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习的苦与乐:结束与不舍,信心与期待
1虽然我必须承认学习的时候很痛苦,但当真正结束的时候我却很舍不得说再见。我心里有些担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我还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严谨的精神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能做到精益求精吗?不过,我相信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理念和方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更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同学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以后不会从事翻译工作。它是外事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口译工作的良好补充,是我们展示技能的舞台。
2 学姐在给我们讲课时说,翻译的过程就像谈恋爱。你会又爱又恨它。你非常讨厌它,以至于你想把它放在一边忽略它。 ,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总结很浪漫。她鼓励我们像爱恋人一样热爱翻译。
如果非要我说的话,我认为爱翻译就应该像爱自己一样。因为你的性格会在翻译中反映出来。当你拿到一篇文章时,决定努力阅读并理解它,翻译就会表明你是准确的;决定全心全意地写作,翻译就会显示出你的专注;决定关注每一个细节。细心一点,翻译就会体现出你的细心。
当翻译经过该人之手时,就会带有该人的性格。我之所以说爱翻译就像爱自己,一是因为每件作品都是一面照照自己的镜子,二是因为人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当翻译受挫时我们不能懈怠,正如我们永远不能放弃自己一样。热爱翻译就像热爱自己一样。
3、在翻译过程中,虽然我们受到原文作者文本内容的限制,但积极的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原文“增厚”,然后浓缩、“瘦化” 。这个“厚”与“细”的过程,就是译者深入学习的过程,也是译者不断提高翻译专业素养、塑造译者自我的过程。
旧的是;向上群岛其实很多时候,翻译也是一样的。到底是精益求精还是得过且过,只有译者才能问。成长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但往往痛苦越多,快乐就越多。翻译也是如此。痛苦是翻译的必经过程,但我们也是通过这种痛苦成长的。
但既然是翻译,那就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要想翻译好,无论翻译方法掌握得多么好,没有对两种语言的高超掌握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中英文水平。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无愧为一个学了十几年英语的“专业人士”!
5.纸上的东西很浅,但你知道你必须详细地做。翻译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译文可能只有几段,但译者必须做大量的研究和论证。不过,尽管痛苦,他还是很高兴自己把每一个问题都解决了。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刚刚开始翻译。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客观、求实的态度,每一次翻译实践都会提高我们的能力。
6 翻译就像雕琢玉石,是一个从粗到精不断雕琢的过程。只有准确、仔细地切开材料的表层,一点点去除无用的材料,才能真正显露出耀眼的内部。
7 我做翻译时,一般会经过三个步骤,即宏观理解、细节处理、整体修改。
8 一般来说,译者习惯于对中英译文进行对比并反复提炼,以保持译文与原文的统一,不偏离原作者的意思。但缺点是译者容易先入为主,总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来写英语,往往会忽略很多不符合自己思维的东西。
因此,经过反复校对后,应将原文删除,纯粹从目标语言的角度看译文是否合格。
9“山高,风景还在,虽达不到,心却向往。”翻译是一项永远不可能完美的职业,但也正因为如此,译者始终走在成长的道路上,用有限的精力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语言的世界。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应该就是翻译的魅力所在,所以作为一个痛并快乐着的翻译者,也算是一大幸事。
10 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鱼”和“钓鱼”的区别,掌握了钓鱼的工具、技巧和步骤,不再贪图得到的小鱼。虽然翻译还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和我自己的标准,但是当面对一篇烂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知道如何利用我掌握的工具来理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尽我所能地用语言来表达它。翻译出来的语言就出来了。
https://www.51wendang.com/pic/8db2c9fa6ed4edfcbb56d6f3/1-810-jpg_6-1080-0-0-1080.jpg
我觉得对于一个翻译来说,其他的一切都可以逐步提高,但这个方法是最重要的。回首过去的一年,想到明年不用再面对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难度文章,我不禁感到欣慰。但更重要的是,我遗憾自己少有机会聆听您的指导,也许我会失去很多灵感。入门机会。
我会努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秉承您的翻译理念,并尽可能将其传递给其他人,造福大众。此刻,我想从心底里说一声:“谢谢”。
11翻译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人类活动之一。它涉及人们的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素养、对翻译的理解等诸多因素。
翻译就像写作,但它是一个比写作更困难的再创造过程。它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较强的英汉双语能力,还要对待译文章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广泛的研究。研究与示范。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才能做好翻译的工作——传递信息,充当沟通的桥梁。
12 翻译不是机械地比较文字,译者也不是机器。我越来越觉得翻译工作就像“牛吃草挤奶”。如果不能仔细咀嚼原文中的“草”,反复思考,仔细消化,怎么能产出顺滑、美味、营养的牛奶(这才是真正的“大”)。
有时喝牛奶的人(译者读者)觉得牛奶不好,很少有人会怀疑罪魁祸首是没有营养的草,更多的人会责怪奶牛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从“草”到“奶”,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就像从原文到译文一样,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社会传统、审美习惯的变化。以及两种文化的阐述风格。碰撞和相互作用。作为学生,我们一年前刚刚被老师(养牛人)带进来。我们得到的草有不同的形状。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好吃,也不容易消化。
这也是老师的良苦用心——外面的世界都是嫩绿的小草,如果不练就坚强的肠胃,怎么能产出合格的牛奶呢。未来的路要自己走,未来的草要自己吃。师父带你进去,修炼是个人的。这句话虽然被重复了很多次,但真理是无可辩驳的。
13 只要过程合格,产品合格的可能性就越大。
14 随意删除原文内容是译者的大忌。我并没有忽略自己删除的内容,而是不断观察删除的内容是否与下面的内容有关。如果是这样,我就得重新考虑了。
15做一名认真的翻译不容易! !
16 关于具体单词的翻译,这次翻译作业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需要做三个任务,分别是确认 1. 某个单词在源语言上下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是否合适、 2. 是否等价。目标语言表达,3.目标语言表达在目标语言语境和文章上下文中是否恰当。
17总的来说,翻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从语言、写作能力到知识背景,处处考验着我们的能力。每次翻译完,我就感觉自己的精力大大削弱。但翻译完成后的成就感却是无可替代的。
翻译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过程。翻译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完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逐步完善。作为一名译者,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翻译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翻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18 要做好翻译,需要具备理解、分析、考察、表达等多种能力。它是对作者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但每次翻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译者的英语水平是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翻译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翻译家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19 我一直认为翻译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译者必须根据原文的意义和思想来构建译文,而不是胡乱书写,毫无限制地表达和重组。这就涉及到探索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并对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广泛的研究和验证,辨别其真伪,进而去伪存真。
因此,“痛苦”大多体现在对原作者写作内容的猜测和批判,然后通过译文的写作和修改,达到让读者理解和体验的目的。所谓“幸福”,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后的轻松,成功地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顺畅的沟通桥梁之外,还有另一个方面:随着译者验证过程的深入,一件不为人知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个境界的大门在你面前缓缓打开,让你好奇地顺着门缝往里看。您可以选择开门走进去一探究竟;
但如果你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那就干脆停在这里,关上门离开,因为你已经欣赏过里面的风景了,这就足够了!因此,我非常享受的是,翻译是一个可以在工作的同时享受到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知识成果的职业,让译者快速增长知识。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pic/412a33d14d7b114bd2219704344524a0fc0c98c5/1-810-jpg_6-1080-0-0-1080.jpg
20 将翻译视为一项重建项目,将中国寺庙(中文)改造成西方教堂(英文)。整个过程包括批评、拆除、清理、重建。
21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语言培训。批判性思维相对容易培养。只要有认真执着的态度,大量细致的研究分析,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但掌握目标语言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使你在找到平行文本后得到了一些启发,解决的可能只是单词或句子的问题,而是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结构,包括风格和风格,翻译如何准确和好,这样各方面都可以表达出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每天的积累和训练。
22 笔译比口译更费时费力,对译员的要求也更高。由于口译时间压力大,所以对翻译质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流畅流畅,还有信息量。不需要使用华丽永恒的文字,也不需要构建复杂精致的结构,所以我以前听一位资深口译员说过,如果将口译的内容记录下来,那么文字就无法被其他人看到。
但翻译就不同了,需要精心雕琢。因为译者往往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必须有质疑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无论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段落、还是一篇文章。翻译非文学文章尤其困难。为了保证专业性和准确性,在写作之前你必须做大量的研究和研究,并将自己确立为该领域的准专家。
23 翻译的过程就像扫雷的过程。一字一字地看,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把地雷一一找出来。
24 翻译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事实上,翻译的负担并不比原作者的负担更清楚。当原文不清楚时,译者还必须承担调查、论证、澄清的任务。这是一个对体力和脑力都要求很高的过程,但就像艺术家创作经典作品一样,翻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可以进入艺术的殿堂。
俗话说,书中自有路,努力是路,学海无涯,努力是船。翻译成就只能依靠译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
25 最让我郁闷的是,我看懂了原文,但由于表达能力的欠缺,无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我想要的感觉。我再次觉得英语写作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水平。这也是我在句子排列、选词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关键是要打好英语基础。
26作者的观点不需要改变。已发现错误并需要更正。如果未发现或纠正,则不属于译者的责任。译者的责任是更清楚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可以向作者指出或更正。
27 翻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像科学家一样仔细的调查和仔细的验证,也需要像艺术家一样的激情和灵感。
翻译很简单,只要理解原文并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即可。然而,对于翻译的理解却与普通读者不同。目的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为了对原文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深挖原文”而不放弃。
翻译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于写作的表达方式。鲁迅曾经说过,翻译比写作更难。不会写的可以绕过,但翻译不行。更何况,表达的载体并不是母语。
28 译者实际上与演员非常相似。他们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情绪,以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演员通过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来再现角色,而翻译则依赖于选词、造句、布局。阅读平行文本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情感,理解在谈论此类问题、表达此类情感时如何使用句子结构以及如何连接。
29总之,翻译完成后,心里一定要“坦白”,不要怕别人质疑。为此,我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不厌其烦地调查研究,阅读平行文本,反复思考,认真考虑每一个字每句。
有时候,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词,我必须一边吃饭、一边走路、甚至一边睡觉一边思考。 “因伊的失踪而使人憔悴,穿的衣服越来越宽,但最终不后悔”,颇有一种坚持。而我始终相信,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翻译和写作是一样的。除非你亲身经历过,否则无论你读了多少,它永远停留在大脑的表面,不会真正成为你自己的。
30 余光中说:“翻译就像婚姻一样,是两件事之间妥协的艺术。比如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既不能让西风压倒东风,也不能让中国人变成带有外语的中国人,也不能让东风压倒西风,中国人变成油嘴滑舌的口音,那么东方和西方就必然互相妥协,以达到“双管齐下”的程度。至于哪一方应该让步更多,上帝会说清楚,适应的方式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喜好。
译者也许没有学者的权威,也没有作家的声誉,但他的影响力可能不会更小,甚至更大。译者天天与伟人为伍,见贤思齐,就变得非凡,成为神的巫师、天才的代言人。这是孤独译者独有的特权。 ——余光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