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3 04:20:27

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稻飞虱等虫害风险需警惕

水稻是该市最重要的秋季粮食作物。今年,全市秋粮种植面积567.9万亩,比去年增加7.9万亩,占全市秋粮作物种植面积的84.6%。目前,大多处于分蘖拔节期,多种病虫害并存,逐渐进入为害高峰期。根据各县区水稻病虫害中后期预报结果,结合我市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苗情、品种抗性、中、中后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综合长期气候趋势预测,结合历史数据,预计今年中后期我市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程度。如果条件适宜,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黑穗病等有加重或流行的风险。预计总发生面积约为970万英亩。其中,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预计发生面积约490万亩;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黑穗病、纹枯病等,预计发生面积480万亩。约英亩。

1. 与预测相关的因素

1 水稻品种布局、抗性及栽培管理情况

目前,该市水稻种植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主要水稻品种仍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丰两优4号、港优系列、二优系列、国豪系列、珍珠糯、9优418、粤优938、京两优534、良优688、主要有C良友华展、南京46等。 4月至6月,该市降雨充足,气温较高,保证了该市水稻的及时播种,目前长势良好。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493.3万亩,占86.9%。这些主要品种普遍对稻瘟病、黑穗病、纹枯病、迁飞性害虫、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的抗性较差。有些品种甚至极易感染稻瘟病、稻黑穗病等病害。在栽培管理方面,我市习惯于高水高肥种植水稻,导致稻田面积大、田盲区、通风透光不良,易形成适宜水稻病害繁殖和蔓延的田间小气候。和害虫。随着直播稻、粳稻、再生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品种多,播种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田多,有利于水稻的转移。水稻病虫害。 6月底至7月初以来多次强降雨,导致部分稻田被淹。水稻分蘖不足,晒田不达标,植株抗逆能力弱,易受病虫害。

二、重大病虫害发生现状

前期,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较轻,主要有二化螟、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截至7月6日,全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97.9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6.6%。其中,第一代螟虫造成的危害已基本结束。发生面积108.5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每亩残留害虫数为589只,最多为7680只。稻蓟马发生面积44.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0.8%;蓟马平均数量为154只,最多时超过1000只。 6月底至7月初,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加剧,两种迁飞性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市,并迅速繁殖造成危害。稻飞虱发生面积3.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4%;平均群虫数为69头,最高田群为650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1.1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6.7%;每亩平均幼虫数为100头,田间幼虫数最高为260头。纹枯病发生面积30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8%。平均患病集群率为16.3%,最高为53%;平均病株率为3.9%,最高为36%。水稻叶瘟发生面积8.3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46.4%;叶部病害率平均为0.6%,最高可达40%。

3. 气候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预计6-8月汛期降水量为470-570毫米,偏少0-10%;全市平均气温27-28℃,偏高。预计降水集中期出现在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中旬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下旬至8月上旬。其中,6月降水量110~140毫米,偏少0~20%,平均气温25.5~26.5℃,略偏高。 7月降水量230-270毫米,偏多0-20%;平均气温27.5-28.5℃,稍偏高。 8月降水量130-160毫米,偏少0-20%;平均气温27-28℃,偏高。总体来看,我市6月至8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偏高,但降水过程较多,特别是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中旬上旬-七月和七月底。 -8月上旬和8月下旬中下旬有4个时段的集中降水,对二迁性害虫的迁徙繁殖、二代螟卵孵化、稻瘟病等病害的防治有效、稻黑穗病和纹枯病。感染流行更为有利。

2、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作为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受虫源地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预计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会适度发生,但如果条件适宜,也存在局部发生的风险。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11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9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预测依据:①虫源情况。据国家农业技术中心6月底报告,灯下稻飞虱峰值数和峰值数均较低。单灯下每日1000只以上昆虫峰值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0-70%;数量为100-700只,低于防控指标1000只。稻纵卷叶螟仅出现在黔东南、广西北部、湖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峰期单灯下每天有100多只蛾。大部分地区亩产幼虫数不足600头。截至6月30日,稻飞虱每亩发生5928万头次,同比下降25.4%;每亩发生稻纵卷叶螟3841万次,同比减少48.7%。 ②现有昆虫种群基数。 6月底至7月初以来,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加剧,两种迁飞性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市。当前稻飞虱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幅减少。比去年同期增加44%,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86.7%。光山县稻纵卷叶螟田间灭除工作于6月15日开始,6月17日颛桥点开始出现蛾类,较去年晚一天。见蛾后,平均每亩出现蛾数23.7只,最多出现在7月4日,出现80只蛾,预报点高空灯光见蛾于6月25日,最多出现在7月5、两天共引诱稻纵蛾29只。 6月29日至7月5日在田间进行了稻飞虱调查,平均每百虫数为125只,最多为180只。③天气条件适宜。我市6-8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偏高。但降水集中期有4个,降水过程较多,更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繁殖。两栖害虫可能会造成局部灾害。风险。 ④损坏时间延长。近年来,随着我市粳稻、旱稻、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部分原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即可收获的水稻收获期推迟至中旬。到十月下旬甚至十一月。更有利于迁飞性害虫集中迁徙繁殖、为害,为害时间大大延长。

2、二代蛀虫:预计第二代发生中等。第三代可能对部分晚播稻田造成集中危害。第二代、第三代累计发生面积约150万亩。第二代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每月前十天,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三代高峰期。预测依据:①一代发生较去年同期偏少。近年来,二化螟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今年,全市发生面积108.5万亩,比去年同期下降8%。每亩残留虫数为589只,比去年同期的633只减少7%,最多为7680只。 ②发生周期极不规律。由于我市水稻品种较多,种植时期差异较大,水稻生育期极不规律,桥田、虫源田较多。因此,不同种植时期水稻二化螟的发育进度极不一致,且危害往往发生代代相传。防控难度很大。 ③气候条件。七、八月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较高。气候条件对二、三代蛀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④损坏时间延长。近年来,随着我市粳稻、旱稻、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部分地区水稻收获期推迟,有利于三害集中发生。一代。

https://omo-oss-image.thefastimg.com/portal-saas/new2022121620150087995/cms/image/4e301754-1c56-41bf-aa18-bc3e5f7743e2.png

3、纹枯病:预计城市中度发生,部分地区重度发生。发生面积约190万英亩。 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预测依据:①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基数低于去年同期。全市受灾面积30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8%。平均病株率为3.9%,比去年同期下降25%,最高为36%。但该病全年多发,田间菌源较多,具有中度以上流行菌源基地。 ②该品种抗逆性较差。我市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抗逆性普遍较差,特别是一些干旱不良、偏施氮肥、长期深灌、封闭生长的田地,疾病可能会复发。 ③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至8月我市降水量接近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有4个降水集中期,降水过程较多。未来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其发生。

4、稻瘟病:预计全市发病较轻,部分地区发病较重,发生面积约150万亩。其中,叶瘟发生面积约8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耳颈瘟发生面积约7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其中以穗瘟对产量影响最大。预测依据:①菌源充足。部分田间稻瘟病和叶瘟发生较严重,其中以叶瘟为主。全市受灾面积8.3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46.4%;平均叶部病害率为0.6%,比去年同期下降50%,最高为40%。虽然当前发生基数低于去年同期,但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来强降雨较多,更有利于叶瘟感染扩大。 ②主栽品种普遍抗逆性较差,肥水管理不当。我市种植的主要品种,特别是优质稻、旱稻、粳稻品种,普遍抗性较差,甚至感病较高。另外,该市稻田肥水条件较好,氮肥用量较多,为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③天气条件较为有利。据市气象部门预报,6月至8月我市降水量接近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有4个集中降水期,降水过程较多。这些集中降水期更有利于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如果不及时防控,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容易造成局部暴发疫情。

5、水稻黑穗病:预计中度发生。如果条件合适,存在的风险不仅仅是严重流行。全市疫情面积约110万亩,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本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病害。若抽穗开花期连续阴雨,或田间湿度大,凝露、雾霾较多,病害就可能暴发。预报依据:①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报,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有集中降水时段。这些降水期很可能与我市水稻抽穗、开花期重合。更有利于水稻黑穗病病原菌的侵染流行。 ②我市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对稻黑穗病均属感病、极感病,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病害可能发生较严重。

6、其他病虫害:稻蓟马、二化螟、二化螟、稻苞虫、稻蝗、斑枯病等病虫害发生较轻。部分地区部分病虫害发生程度可能为轻至中度,发生面积170亩左右。此外,要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警惕其是否对水稻造成危害。

水稻是该市最重要的秋季粮食作物。今年,全市秋粮种植面积567.9万亩,比去年增加7.9万亩,占全市秋粮作物种植面积的84.6%。目前,大多处于分蘖拔节期,多种病虫害并存,逐渐进入为害高峰期。根据各县区水稻病虫害中后期预报结果,结合我市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苗情、品种抗性、中、中后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综合长期气候趋势预测,结合历史数据,预计今年中后期我市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程度。如果条件适宜,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黑穗病等有加重或流行的风险。预计总发生面积约为970万英亩。其中,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预计发生面积约490万亩;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黑穗病、纹枯病等,预计发生面积480万亩。约英亩。

1. 与预测相关的因素

1 水稻品种布局、抗性及栽培管理情况

目前,该市水稻种植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主要水稻品种仍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丰两优4号、港优系列、二优系列、国豪系列、珍珠糯、9优418、粤优938、京两优534、良优688、主要有C良友华展、南京46等。 4月至6月,我市降雨充足,气温较高,保证了我市水稻的及时播种,目前长势良好。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493.3万亩,占86.9%。这些主要品种普遍对稻瘟病、黑穗病、纹枯病、迁飞性害虫、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的抗性较差。有些品种甚至极易感染稻瘟病、稻黑穗病等病害。在栽培管理方面,我市习惯于高水高肥种植水稻,导致稻田面积大、田盲区、通风透光不良,易形成适宜水稻病害繁殖和蔓延的田间小气候。和害虫。随着直播稻、粳稻、再生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品种多,播种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田多,有利于水稻的转移。水稻病虫害。 6月底至7月初以来多次强降雨,导致部分稻田被淹。水稻分蘖不足,晒田不达标,植株抗逆能力弱,易受病虫害。

二、重大病虫害发生现状

前期,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较轻,主要有二化螟、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截至7月6日,全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197.9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6.6%。其中,第一代螟虫造成的危害已基本结束。发生面积108.5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每亩残留害虫数为589只,最多为7680只。稻蓟马发生面积44.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0.8%;蓟马平均数量为154只,最多时超过1000只。 6月底至7月初,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加剧,两种迁飞性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市,并迅速繁殖造成危害。稻飞虱发生面积3.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4%;平均群虫数为69头,最高田群为650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1.1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6.7%;每亩平均幼虫数为100头,田间幼虫数最高为260头。纹枯病发生面积30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8%。平均患病集群率为16.3%,最高为53%;平均病株率为3.9%,最高为36%。水稻叶瘟发生面积8.3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46.4%;平均叶病率为0.6%,最高可达40%。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0111/77fb761d1f78474787384e468fdce5e5.jpeg

3. 气候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预计6-8月汛期降水量为470-570毫米,偏少0-10%;全市平均气温27-28℃,偏高。预计降水集中期出现在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中旬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下旬至8月上旬。其中,6月降水量110~140毫米,偏少0~20%,平均气温25.5~26.5℃,略偏高。 7月降水量230-270毫米,偏多0-20%;平均气温27.5-28.5℃,稍偏高。 8月降水量130-160毫米,偏少0-20%;平均气温27-28℃,偏高。总体来看,我市6月至8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偏高,但降水过程较多,特别是6月中旬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中旬上旬-七月和七月底。 -8月上旬和8月下旬中下旬有4个时段的集中降水,对二迁性害虫的迁徙繁殖、二代螟卵孵化、稻瘟病等病害的防治有效、稻黑穗病和纹枯病。感染流行更为有利。

2、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作为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受虫源地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预计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会适度发生,但如果条件适宜,也存在局部发生的风险。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11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90万亩,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预测依据:①虫源情况。据国家农业技术中心6月底报告,灯下稻飞虱峰值数和峰值数均较低。单灯下每日1000只以上昆虫峰值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40-70%;数量为100-700只,低于防控指标1000只。稻纵卷叶螟仅出现在黔东南、广西北部、湖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峰期单灯下每天有100多只蛾。大部分地区亩产幼虫数不足600头。截至6月30日,稻飞虱每亩发生5928万头次,同比下降25.4%;每亩发生稻纵卷叶螟3841万次,同比减少48.7%。 ②现有昆虫种群基数。 6月底至7月初以来,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加强,两种迁飞性害虫开始大量迁入我市。当前稻飞虱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幅减少。比去年同期增加44%,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86.7%。光山县稻纵卷叶螟田间灭除工作于6月15日开始,6月17日颛桥点开始出现蛾类,较去年晚一天。见蛾后,平均每亩出现蛾数23.7只,最多出现在7月4日,出现80只蛾,预报点高空灯光见蛾于6月25日,最多出现在7月5、两天共引诱稻纵蛾29只。 6月29日至7月5日在田间进行了稻飞虱调查,平均每百虫数为125只,最多为180只。③天气条件适宜。我市6-8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偏高。但降水集中期有4个,降水过程较多,更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繁殖。两栖害虫可能会造成局部灾害。风险。 ④损坏时间延长。近年来,随着我市粳稻、旱稻、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部分原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即可收获的水稻收获期推迟至中旬。到十月下旬甚至十一月。更有利于迁飞性害虫集中迁徙繁殖、为害,为害时间大大延长。

2、二代蛀虫:预计第二代发生中等。第三代可能对部分晚播稻田造成集中危害。第二代、第三代累计发生面积约150万亩。第二代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每月前十天,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三代高峰期。预测依据:①一代发生较去年同期偏少。近年来,二化螟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今年,全市发生面积108.5万亩,比去年同期下降8%。每亩残留虫数为589只,比去年同期的633只减少7%,最多为7680只。 ②发生周期极无规律。由于我市水稻品种较多,种植时期差异较大,水稻生育期极不规律,桥田、虫源田较多。因此,不同种植时期水稻二化螟的发育进度极不一致,且危害往往发生代代相传。防控难度很大。 ③气候条件。七、八月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较高。气候条件对二、三代蛀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④损坏时间延长。近年来,随着我市粳稻、旱稻、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部分地区水稻收获期推迟,有利于三害集中发生。一代。

3、纹枯病:预计城市中度发生,部分地区重度发生。发生面积约190万英亩。 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预测依据:①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基数低于去年同期。全市受灾面积30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8%。平均病株率为3.9%,比去年同期下降25%,最高为36%。但该病全年多发,田间菌源较多,具有中度以上流行菌源基地。 ②该品种抗逆性较差。我市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抗逆性普遍较差,特别是一些干旱不良、偏施氮肥、长期深灌、封闭生长的田地,疾病可能会复发。 ③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至8月我市降水量接近正常,平均气温偏高,有4个降水集中期,降水过程较多。未来的高温和高湿度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其发生。

4。米斯爆炸:预计该城市的发生率在某些地区会很温和,并且发生的区域占地约150万英亩。其中,叶子爆炸发生在约80万英亩的区域,从6月下旬到7月下旬的高峰期间。耳颈爆炸发生在约70万英亩的区域,从8月初到八月下旬,高峰发生。大米的大米可能会发生大米爆炸,其中耳爆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预测的基础:①细菌的来源就足够了。在某些领域,水稻幼苗的爆炸和叶爆,叶片爆炸是主要原因。该市的受影响区域为83,000英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4%。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叶片疾病率为0.6%,降低了50%,最高为40%。尽管目前的发生基础低于去年同期,但自6月下旬至7月初以来,降雨量更多,这对扩大叶片爆炸感染更为有利。 ②主要种植品种通常具有较差的抵抗力,肥料和水管理不当。在我们城市种植的主要品种,尤其是高质量的大米,高地大米和贾普尼卡大米的品种,通常具有较差的耐药性甚至较高的敏感性。此外,该市的稻田具有相对良好的肥料和水状况以及大量的氮肥,这为疾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③天气条件更有利。根据市政气象部门的预测,从六月到八月,我们城市的降水接近正常,平均温度在高侧,有4个集中降水期,并且有许多降水过程。这些浓缩的降水周期更有利于出现叶片爆炸和圆颈爆炸。 ,如果没有及时阻止和控制,该疾病将很快扩散,并且很容易引起局部暴发。

5。水稻污水疾病:预计会中度发生。如果条件是合适的,则有多种严重流行的风险。该市的爆发区域约为110万英亩,高峰期是从8月中旬到9月初。这种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疾病。如果标题和开花时有连续的降雨,或者野外湿度很高,并且有很多凝结和雾霾,则该疾病可能会爆发。预测基础:①根据市政气象部的预测,我们的城市将集中降水期,从7月下旬到8月初,从8月中旬到8月下旬。这些降水期很可能与我们城市的大米标题和开花时期相吻合。它对水稻Smut病原体的感染流行更为有益。 ②在我们城市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很容易受到敏感,并且非常容易受到大米的影响,并且这种疾病可能会更严重地发生在易感性品种的地区。

6。其他害虫和疾病:稻蓟马,茎钻,巨型钻,米片蠕虫,稻米蝗虫,条纹叶枯萎病以及其他疾病以及其他疾病以及害虫会稍微易于发生。在某些地区,某些疾病和害虫的发生可能是轻度至中等的,发生区域约为170英亩。此外,有必要加强对 的监测,并警惕是否会损害大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稻飞虱等虫害风险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