下来的冬天就很容易出现干燥的天气。因此,古人认为重阳节和9月13日最好下雨。这不会至于冬季干旱的发生,有“重阳无雨则十三,十三无雨则十三”的说法。一个干燥的冬天。”
https://img.mp.sohu.com/upload/20170809/a85503bfc0364933bea356f85b39940d_th.png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9月3日下雨比晴天更好了。从农业角度来看,冬季干旱会导致田地开裂。冷风和低温会顺着裂缝影响小麦根系,对小麦造成冻害,最终影响产量。
此外,冬季干旱的发生也意味着雨雪较少。古语云:“瑞雪兆丰年”。冬季的雨雪更有利于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生长。相反,冬季雨雪较少,天气温暖,不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
https://img14.360buyimg.com/pop/jfs/t1/164406/8/44472/71015/6623190dF31305ff8/2f615270fa5cf69f.jpg
因为在冬季,寒冷符合正常的天气特征。雨雪少了,但不冷反而温暖,违反了正常的自然规律。更何况,老话说“冷不冷要看天气”。这就是那句老话的意思。
综上所述,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三。根据老一辈总结的经验,如果这一天是晴天,则预示着来年冬天将以晴天为主,少雨。相反,如果这天下雨,则说明天气晴朗、干燥。冬天雨雪会更多。
然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气候在不断变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即使冬天雨雪少了,也不会出现“遍地新坟”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说老一辈说的没有道理,而是说如果9月13日是晴天,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冬季田间干旱。今天的俗语、古语更多的是提醒作用,简单理解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