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8 21:57:03

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农技员崔志斌:线上线下助力春耕备耕

“小麦变绿后,你一般多久浇一次水?” “早春果树如何防治蚜虫?” “为什么这个季节韭菜会发黄甚至腐烂?是什么原因?” “图中的大米感染了什么病?”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农业技术员崔志斌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每天晚上登录“中国农技推广”APP,回答提出的技术问题由他的农民朋友。

现在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当了30多年农业技术员的崔志斌显得尤为忙碌。 “早稻秧快要抛秧了,我们最近一直在推广机械化秧秧,白天要到乡下示范、指导,晚上回来一般都会去在线解答农民疑问,写工作日记。”

作为全国首批“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明星之一,崔志斌在平台上拥有1200多名粉丝,累计解答问题4.6万条。他尤其受到农民网友的欢迎。安徽省宿州市的一位农民网友焦急地问道:“我的西瓜种了20多天了,为什么叶子还不舒展?”崔志斌仔细查看了网友上传的图片,仔细分析了原因:“应该是因为温度太低,导致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对此问题,其他20余名农技人员及时回应,基本判断与崔志斌一致,认为问题是由于气温低、缺水、缺肥造成的。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5235296411/641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农村部近年来打造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上有38万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6000名专家教授在线解答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可通过网页、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注册登录。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农技人员除了在田间指导农民外,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答疑指导。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平台上农业专家发表春耕技术文章3.69万篇,农技人员发布服务日志超过160万条,在线回答农业问题超过580万条,组织农民在线学习15次。万次。提供24小时高效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和专家农民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互动。

农技推广系统在一对一解答问题的同时,还通过网络课程广泛传播春耕期间的农业生产知识。日前,国家农业技术中心《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课程在线直播。全国5万多名植保检验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观看了培训视频。

农技服务“线上”,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支撑。在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技推广服务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全国在线农技人员数量分布情况”、“农业形势动态”和“对数星云图”数据图表。在这里,每位农技师的日志、服务轨迹、问答、关注度、粉丝数、采纳数、点赞数等大数据一目了然。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71ea8d3fd1f4134970a92a2dc4e82cad1c8a686f097

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瑞介绍,该平台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的有效衔接,还实现了农业技术表现能力的精准化。推广队伍及国家农业技术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借助定位系统形成的服务轨迹显示,今年春季以来,农技人员每天进村入户田间的服务总里程达到25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3圈;平均每天上报实时农业信息超过9700条,服务发送日志1.98万条,现场实时图片超过10万张……数据显示,目前,农技人员服务时间已超过线下服务时间。平均每天在线解答春耕生产问题6.99万条,解答率达90%以上。

“今年农技推广服务的一大特点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近期,我们依托平台打造了覆盖全国不同地区、覆盖主要行业、面向全产业链的农技服务春耕大数据库,为农技推广体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平台。 “好迪在线服务已做好春耕备耕准备。”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说。下一步将提高“中国农技推广”的覆盖面和利用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开展线上活动。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将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为春季农业生产作出更大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农技员崔志斌:线上线下助力春耕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