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9 10:25:24

哈尔滨女子砖缝里种菜,让留学种菜的我甘拜下风

想当年,我在一个素有“美食沙漠”之称的欧洲国家留学时,我也是阳台种菜团队的一员。

一开始,我只是在花盆里种洋葱和大蒜,这还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尝到好处后,我又买了几个长方形的花盆,开始种一些蔬菜。

首先种植的是空心菜。种子撒下后,这几天没有任何反应。比考试周的时候还要难过。

结果,有一天半夜,我去厕所,突然瞥见了盆里刚刚破土而出的高低不一的空心菜芽。我激动得几乎要流泪了。

出国留学这几年,我在学术上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我有一些种菜的经验,而且擅长做饭。时不时地,我会被其他中国留学生崇拜并称呼为“爸爸”。

然而这两天,哈尔滨一位女士的种菜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得不接受。

在砖缝里种植蔬菜

哈尔滨女子用强大力量创造奇迹

说到种菜,来自哈尔滨的李女士确实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奇迹。

别人在土里种菜,喜欢乱搞的只能做水培,而她却另辟蹊径,直接把蔬菜种在了自家院子的砖地上。

这一排排快乐生长的蔬菜,让她成为了某平台新的网红,也让人民网记者警醒。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先在院子里铺了地砖,以便更干净地存放粮食。粮食一卖掉,她就后悔了:她喜欢种菜,总不能把院子里的砖都搬起来吧?

这时,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因地制宜的智慧就像砖缝里长出小草一样从她的脑袋里涌现出来。

李女士觉得,砖缝里能长草,那么蔬菜也一定能长。

于是,她开始用大白菜试水,但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后来,她索性不再做饭,把茄子、辣椒、豆角、黄瓜等各种蔬菜都安排好了……

你认为这就结束了吗?

胡萝卜、西瓜,甚至玉米……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一句话:人越大胆,土地就越多产。

现在,她家夏天基本上不需要买菜,冬天储存的蔬菜就够吃了,这引得邻居纷纷效仿。

看到这条新闻后,很多网友都被东北肥沃的黑土震惊了:连一根筷子都能发芽!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树根会拱砖。

这么严重的问题,李女士怎么想不到?

她向记者解释,这些菜品不是从下面长出来的,所以砖块没有抬高,深度也合适,和在地里长的没有太大区别。

对于李女士的惊人举动,一篇备受赞誉的回答给出了准确的概括:中国人本质上是农民,他们修复地球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网络上的外国友人也对此赞不绝口:

关于种植蔬菜的问题

中国人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无独有偶,去年,马云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表演讲。在谈到自己对农民和农村的看法时,他说中国演员长得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演农民的时候却都很像。

“每个人都是农民出生的,中国人很奇怪,50岁、60岁以后,都有一种想回到农村的感觉,因为我们是农村人,我们是农村人。” ”。

那么,这就是你们每天要求我们在支付宝上种树、喂鸡的原因吗?嗯?

不得不说,马爸爸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祖先以务农为生,中国人的身上一直流淌着“种菜基因”。

15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坏血病成为西方水手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船上没有可以提供维生素C的蔬菜。郑和七次下西洋从未患过坏血病。

秘诀就在于他掌握了发豆芽的本领。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发现世界上没有一块土地不能种植蔬菜。

在非洲这个沙漠少雨的国家,中国维和部队种植了巨大的西瓜。

作为唯一一支在自己营地种植蔬菜的军队,我们给非洲兄弟带来的不仅是和平,还有希望。

在南极科考站,中国科研人员利用无土栽培、计算机控制、自动灌溉等技术,成功种植蔬菜,然后用它们制作火锅。

无论你多辛苦、多累,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你认为这就是结局吗?不,我们的征程是在星辰大海!

在月球这样重力低、辐射强、温差大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可以种植一些东西的。

说了这么多官方的事情,我们来说说民间的事情。

在迪拜附近的纳兹瓦沙漠,温州商人克服了水和土壤两大问题,种植了黄瓜、西红柿等40多种水果和蔬菜。

日产量数吨,供应迪拜80%的中资企业和高端酒店。就连一向以严格采购标准着称的阿联酋航空,也从自家农场订购大量蔬菜。

接下来的两个例子有点有趣。

不久前,一位娶了中国妻子的英国男子感受到了生活的打击。

十多年前,他带着妻儿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定居,买了一栋带花园的大房子。

他刚搬到这里的时候,这里的花花草草都非常漂亮,他平时也把它们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自从婆婆搬来跟她住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她恰好是一名菜园丁。

花草树木都没有用。秉着务实的精神,她把能砍的花都砍了,拔了。

从此,香菜、大葱、大蒜……餐桌上能吃的植物开始登上舞台。

就连泳池边,也变成了扁豆和西红柿的世界。

英国佬平时都是早出晚归,根本不注意这里发生的变化。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花花草草全都不见了,他只能欲哭无泪。

另一边,婆婆正坐在辣椒树旁玩着辣椒,一脸兴奋,“不结果子就晚了,哎哟,已经这么大了!”

我想说,种菜当然没有错,但是阿姨,你最好提前征得女婿的同意啊!

2015年,中国父母在耶鲁大学种菜的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当时,不少中国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前往美国留学。没过多久,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耶鲁大学北边的一片荒地。

可惜这么好的一块土地却无人耕种。为什么不种一些蔬菜呢?

然后他们开始做他们想做的事,很快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中国菜园。

学校得知此事后,不仅表示支持,还向家长提供堆肥,帮助蔬菜更好地生长。

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

“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但“爱种菜”却不是

在社交游戏刚兴起的那些年,几乎所有的中国网民都起早贪黑地打水、偷菜;

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大家都着迷于李子柒和华农兄弟种菜的视频;

即使在刘慈欣写的《三体》中,中国人来到外星球仍然靠种菜来排解孤独……

因此,有人说“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

也许说到农村、种田,很多人都会把自己代入李子柒的视角,认为这将是炊烟袅袅、车水马龙、鸡犬相闻、世外桃源的景象。

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很多农民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上学呢?

纪录片《村里的中国》中,年近60岁的农民杜深忠在镜头前直言,“这块土地不养人”“我对土地没有感情”。他热切地希望儿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南山脚下种豆,草茂豆芽,豆芽稀少。早晨,清理荒地污物,满月负锄地回家。”

无论是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是李子柒的田园视频,都表达了中国人对诗意田园的向往。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农业靠天,上天从来没有怜悯过。干旱、洪涝、蝗灾……任何一个都容易影响农民的命运。

中国是农业大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家里经常不开锅。吃野菜、草根、观音土是很常见的。

与其说“种菜天赋”被写入了中国人的基因,不如说“饥饿”被写入了中国人的基因;

与其说“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不如把“爱”字去掉:“爱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喜欢种菜却不得不学会种菜才能生存的中国农民却屡屡创造奇迹:

在元阳极其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上,我们开辟了2000多米的梯田进行耕种;

我们努力开垦土地,把“一片荒草、枯草塘”的北大荒变成了富饶美丽的“北大苍”;

我们还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毕生的学习提高了中国的农业水平。发明杂交水稻后,他致力于海水稻的研究。

这就是中国人民勤劳务实的务实精神。

而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不喜欢农耕,但我们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所以我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我们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作为处世之道。

与其在世界各地喊着环保口号,做各种引人注目的激进行为,我们更愿意脚踏实地地种下一棵树。

来自河北省的农民贾文琪和贾海霞,一个因工作双目失明,一个自幼失去双手,十多年来互相扶持,一棵一棵地种树,把荒滩变成了荒芜的土地。村庄变成绿洲。

他们说:“这些树应该留给子孙后代。”

一位网友说得好,“中国人就是这样,看到一块地,首先想到的是种点什么,而不是杀戮、贩卖毒品、贩卖奴隶、贩卖枪支。”

思考当前世界各地的动荡:

叙利亚一直战火纷飞。就在昨天(11月12日),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动导弹袭击;

上周,纽约警方针对黑人青少年暴力执法,引发大规模示威和冲突;

上个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争取独立,把整个城市变成了地狱……

更不用说美国境内接二连三的枪击事件,还有世界各地不断作恶的恐怖势力。

如此看来,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超凡脱俗、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因为我们深知,生命不过是一菜一饭,“中国人民的饭碗必须时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尔滨女子砖缝里种菜,让留学种菜的我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