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叶大鹰发表叶挺之子叶华明回忆文章,讲述叶挺囚居恩施生活片段
5月5日,导演叶大鹰在博客上发表了叶挺将军之子、四叔叶华明多年前所写的回忆录文章《我和父亲叶挺在桂林和恩施的生活片段》。文章讲述了叶挺在恩施被囚禁期间的生活。分段。叶大鹰,1958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代表作品有《呼吸》、《红色恋人》、《天安门》等。
他是叶正明的儿子,叶挺将军的次子。
抗战时期
叶挺两次入狱恩施
▼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保卫湖北战时省会重庆的门户、第六战区的指挥中心。
1941年1月,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捕,1942年冬至至1943年夏、1943年底至1945年8月两次被关押在恩施。
全文如下:
我和父亲叶挺在桂林、恩施的生活片段
叶华明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的父亲叶挺被国民党非法关押,先后关押在湖北恩施、江西上饶、重庆等地。 1941年12月,由于香港被日军占领,澳门局势十分紧张。我们一家人(祖母、姑妈等,全家约20口人,其中小孩十余人)于1943年春离开澳门,迁居广州、罗定县。 ,1943年夏到达桂林。
叶华明在前排右侧。
位于桂林
向上滑动即可阅读
刚到桂林的时候,我们一家住在离河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花园。后来我们搬到了桂林西郊观音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这时,蒋介石也同意让我父亲从湖北恩施前往桂林与我们团聚,但他会软禁我父亲的活动。
我们住在观音山大概有20个人(我们家有8个孩子,姑妈家有6个孩子)。我们一共住五间平房。父亲的归来,让全家人真正感受到了团圆的气氛。观音山家的环境是这样的:屋前是一片空地,有路通向公路,左边是一片小树林,屋后是一座小石山,还有一个小山洞在它旁边。
1943 年 9 月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孩子去了观音山小学,离家大约有两三里路。那年我9岁,上三年级。每天早上7点30分左右,我们就离开家去上学。大人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消磨时间,父亲决定利用后面的小山,养了20多只山羊。每天早上6:00左右,父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着20多只山羊到屋后的小山上,让它们自由地吃草。然后他们回家吃早餐,然后看报纸。那时,父亲被“软禁”,家里很少有客人来。而且我们的邻居都是国民党的特务。每当父亲外出时,都会有人远远地注视着他。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生活得比较平静。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 1943年12月初的一个中午,我们放学回家。我们一进家门,就看到客厅里坐着妈妈、奶奶和其他大人。他们的脸色都很严肃。我们小孩子不敢再说什么。我悄悄放下书包,去准备午饭。我的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后来妈妈告诉我们,爸爸一早就赶羊上山,回来吃饭,然后上山看羊,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很着急。下午,妈妈亲自到城里向李济深先生打探消息,却空手而归。就这样,全家人都生活在焦虑的气氛中。父亲“失踪”的第三天晚上八点左右,两个便衣突然来了,告诉母亲叶司令已经到衡阳了,有一封信给母亲。妈妈焦急地打开信。信上说他已经到了衡阳。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她想带上B仔(二哥正明)、苏夏(我的小名)和杨梅(我的妹妹)。 ,一起回到湖北恩施。妈妈读完信后,紧紧地拥抱着我们三个孩子,眼里含着泪水。她二话不说,紧紧地抱住我们,生怕别人把我们抢走。屋子里一片寂静。十分钟后,母亲抬起头问道:“你是谁,为什么要把叶挺带走?我绝对不能把这三个孩子交给你,你走开!”但两人却没有动。他说道:“叶司令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孩子带到他身边,其他的我们就不知道了。”这时,姑姑、叔叔、奶奶都过来了,带着妈妈回里屋商量。 。过了一会儿,奶奶领着三个孩子进了里屋。这时,我们看到阿姨正在给我们收拾衣服。妈妈低着头写着一封信,然后把信缝进了我的内衣口袋里。妈妈又紧紧地抱住了我。他留在我们身边,小声对我们说,这次你们要和爸爸住在一起,一定要听话,好好学习,每个月给家里写信。我们三个孩子紧紧地抱住妈妈,哭着不肯离开。最后,妈妈轻轻地摸着我们的头说:“乖孩子,我不担心你爸爸一个人住,这次你也去陪爸爸吧!一定要听话,我们走吧!”妈妈把我们从里屋带出来。他领着他们出去,对两个便衣说道:“你们两个一定要保证这三个孩子的安全,将他们安全的交给军统。”妈妈又把我们抱在一起,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卞说:那封信你小心点,一定要交给你父亲。 ”
全家人大人小孩都来送行。外面天色很暗,荒野里没有一丝光亮。走着走着,我们回头看了看妈妈和其他人。就这样,我们三个孩子离开了母亲,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程。
两个便衣把我们带到了火屋车站。上车后,我们三个孩子紧紧地坐在一起,两边都坐着便衣。我们不知道火车要去哪里。我们基本上一整晚都没合眼。我双手紧紧地捂着内衣口袋,时不时摸摸口袋里的信。
次日上午10点左右,列车抵达湖南衡阳。下车后,两个便衣把我们带到了衡阳市治安指挥部的一个大房间里。我们一进去,就看到房间里的一张大桌子上躺着一个人。听到有人进来,他坐了起来。当他看到我们三个孩子时,立即跳下来紧紧地抱住我们。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亲。父亲把便衣踢了出去,询问家里以及和母亲的情况。这时,我走到爸爸面前说:“妈妈,我有东西要给你,但是它缝在我的口袋里,我打不开。”这时,爸爸赶紧脱掉了我的衣服,拿出了信,读完后,他高兴地轻轻摸了摸我的头。
我们在衡阳呆了一个星期,父亲告诉我们他被抓的经过。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像往常一样,父亲起床后,赶着羊到山后,回来吃早饭。突然,一个农夫从山下跑过来,对父亲说:司令,你的羊被抢了。爸爸听了,立即跑上山,看到一棵小树下拴着一只羊。爸爸立即走过去,低头解开绳子。就在这时,十几个便衣特工突然从石头后面站了起来。领导对父亲说:军长,蒋委员长吩咐我们请军长回湖北恩施。父亲听后非常生气。他上前一步,伸手就打了便衣人的脸,说道:你又不是土匪,怎么不敢来我家请我?说着,他就准备下山回家。这时,周围聚集了十多个便衣战士,领头的说道:司令官,您不能回家了,请跟我们走吧。父亲无奈,只好跟着他们沿着后山的小路走下去。山脚下有几辆军用吉普车等候着。我父亲和这些便衣男子一起上了公共汽车。半小时后,大巴到达桂林火车站。晚上10点左右,父亲被送到衡阳治安指挥部休息。
位于恩施
1943年12月,我们到达湖北恩施,被安置在恩施民乡社东门招待所。一共有三个房间。我父亲住一个房间,我们三个孩子住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是我父亲看报纸、开会的地方。供客人使用。我们在招待所住了大约一个月,然后就搬回了被软禁的地方——恩施城西郊朱家河边的一个小村庄。
我和二哥正明是第一次来。我姐姐杨梅是1943年春天随母亲来到这里陪伴父亲的。这里只有三户人家:一户是国民党军校教官(共五口人),另外两户是靠种菜、种豆芽为生的农民。我们住的房子是两栋普通农房,共有三个房间。进门是一个小客厅,旁边是一个较大的房间。我们的三个孩子和我们的父亲都住在这里。窗户旁边有一张桌子。它被我父亲用来看报纸和“工作”。还有一个小房间,是国民党派来的两名“勤务兵”(实际上是便衣特工)使用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厨房。从厨房的侧门进去就是厕所和猪圈。
1944年1月13日黄昏,我们乘坐军用卡车回到老家。这时,邻居们看到我们来了,都大声说:军长回来了,军长回来了。我们安顿了一段时间后,邻居们同时来到我家。我父亲看到他们很高兴。他们带来了一些食物和两包香烟。恩施市有电灯,但我们这里没有电灯。我们使用灯芯油灯。第一天晚上,我们三个人睡一张床,父亲睡另一张床。
叶挺监狱旧址位于周城市后山湾。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201%2Fa33d86f3j00s8610k000wd000g000a7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邻居家的鸡叫得很早。天一亮,爸爸就把我们叫醒,带我们去熟悉周围的环境。我们家门前有一条马路,再往前走大约100米就是朱家河。河面深约20米,水深仅2米。河对岸就是城墙,要爬100多级台阶才能进城。沿路300米处有一家小商店,出售烟酒等生活用品。店前有一个茶棚。我们家后面有一个小山坡,有一条小路通向那里。
当时,湖北省恩施市是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部所在地。陈诚任总司令。恩施市郊有一个小机场,美国空军飞虎队驻扎在那里。陈诚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当时父亲享受的是高级参谋的生活待遇,每月发给相当于三担大米(约1000法币)、一担大米(100公斤)的生活费。此外,还派出了两名“勤务兵”(实际上是便衣特工)。
从表面上看,父亲仍然可以自由行动,可以去任何地方。可父亲一出门,身后二十、三十米就有一名勤务兵跟着。如果父亲要进城,勤务兵到了西城门口就会把监视任务交给城里的便衣。
1944年春节过后,我们就去上学了。我和姐姐杨梅去了恩施市第一小学。我五年级,杨梅四年级。我的二哥正明在恩施中学二年级。他住在校园里,只能在周六下午回家。就这样,每天早上,吃完早饭,我和姐姐6点钟就离开家,步行去学校(大约需要40分钟)。中午我们不回来。我们自带午餐。下午四点放学,差不多五点钟我们就到家了。 。
为了解决吃菜的问题,父亲在后山的山坡上开辟了两亩荒地,种植了各种蔬菜:西红柿、豆角、茄子等,还在厨房后面建了猪栏,养了2— 3只小猪。猪和20多只鸭子。客厅里,爸爸还养了10多只兔子。这彻底解决了我们一家人吃菜、吃肉的问题,我们还经常把多余的送给邻居。
我们的生活平静地开始了。早上我们去城里上学,爸爸忙着各种农活。下午5点放学回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20多只鸭子从河里赶回家,然后去后山砍一大筐草喂兔子。 6点左右吃晚饭。晚饭后,我们在油灯下做作业。父亲会在门口享受凉爽的天气,和邻居们聊天。周日我们忙着洗衣服、打扫猪和兔子。每两周,父亲就会带我们进城逛市场、逛书店、买一些报纸。爸爸高兴的时候,就会带我们去餐馆吃饭,改善我们的生活。
叶挺在恩施被囚禁的时候,抱着自己养的鸡。
当时我10岁。我喜欢运动,在学校经常踢足球,所以鞋子很贵。有时我一周内就会穿坏一双鞋。一天晚上,爸爸对我说:穿鞋的问题你自己解决,我教你编草鞋。就这样,我们花了三个晚上学会了编草鞋,解决了我穿鞋的问题。有时天气很热,我们睡不着,爸爸就带我们去稻田里抓青蛙。暑假里,我们种的菜都吃不完,爸爸就让我们去摘一篮子菜到西城菜市场去卖,训练我们如何赚钱。
1944年8月中旬,父亲又带我们进城参观书店。我们通常用广东话和父亲交谈,防止家里两个间谍偷听。我们还在书店里用粤语交谈。突然有两个华侨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广东人。过了一会儿,他们确实邀请我们吃饭,我父亲高兴地接受了。饭桌上,这两个华侨和我父亲聊了很多。原来他们是美籍华人。抗战爆发后,他们应征入伍,现在驻扎在恩施的美国空军飞虎队担任地勤人员。吃完饭后,他们必须去家里看看,父亲也同意了。后来他们渐渐了解了我父亲的身世,也经常来我们家,每次都带很多香烟和各种糖果。他们看我们穿得不好,特地用美国军用物资给我们做了一些衣服和皮鞋。父亲对他们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经常和他们谈论抗日战场的事态发展。这段关系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1945年夏天,飞虎队被调往缅甸,不得不与我们告别。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甚至于1950年写信给我们询问消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八月底,蒋介石命令我父亲去重庆。我们把家里养的兔子、鸭子、猪都送给了邻居。他们知道我们要走了,都依依不舍,特地请我父亲吃饭。
1945年9月上旬,国民党派出两辆军用卡车和一批士兵护送。老乡们都来送行,就这样我们离开了恩施。一周后,我们到达湖北省万县,然后乘船沿长江而上,于1945年9月下旬到达重庆。
叶挺与家人在澳门合影。左起:叶挺、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大女儿叶扬梅、二女儿叶建梅、妻子李秀文、七子叶正科(被拥抱的)
告别父亲
乘船抵达重庆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便衣无法带我们去重庆的监狱,所以他们决定住在码头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这家店只有两层楼。我父亲和我们三个孩子住在二楼,平民住在楼下。
坐了一天的船,我们都早早地睡着了,除了父亲,他时不时地抽着烟,盯着河面看。突然半夜,父亲把我们叫醒,小声对我们说:“明天他们就要送我回监狱了,条件比恩施差很多,别再跟着我进监狱了,扬起眉毛。”你还记得周吗?”叔叔?你明天去找周叔叔吧。地址是曾家岩50号。我给周叔叔写了一封信。 “父亲的决定让我们久久不能入睡,是母亲让我们去陪父亲的,我们怎么能走呢。”父亲在哪里?但父亲一旦决定了什么,就无法改变。
第二天一早,起床吃早饭后,父亲看到楼下只剩下一名特务守着门,就决定我们还是离开吧。我们三个孩子舍不得离开父亲,紧紧地拥抱着他。一会儿,父亲轻轻地拍了拍我们的头,把我们带到了楼梯口,轻声说道:“记住曾家岩50号吧。为了找到周叔叔,我们只好下楼,不停地回头看着父亲。”不停地挥手示意我们赶紧离开,就这样我们离开了父亲,没想到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刚走出门,一个间谍就回来了。我们说要出去玩,他就得离我们20米远,跟着我们。为了摆脱便衣,我们坐上了两辆人力车。
重庆是一座山城,上坡、下坡较多。结果,在一个陡峭的下坡上,人力车跑得很快,然后拐进了一条小巷子。我们终于摆脱了便衣特工。
到了曾家岩,到处都是便衣特务。我们三个孩子仔细地看每个门牌号,从头到尾都没有50号。这时,我们心里很着急。突然,姐姐扬起了眉毛,注意到门上用黑色墨水写着“50”两个字。我们决定去敲门。门一打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问我们找谁。我们轻轻地说,我们要找周恩来叔叔。那人看着我们,让我们等一下。这时,几个便衣过来叫我们走开。我们低着头蹲着,一动也不敢动。五分钟后,门又开了,我们飞快地跑了进去,接待我们的是张小梅同志(徐冰同志的爱人)。张小梅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说:“周伯伯不在,要到中午才能回来。”我们不得不等待。
中午12点多,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一眼就认出了,挑眉。他走上前,大声说道:“周伯伯,周伯伯。”中年男子也大声说道:“挑眉,你怎么在这里?” ?”杨梅连忙将父亲的信递给了周叔,道:“父亲让我们来的,我也带了我的两个兄弟来。”周叔看完信后,立即说道:“走吧,带我去见你。” ” “你父亲要走了。我们很快坐上了周叔叔的车,直奔重庆码头酒店。不幸的是我们到的晚了,酒店已经空了。酒店老板说:“客人十分钟前刚刚离开。”他深情地说:“我多么想见见你的父亲啊!我想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周恩来和叶挺。
1945年11月中旬,周伯伯决定我们去延安上学。我们在延安的时候,住在周伯伯的窑洞里。我考上了延安中学,二哥正明考上了延安大学。
1946年2月下旬,周伯伯回到延安,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马上就要出狱了。你们三个孩子将派一名代表去接你们的父亲。我想我还是请杨梅跟我一起回去吧。去重庆接你父亲,你们两个小伙子在延安等着。
我的父亲终于在1946年3月4日被释放。据说,党中央释放了1945年9月在邯郸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总司令马发武,来换取我的父亲。父亲出狱第二天,就向党中央提出重新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
我的母亲带着她最小的弟弟阿九从广州飞往重庆与我的父亲团聚。 1946年4月8日,我在延安中学上课。突然朱先生的保安来接我,让我赶紧去延安机场迎接父亲回来。我和正明到达机场,见到了很多中央领导人,包括毛主席、朱先生等。那天延安是阴天。按照惯例,飞机应该在11点左右到达,但我们等到了12点,飞机仍然没有到达,所以大家只好散去。
4月11日,贺龙同志从山西晋军区向党中央发出紧急电报,通报山西红茶山发现一架坠山飞机,确认机上17人全部遇难。包括我的父母和王若飞同志,都被杀了。
当坏消息传来时,大家都很伤心。我们一下子失去了父母,每个人都开始爱我们。 4月13日,毛主席派了延安唯一的一辆汽车,接我和二哥到他在王家坪的住所。他亲切地安慰我们,说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好好生活,努力学习,继承父亲的遗产。的遗产。
父亲叶挺离开我们已经57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在天堂安慰他的灵魂,他的遗愿也已经实现了。
https://p3.ssl.qhimgs3.com/t013b799890fa9da0ce.jpg
叶挺
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卒于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伟勋,字希仪,号希平。祖籍广东惠阳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著名军事家。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时期被称为“铁军”。参加指挥南昌起义,担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工农红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期间被国民党关押,他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下了著名的《狱中歌》来阐明自己的野心。
抗战胜利后,他被救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4月8日,他和妻子李秀文以及战友秦邦贤、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遭遇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
恩施人民纪念叶挺
修葺旧居并建纪念馆
▼
叶挺将军监狱纪念馆
叶挺将军监狱纪念馆位于恩施市叶挺路112号。 1983年,恩施市集资,在原址上修复增建纪念馆,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占地面积175平方米,有两层展厅,共计330平方米。纪念馆一楼展厅陈列了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图片,共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40余幅。二楼展厅陈列“恩施抗战”珍贵文物、史料图片150余幅。
是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十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叶挺同志为革命奉献了一生
志向与激情,不屈的力量
值得记住
人们进出的门被锁了,
洞是开着的,狗可以爬走,
一个声音喊道:
爬出去,我给你自由!
我向往自由,
但我也知道——
人的身体怎么能从狗洞里爬出来呢?
我只能期待
当天 -
地底下的火势汹涌澎湃,
和我一起烧掉这具活棺材,
我值得在血与火中获得永生。
——叶挺《狱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