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6 09:07:50

孩子教育账单惊人,家长砸钱是爱还是害?

作者 |毫不犹豫

来源|凯叔叔讲故事(ID:)

日前,济南一位家长晒出了孩子每年的教育账单:三年教育费40万元,还有一笔定金。

朋友说,这个账单乍一看有点吓人,但仔细一算,花了30万多。

有人说:当前的假期是孩子们“第三学期”的开始,也是家长补习班新一轮“烧钱”的开始。

为了抚养孩子,很多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有的甚至勒紧裤腰带、咬牙切齿。

是什么让孩子的教育越来越贵?

说白了,还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我们花这么多钱,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新闻。

苏州一小学有194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家长,“博士爸爸”甚至到学校给孩子上课,每年给孩子上60多个博士班。

有网友表示,父爱与知识真是齐飞。

我的一个朋友说:“看别人的孩子,就着急;看别人的父母,就更着急。”

她和她孩子的父亲都没有读过任何书。他们知道不读书、没有受过教育的艰辛。他们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所以他们努力赚钱送孩子去最好的补习班和特长班。

但孩子并不领情,还对她大喊:“我恨你!”

朋友泪流满面地说:“这不就是为了我的孩子吗?他现在还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了就会明白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害怕自己给的孩子不够,或者不够好,总是想尽力让孩子满意。即使我只是想要心灵的平静,我也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然而欲速则不达,欲罢不能。

对于孩子来说,过多的爱会压垮他们的脊椎、压垮他们的神经。

韩剧《天空之城》讲述了韩国顶级社群的故事。

可以免费入住天空之城,但是资格审查非常严格。你必须是社会的栋梁才能生活在其中。社区居民大多是医生、教授、律师等各界精英。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spider.ws.126.net%2Fe801bc1d4076d8e8e051dbd591c53d1e.jpe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他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同时,他们也莫名地被贴上了“紧缩魔咒”。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想让孩子继续在这里生活,就必须把孩子培养成和自己一样优秀。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战斗:为下一代而战。

剧中有一位父亲,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为了儿子的学习,他在家里专门建了一个自习室,并安装了隔音墙,供两个孩子在里面学习。

这个小黑屋,就像一个笼子,不仅用来学习,还用来洗脑。父亲动不动就把儿子推倒在地,逼迫儿子接受自己的理念:只有读书,才能成为大师,才有资格生活在天空之城。

这个让大人引以为豪的社区,在双胞胎兄弟眼中被形容为“地狱”。

父母为孩子的成绩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奋斗,孩子却活在“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束缚下。

学业成绩成为家长心目中挥之不去的噩梦,让家长感到焦虑,然后将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两代人在这种焦虑中相爱又相杀。

在综艺节目《青春说》中,一位名叫曾馨蕾的女孩上台抱怨假期补习班太多。

她说,在她父母的时代,假期意味着休息、玩耍和睡觉。但在他们这一代,假期意味着无休无止的补习班。

她把上补习班的人分为三类:

成绩特别差必须上补习班的;

他的成绩特别好,他来补习班提高成绩;

跟随潮流,上课。

第三种,是她遇到最多的一种。

通常,当父母说:“其他人都这样做,你也应该这样做”时,宝贵的假期就被浪费了。

母女俩在台上台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辩论。

“上这么多补习班真的那么重要吗?”

“你现在很苦很苦,但到时候你会尝到很多甜头的。”

女儿先说:“你要相信,你女儿的脑子很好。”然后她就退缩了,跟妈妈讨价还价:“你哪方面都不好,去补习班都可以,不能一直说下去。”

当母女俩陷入焦虑的时候,主持人出手相救:孩子上补习班,需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

教育孩子并不是“我负责拿钱,你负责上课”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是关于能够看到孩子并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帮助您的孩子在某个学科中找到值得自豪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尝到了这个科目的好处,他就会有意识地寻找下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

只有调动孩子的自主意识,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心理学家李雪说:眼见即是真爱。

https://pic.enorth.com.cn/0/07/37/39/7373910_147648.jpg

爱你的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与其让孩子在补习的路上抱怨,不如和孩子一起寻找他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儿童教育专家尹建利老师说:“一个人不可能一边讨厌一件事,一边又把它做好。”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做好一件事,你必须首先让他们喜欢它。

良好的学习品格不是强迫的,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中生长的。

哈佛女孩丁丽青每次谈及家庭教育时,都会发自内心地感谢父母。

在她上五年级之前,她的父母根本不关心她的成绩,也不让她参加任何培训班,包括奥数。她还上了一所很不起眼的小学。而且,她每天都在帮派里玩耍,她的父母也不干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加入了辩论队和赛艇队。她的父母看到划船很累,就劝她“休息一下,别那么辛苦”,“注意身体,放松点”。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说:“懂得接受的父母愿意让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不懂得接受的父母会觉得有必要规划孩子的生活。”

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不仅需要成年人的耐心陪伴,更需要时间的滋养。

想让孩子学好,重要的不是强迫他们,而是让他们学会坚持。鼓励孩子学习也要讲究方法。只有当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才会真正主动去学习。否则,强迫他们是没有用的。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

教育就是播下希望的种子,默默地点燃希望的火焰,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具有美好人性和人格、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人。

让孩子做孩子,只要星星之火,就能燎原,创造出别样的绚丽烟花。

作者:余和树,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心理学资深爱好者。他专注于分享婚姻、情感、育儿方面的知识,理性思考,用心写作。本文转载于凯叔叔讲故事(ID:),3000万个儿童故事集,家长的育儿指南。

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

【0元】领取【398元】启蒙班

持续签到即可获得实体礼盒!

迅速行动

开学之际,我们专门制作了《外教趣味阅读绘本》栏目合集。这些绘本都是由美国图书馆老师精选的优质英文原版绘本。在中国比较难找到~

除了视频之外,还有可打印的图画书pdf版本!

爸爸妈妈们快来为您的宝宝领取吧!

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0元领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教育账单惊人,家长砸钱是爱还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