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家长的真实写照:比孩子还紧张,每天如赶飞机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陈先廷、陈浩宇、胡宇桐、通讯员颜辉、魏如新、李秀群、于文赞)“亲爱的,我正在开家长会。”九月初几天的一个晚上,记者八点左右拨通了芊芊妈妈的微信号码。响了一会后,电话就被挂断了。聊天记录显示“对方已拒绝”。随即,倩倩的妈妈就回复了前述这句话。
一年级的学生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新生的家长也已经上学半个多月了。 “在孩子们上学之前,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对一切都感到谨慎和紧张。”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新生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他们要么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要么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孩子们跟不上。
有家长向记者形容,“自从孩子上小学以来,每天都像坐飞机一样,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你是否也是这样呢?
困惑与期待:家庭情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钱妈妈:突然体验到“真正的为人父母”,手忙脚乱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都快崩溃了。”倩倩妈妈和记者聊起孩子上小学的时光,开始疯狂抱怨。她说,孩子还没有把上小学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她想尽快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他在心理上把上小学当作一件大事。
不仅如此,还有一件让芊芊妈妈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挑食。每天早上她都要花很多功夫做早餐。 “他不吃鸡蛋,爱吃肉,但我总觉得早餐没有鸡蛋就没有灵魂。”倩倩妈妈傻眼地说,每天早上都可以用“战斗”来形容。她赶紧送孩子上学,还要尽快去上班。
记者了解到,孩子必须早上8点到校,下午3点30分放学。由于倩倩的妈妈和孩子的爸爸都在上课,没有时间去接她,所以孩子只能留在学校一段时间。一个小时,然后去外面上课后班,一直到六点,然后被父母接走。 “我的孩子早上八点才出门,晚上六点多才回家。吃完晚饭,我又磨蹭着上床睡觉,感觉连跟孩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的孩子们。”
倩倩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小学之前,老人帮忙照顾很多。突然,夫妻俩要处理孩子的一切,不免有些不知所措。 “现在我一边抚养孩子,一边‘还债’。以前,一切都是我的。”老头子,我现在才发现,照顾孩子不容易,我快要疯了。”
自从孩子上学后,芊芊妈妈的手机上又多了三个群,一个钉钉群,一个QQ群,一个微信群。 “每天都能看到家长在群里向老师问这问那,谈话很热闹。 。我怕老师没时间照顾我,想问的问题我都不会问,也怕老师觉得我太忙了。”倩倩的母亲。
我一直盼着孩子上小学,但当我成为新父母时,我意识到我还没有准备好。 “我和孩子的爸爸正在学习好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年。”
此外,为了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芊芊妈妈还给孩子报了感统训练班,每周上两次课。她表示,未来少儿英语班、绘画班等课外培训班也将慢慢“进入状态”。
亲爱的妈妈:我家宝宝比班上的孩子还小,所以我担心她跟不上。
团子的妈妈是一名大学老师。 9月4日,她上班,待命,等待大学生返校。
简单聊了几句,团子妈妈就直奔主题,“我更担心的是如何协调大孩子和老二的时间。”是的,团子的妈妈有第二个孩子,大概两岁半了。
因此,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即将上小学的大女儿,她不得不在暑假期间将二大女儿送到奶奶家。在大女儿病情稳定之前,她不会带他回去。 “不然的话,两个孩子还有很多时间吵架。”团子妈妈说,开学前,她和团子爸爸配合学校老师家访,拍了孩子入学的照片,办理了公民卡,挑选了不太花哨的书包和笔袋,包好书皮。
进入小学半个月,团子妈妈感觉自己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因为不确定孩子能否适应,她一直在密切关注学校是否有“风波”。团子就读于上城区一所不错的公立小学。学校距离家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所以往返学校的交通非常方便。
“9月1日开学,她心情很好,很开心,早上7点就起床了。”团子的妈妈说。团子对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感到非常兴奋。她很自觉地起床,洗漱,吃早餐。 “疫情期间,我们开始让团子锻炼身体,不午睡,因为进入小学后,读书时间基本都在中午。”团子的妈妈说,手里拿着学校发的五本书,早点适应学校的节奏,相信她的孩子不会那么不知所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团子已经上小学了,但团子才一个月大。根据2020年杭州一年级招生政策,孩子出生日期应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之间。团子出生于2014年7月下旬,高于同年级新生9月出生2013年,年轻了近一岁。团子的妈妈说:“因为团子比其他一年级的孩子个子小,我担心她不能照顾自己,也担心她接收信息和反馈的能力会差一些。”
其实,团子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太小,跟不上休息,尤其是学习和习惯方面。 “每天孩子放学回来,我都会问她,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然后我就按照家长群里老师说的指导,慢慢讲。”
孩子上学后,团子的妈妈成了钉钉的“粉丝”。 “钉钉一响,我就会条件反射地做出反应,很快就看到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团子的妈妈笑着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仔细检查团子的书包,确保没有东西丢失。 “总之,我心里有一股紧张。”
当孩子上小学时,似乎整个家庭都开辟了新的未来。 “真希望团子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融入新班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能力。”团子妈妈满怀期待的说道,她也希望她和团子爸爸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好好配合。学校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融入班级,进行角色转变。
徐妈妈: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陪伴都会带来焦虑
孩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孩子经历的每一个阶段,老妈妈的心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宁波徐马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一点也不夸张。没有为人父母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对孩子有多少牵挂。采访中,徐妈妈表示,从报名小学开始,她就逐渐进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她担心自己能否被录取,担心自己是否会转学。我什至想孩子会被分配到什么样的班级和班主任……
https://i1.hdslb.com/bfs/archive/a6bb370da8e4d95ac7eaf9735671755d84f418cd.jpg
当徐妈妈终于收到心仪小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终于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焦虑又再次包围了她。徐妈妈说:“看到周围的孩子拼音、写字、识字、算数都不错,我开始担心孩子跟不上。我也开始反思,幼儿园的三年时间太长了。”对他纵容。”
于是,为了偿还“放手”欠下的债,徐妈妈老老实实地在小学升小学的暑假里为孩子安排了过渡班。拼音、写作、数学都是必备的。 “当时我其实很矛盾,一方面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但另一方面又被‘一开始就不能输’的声音不断推着我。”线。'我终于咬紧牙关,等到了开学。”
正式进入小学后,徐妈妈突然发现,对比自己和孩子的心理状态,家长比孩子焦虑得多。同时,她认为,父母的适应期可能比孩子的适应期更长。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担心孩子们上课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他们能从头开始跟上吗?如果他们吃东西很慢我该怎么办?不会,不懂得认真学习怎么办?我应该报名参加夜间护理吗?我一直感到焦虑。”
记者了解到,徐妈妈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她能大致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节奏。然而,小学和幼儿园之间总是存在很多差异。徐妈举了个例子,比如学习方式从“游戏学习”转变为“听、说、读、写、算”课本学习;学习方向从“兴趣培养”转向“初步系统知识”的积累。不仅如此,父母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园更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兴趣”,但进入小学后,开始注重“学习任务和表现”。 “无形中,父母对孩子有了更多的期望。”
徐妈妈庆幸的是,孩子进入中央庙实验小学后,她遇到了一群忙碌而敬业的老师,让孩子能够及时融入小学环境。 “简单而隆重的开学典礼,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学校的设施、教室的布局、同学和老师;开学前三天,学校还设计了一套课程,让孩子们有一个“ “软着陆”,从行为习惯入手“我们帮助孩子在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方面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徐妈妈轻松地说,这几天孩子们结识了新朋友,变得更加优秀。 “最让我高兴的是,作为家长,我的焦虑也得到了缓解。”
这不仅仅是成为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借口。从徐妈妈的真实感受来看,她内心确实有焦虑、冲突、困惑,但一切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小学生涯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塑造时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储备最为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调整自己,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徐妈妈说道。
星马:双胞胎的父母会比刚出生的双胞胎父母更焦虑吗?不是全部
邢的母亲是江干区一所小学的老师。今年她教六年级,并担任班主任。新学年,她与其他老师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是一名老师。她还担任“一年级学生家长”的额外角色。
与大多数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同,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将一起上小学。邢妈妈说:“和其他家庭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两个孩子上一年级。”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做一个新生儿的父母很难。一个孩子就足以应付了。这两个孩子肯定会让父母的焦虑加倍。
事实是什么?据邢妈妈介绍,两个儿子虽然很活泼,但很善于照顾别人,有互相帮助的意识。从入学这几天的情况来看,两个孩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很好地适应了小学生活。 “他们一放学回家,就和我和他们的爸爸分享班里的趣事,比如今天帮老师管理餐车,比如有同学的饭盒和他的一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成为一名小学生让他们感到非常幸福。 “在邢妈妈看来,孩子们愿意分享,这说明现在的小学生活就是他们所期待的。”
虽然一切看起来都不错,但邢母还是有些担心。出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在入园后、进入小学前的暑假期间参加“幼儿园衔接班”,提前学习学科知识。不过,女士学习习惯的养成。
尽管有很多理由证明,孩子参加“幼儿园衔接班”学习书本知识弊大于利,但面对班上其他孩子纷纷“反超”的现实,邢妈妈还是无法接受。原来,在这个关键的暑假期间,邢妈妈的两个儿子都在家度过了时光。因为先天优势,她成为了两个孩子的老师,教他们aoe等汉语拼音的发音。我学了一些口算和发音,但没有让孩子系统地学习。
在了解了其他孩子后,邢妈妈发现,有的孩子写得很好,有的能做200以内的加减法,而她的两个儿子只能做20以内的加减法。暑假期间,邢妈妈和她一起看绘本。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她让孩子们玩乐高,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事实上,记者表示,我非常同意邢妈妈的教育理念,因为她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角色转变和成长。
“我们曾经想过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儿园衔接班,但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所以“我们最后还是放弃了。”邢妈妈说。他笑着说,这次他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过星马相信孩子们在后续的知识学习中能够迎头赶上,但担心孩子们在之前的过渡期会出现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作为家长,你能做的就是帮助你的孩子顺利过渡,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邢妈妈说道。
人们认为双胞胎的父母是最累的,尤其是孩子不在一个班级的双胞胎父母。但邢妈妈却不这么认为。记者了解到,由于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同班,所以彼此影响很大。因此,进入小学后,两个孩子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邢妈妈表示,虽然两个孩子不在一个班,辅导孩子作业压力较大,但她觉得值得。
“为了避免两个人影响,我让他们各住一个房间,辅导作业的时候我会来回跑。”邢妈妈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的父亲都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结交新朋友。 ,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冉爸爸:家里大儿子读初三,不怕老二上小学。
开学前,一年级新生家长群就已经炸了。 “我的孩子应该买什么样的文具?” “去学校要带什么?”……群里纷纷提出疑问。不过,下城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家长却显得很平静。
记者联系上这位父亲后,了解到他如此平静的原因。原来,冉爸爸还有一个大女儿,今年读初三。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家长所经历的“战争与混乱”正是他以前所面对的,所以在他眼里,这些都只是小干扰。 “我们都比较有经验,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担心。弟弟在学校也适应得很好,他会主动向姐姐学习,这让我们各方面都很放心。” ”冉爸爸轻松的说道。
作为一名“佛系”家长,冉爸爸的教育理念是慢慢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不施加压力,让孩子学他想学的东西。 “我没有给孩子设定什么学习目标,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身心健康。”冉爸爸说,孩子平时喜欢游泳、下围棋,就给孩子报了周末兴趣班。
和那些整天玩鸡的父母相比,冉爸爸实在是太“佛系”了。他感叹:“现在孩子要学的东西确实太多了,但所有东西都比以前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短的。我偶尔会担心他跟不上学习进度。 “小学课程中要求拼音和口算,一些家长常常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就给孩子报读相应的过渡班。
冉爸爸并没有太担心这件事,因为大女儿已经上初三了,自然就成了弟弟的“小老师”。 “姐弟两人年龄相差很大,姐姐教我如何做到安心,也促进了两人的感情。”冉的父亲主要负责弟弟的写作。
我弟弟刚入学,字写得不太好。用冉父亲的话说,他写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的。于是冉爸爸特地买了字帖,每天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书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应对策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针对新生家长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经验丰富的校长和老师,希望他们的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家长“拨开云雾见月”。
https://i2.hdslb.com/bfs/archive/e578c0b859ee972ddafc4389ac378b3d058f1d58.jpg
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杭州凤凰小学副校长毛琼华表示,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定要有一个适应期。由于学前准备条件不同,适应期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不必担心这一点。家长只需通过鼓励的方式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提醒,增强孩子“我是小学生”的暗示。不要使用诸如“你看,某某同学已经做了,你为什么做不完?”之类的句子。这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羞耻感。
她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习惯养成标准表》,共同讨论表格的考核项目,每天与孩子一起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聊天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和想法。一起。 。当孩子连续多天完成一个目标时,孩子可以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得到奖励。奖励也可以是里程碑的形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奖励设置。同时,评价时注重鼓励而不是批评,指出问题而不是责备孩子。您还可以为执行过程添加一些乐趣。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积累孩子的成就感来激发他们的自主感。”
毛琼华说,在小学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孩子,父母只需要注意孩子向孩子提出要求时的反应即可。她说:“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和观看行刑,包括一次指令多次要求观看行刑,以及重复父母给孩子讲的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毛琼华还提到,家长不要忽视家庭劳动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在家庭工作中通过观察、质疑、实践、思考、改进来学习工作。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毛琼华表示,总之,适应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宽容和理解,也需要提供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们,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慢慢来。
为了给家长提供更多建议,记者还采访了2017中国新父母评选年度父亲奖获得者、杭州市拱墅区少年宫正级副协调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曾担任2所小学校长10年,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因为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名叫米乐,所以大家都叫他乐爸爸。
莱巴表示,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学习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陪孩子多读书、多锻炼身体。”同时,他建议家长控制情绪,放松心情,慢慢来。
此外,记者还邀请了杭州紫阳小学班主任孔敏艳、张美琴老师发声,针对家长的困惑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家长的困惑
1、家长过于焦虑:
① 他们知道孩子的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一旦进入小学,很多家长就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奖励卡。
②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但上学后才发现与优秀孩子的差距。 (如:拼音、认字、口算速度……)
③ 期望每次表扬中都包含您孩子的名字。一旦发现没有表扬,你就会着急,责怪孩子,去问老师。
2、家长不知道如何跟进、辅导孩子?
尤其是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只能说好话、请家教、上补习班。
3、孩子想看电视、玩电脑,明知道不对,却又无法阻止。
4. 我觉得老师对孩子有偏见。一旦与老师没有沟通,很容易误解老师,产生不同的教育理念。
可实施的具体策略
1、优质陪伴:
①每天挤出相对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一个。和孩子聊天——聊老师、同学、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比如:下课后玩的东西)、每天难过的事情;
b.和孩子一起读书——亲子阅读、亲子聊书、亲子游戏(让孩子当小老师)每一天……
c.与孩子互动——每周一起做运动,周末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
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气氛应该是平和的、令人鼓舞的。你可以问你的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不要当场批评孩子做错的事。你可以这样说:“好吧,你表达了你的想法。爸爸认为……,你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