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4 11:03:45

象山县丹东商会掀起林鹰教育奖励基金慈善捐款热,县人民教育基金规模过亿

近日,象山县丹东商会掀起一股向“林英教育奖励基金”进行慈善捐款的热潮。 7月4日基金成立时,首批38家会员企业募集资金56.2万元。近日,石胜利、林德云等4名会员向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账户捐款2万余元。

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负责人兴奋地表示,“林英教育奖励基金”是该县第56个冠名教育基金。目前县人民教育基金规模已突破1亿元。今年,我们计划扩大奖学金、教学、助学等项目,发放资金1000万元以上,让更多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

大家拾柴火焰高,半岛“基金”花开

1989年3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象山县成立了人民教育基金会。万事开头难,难就在于筹集资金。 1990年,基金会在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广泛宣传,筹集善款35万元,这是教育基金的第一桶金。当时,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捐资建校的热情日益高涨。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趁势,评选爱心学生模范,向现场捐款的干部、团体、单位颁发捐款卡或荣誉证书。 20世纪90年代,县人民教育基金会专户每年收到社会捐款近1000万元。

受此影响,海内外成功企业家和华侨也竞相帮助建设教学设施。全县56个校区已建成高松楼、泽光楼、恩美楼、捷达楼、青通楼、林杏琴楼、陈志尧综合楼等53栋教学楼。捐款总额达612万元。各学校的硬件设施显而易见。改变。苔藓花小如米,开也如牡丹。饭头小学的孙美果一生教书育人,她像爱家人一样热爱学校。 2013年,儿子正准备为退休母亲改善住房条件,孙老师却表达了自己的夙愿,为饭头小学购买一台先进的教学仪器——交互式智能白板。儿子听后,高兴地捐出了50万元,圆了母亲的心愿,这件事成了县内外的佳话。

香山奖学基金始于旅日华侨王家福(1917-1992)。王先生是墙头镇白墩人。他自幼东渡日本创业。 1983年,王先生回家乡探亲,受到县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当得知县里拟建综合图书馆时,王先生当场捐款2万美元,随后又追加五笔捐款捐书。王总说,文化兴,教育兴。 1987年10月,他出资5万元设立王家福奖学基金,委托县教育局奖励县级优秀学生。 1992年王先生去世后,其家属遵照其遗嘱,多次捐款充实奖学金基金,共计40万元。王氏家族爱国爱教的慈善精神得到传承,在象山半岛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

进入21世纪,象山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爱心企业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学校。 2005年12月,天安集团投资100万元设立蒋保民、孙芬芬奖学金,奖励象山中学、象山二中、象山三中的优秀学生。效仿榜样、见行动,华丰建设、侨明家具、海山纸业、三洲服饰、华翔集团、东红造船、宏润建设、建安实业、宝鸡集团、魔方地产、日升集团、申菱电梯等爱心企业以及乡镇商会、名人后裔、华侨华人等,都把支教作为慈善事业的首选。通过联系老乡圈、朋友圈、师生圈、同学圈,动员捐款设立各类教育基金。如今,我县18个镇、村、街道的37所中小学(部分幼儿园)设立了教育基金,基金板块已超亿元。

捐赠与接待互动融洽,大爱故事在校园蔓延

2022年底,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又收到“家乡人民”捐款20万元,指定为“史忠平教育基金”。这是“家乡人”10年来第四次捐款,共计87万元。该基金由离退休干部石忠平、杨松利发起,专门用于家乡新桥镇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人病情严重,拒绝使用自营进口药品治疗。生前,他们热衷于建立教育基金。他的家人、战友和当地爱心单位的人们深受感动。

真心助教,尽显大义。按照基金保本返息规定,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和新桥学校每年都会走访利亚石、杨氏后人,听取他们对基金运作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家乡人”追踪捐款,署名、匿名人士持续注资。今年,史忠平教育基金总额已达162万元。近10年来,学校共有1500名师生获得奖励和资助。勤教好学已成为全镇蔚然成风。教育基金已成为尊师重教的一座巍峨丰碑。

此后,新桥当地人张春定、顾雪峰、石川和新桥当地企业家欧树辉等纷纷慷慨解囊,为新桥学校设立了兰香、治政、树人、玉溪教育基金。目前经费规模达到560万元,在全县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每当新桥镇的乡亲们谈起教育基金时,人人敬畏,成为佳话。

滴水之恩,当以泉水报之。新桥学校围绕五项教育基金专门开设感恩教育班。请进来邀请爱心老板参观校园课堂,宣讲公司成立史和人生奋斗史,面对面交流互动,鼓励勤奋好学;每年走出去,学校领导看望学校赞助商,并动员受助师生写信、发短信、打电话、说谢谢,直接建立友谊。

县人民教育基金会不定期走访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真诚相助,用爱心沟通,融洽感情,成为捐助者与受益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基金会联系群众,组织师生走访海达印染、华丰建设、东红造船、华翔汽配、亿利染织等爱心企业。他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听老总讲创业历程,讲校企合作的美好前景。 。

喜洲镇华翔集团是一家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周慈美、周敏峰、周晓峰父子热心慈善事业和爱心教育。 2007年5月,县人民教育基金会领导来访后,周慈梅欣然捐款200万元设立华翔职教基金,为县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优秀师生和贫困学生提供定向资助、喜洲小学。周敏峰、周晓峰接手公司后,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喜洲镇政府多次约见他们,欣赏慈善助教的家风,介绍教育基金管理机制。兄弟俩热心慈善事业,捐款奖励县技校优秀教师。同时,他们还为喜洲小学、幼儿园结对捐款,并向喜盈教育基金捐款总额超过300万元。

东陈乡陈汉章(1864—1938),大儒家、国学大师。其后裔居住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近年来,象山县弘扬陈汉章爱乡爱教的高尚风范,修复陈汉章墓和故居,编印出版《陈汉章全集》,举办陈汉章读书节,更名为东辰小学 汉章小学。县人民教育基金会主动联系陈氏后人,邀请他们参观座谈,商讨筹集专项资金。 2016年9月,陈氏后人牵头投资,乡政府和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全力支持,设立“含章教育基金”,总额100万元,专项用于汉章小学的教学、奖学金和学生资助。此项慈善事业荣获象山县“慈善奖”。

急事时做妈妈的家人,精准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经过数十年的运作,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现已被捐赠者和受助者视为值得信赖的“家人”。

大徐镇甲田巷人倪海山是一位慈善家。 2015年,成功企业家倪海山主动向基金会咨询,愿意为大徐中学(银福中学)设立百万元“老倪教育基金”,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采访中,基金会负责人向他介绍了家乡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情况。他毅然决定再捐出100万元,充实老倪教育基金,定向用于大墟小学和幼儿园。倪海山的慈善事业赢得了赞誉,他继续努力,慷慨解囊,分别向县红十字会、县慈善总会、村老人协会(建设老年公园、老年活动中心)各捐款100万元。 2017年,象山县与贵州省雷山县结对帮扶。倪海山趁机到雷山创业。同时,他每年投入200万元,在三四年内资助当地数百名贫困学生上大学。

象山华丰集团董事长王志友与人民教育基金会有着多年的联系。 2006年,王志友捐资99万元,为家乡学校设立“王黄才育奖学基金”。 2008年,他又捐资150万元设立“王黄彩玉星火奖学基金”,用基金留存的资金和利息,专门奖励象山中学高考进入全县前10名的优秀学生。考试。 10年来,基金会负责人和象山中学的三位校长多次登门拜访表达谢意,这让王志友非常感动。近年来,基金会获悉企业刚刚走出困境、基金兴趣大幅下降,主动建议减少人员数量或奖励金额。王志友立即说道:“不用减,不用减,我每年都会捐钱来弥补不足的部分。”

象山县人民教育基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钦佩和信任。近年来,教育基金会的捐款源源不断,基金基数不断壮大,奖学金、教学和助学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2022年9月,自行创业的喜洲镇大坑村郑文勇捐款3000万元成立“优科教育基金”。这是该县历史上第一起捐款数额最大的慈善案件。

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县人民教育基金会更加注重追求基金管理的高质量。县人民教育基金会经过深入研究,探索设立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奖励支持项目,与政府奖励相辅相成,实现均衡发展。县人教基金会通过校长了解到,个别学生发生意外,如发现白血病或其他突发情况,或者玩耍玩耍造成伤害等情况时,保险公司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赔偿。 2018年,基金会专门设立UIB教育风险保障基金,每年处理十几起特殊案件,支出10万-20万元,有效化解家校矛盾,减轻学校压力。五年前,基金会从县教育工会获悉,教师患癌症的比例逐年上升。虽然大部分医疗费用可以报销,但外出就医、多次化疗以及部分进口药品不属于报销范围。如果一个家庭患了癌症,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拖。基金会建议教育工会动员教育系统教职员工每人每天节省1毛钱(10美分),全年捐赠36.5元,设立“万人关爱互助基金”。全县6000多名教职员工每年捐款20万元以上。在教育基金会、教育工会、教育局的帮助下,总额达到50万元。每年年底,基金会和教育工会进行调查,总结案例,综合考虑,发放补贴,每年惠及10-20人,最高救助金额7万元。前年,有几位老师患了癌症。他们常年求医,入不敷出。截至当年年底,他们收到了近5万元的救助资金。拿着救命钱,他们欣喜地说:“教育基金会真是我娘家。”

结尾

浙江省慈善总会

请留下指尖的温度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I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象山县丹东商会掀起林鹰教育奖励基金慈善捐款热,县人民教育基金规模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