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5 03:39:27

金秋品蟹,赏艺术家笔下蟹之美,探寻古人吃蟹文化

“秋风一吹,蟹腿痒;菊花开,螃蟹来了。”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这也是蟹肉肥美可口的时节。

吃货们,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画中的螃蟹之美吧。

秋色李苦禅

在中国,第一个因吃蟹黄而出名的人叫刘成勋。此人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他一看到螃蟹,就拿起一只壳圆圆的肥螃蟹,把它打开,吃蟹黄。有人问他,蟹黄好吃吗?大家不都吃蟹爪吗?刘成勋吃完满嘴都是油,回答道:“十万只蟹爪抵不上一颗蟹黄。”这句话让蟹黄走红,刘成勋也得到了“黄大”的绰号。

李苦禅的香蕉、竹子和双蟹,1980

李苦禅芋叶蟹镜心

月下独酌

李白

蟹岙是金液,山丘是蓬莱。

且必饮美酒,骑月醉高台。

放梅花迎新年 李苦禅

古人最早吃螃蟹,最看重蟹爪。晋代大酒鬼毕灼曾云:“右手执酒杯,左手握蟹爪,足在浮酒船上畅游一生。”文学家李渔也曾赞叹,蟹爪可以受用一生,一日不能忘记。

【明代】陈纯《花蟹图》

徐渭的画作

【明代】徐渭黄甲图

明代画家徐渭,善画螃蟹。画家在作品《黄家图》中,用奔放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螃蟹的爬行形态和荷叶稀疏的秋意。螃蟹的造型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运用了粗、淡、干、钩、点、抹等多种笔法,纹理、形状、表情都生动传神。覆盖其上的荷叶,以粗笔画出,一口气画出,姿态曼妙、曼妙。除了点画之外,还有一种无尽的秋意。

这幅画是在原纸上画的,画时在墨中加入胶水,防止墨渗色。徐渭就喜欢用这个方法。

《黄家图》诗韵律高雅:“忽有傲气,莫问昔日有珍珠,老夫无人知。当黄家图”贾来了,他就一个人了。”那份傲慢,那份骄傲,就是他坎坷一生的缩影。

徐渭《画螃蟹》

“谁画螃蟹,赋诗予之?时值深秋,稻熟时节,吃饱了,黄云回洞,你的铠甲,想做什么?”

清代画家郎宝臣

他以水墨蟹画闻名于世。他也被称为“浪蟹”。他画中的螃蟹既有肉体又有精神,他喜欢在螃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增添了蟹画的趣味。他曾画一幅《蟹菊图》,并在画上题诗:“东篱霜寒,菊花初黄,斗酒醉两爪时”。如果姬影知道这个味道,秋风就不会记得鲈鱼了。”具有诗画添彩的效果。细细赏画、吟诗,顿时有余音萦绕在梁间,回味深远。

《两只螃蟹》

郎宝辰性情耿直,但有时却对时事一无所知。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为了维护“道德”,上书请皇帝下旨,禁止妇女外出看戏。结果,妇女们都骂他,于是有人写诗讽刺:“拙屋香车多巷,珠帘高卷”。听着音乐,无缘无故撞到螃蟹,引起大惊小怪。”

“卓午”是正午的意思,一两句描述了中午妇女们坐车看戏的情景。她们乘坐的是一辆挂着珠帘的“香车”,自然是豪门女子。最后两句写得非常精彩。 “团脐”指的是雌蟹,因为它的肚脐是圆的,这里指的是喜欢看戏的女性。根据词义,诗人将“郎”理解为“雄”,进而将郎宝臣比作雄蟹。他用雌蟹遇到雄蟹时骚动的场面来表现女性对郎宝辰纪念馆的强烈厌恶。这首诗充满幽默感,构思巧妙。可想而知,郎宝辰看完后又会哭又笑。

《螃蟹戏图》

著名海派大师任伯年

海派画家中,任伯年最喜画螃蟹。任伯年擅长写生人物、花卉。中国现代画坛六十位著名画家之一。 1873年,任伯年创作《菊蟹图》。 1882年和1885年分别创作了《酒持别针》和《金秋荷花蟹》。这些画作充分展现了任伯年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创新。

他继承了中国民间绘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特点。同时,他学习西方绘画中的冷暖色调,将各种鲜艳的色彩放在统一的色调中,强调和谐,形成华丽而不落俗套的风格。他还借用了西方绘画中的白色粉末来减缓明亮色彩之间的对比。例如《抱酒执针图》中,几只煮熟的螃蟹,颜色红如火,在青色的酒壶的映衬下愈发绚丽,与篮子里的黄色菊花相呼应,而赭色的篮子,黑色的菊花叶和白色的菊花起到了协调的作用,利用黑白与橙色、黄色和红色的对比,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

显然,上海文人热衷描绘螃蟹,不仅因为螃蟹是中秋、重阳节餐桌上的佳肴,还因为螃蟹自古就有吉祥的寓意。任伯年的扇子《二甲传录》描绘了两只螃蟹穿过盛开的菊花。由于螃蟹有甲壳,一只蟹为“一等”,两只蟹为“二等”,指的是科举级别,表达了人们对仕途顺利的向往。

傅山蟹画《芦荡秋蟹》

傅山(1607年—1684年),原名鼎臣,字庆竹、庆竹,后改名单,字任重、公之塔、傅道人等。入清后,又名镇山,字朱毅桃人,山西曲阳人。

他收藏金石丰富,是鉴赏专家,通晓经史佛道,开创了清代学术研究之风。他是明末书法大师。工诗文,工书画。又精于篆刻、医术。擅长画山水、墨竹。他的山水清丽秀美,墨竹生动。他是明末书法大师。

满族画家爱新觉罗·普佐

爱新觉罗·普佐(1918-2001)满族,北京人。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弟。自幼受父亲爱新觉罗·载英及兄弟濮雪斋、濮一斋、濮松创的影响,喜爱书画。

丁公模送蟋蟀

苏轼

溪边的石蟹小如金钱,见轮子困在红玉盘里,高兴极了。

如果半壳含黄,就点点酒,如果两爪夹杂雪,建议加餐。

满镇海措久负盛名,怪雨腥风,寒气逼人。

https://p4.itc.cn/q_70/images01/20230907/7e45e94b42204c05b523a0e97f7f90c6.jpeg

可笑的是五行觊觎太守,一首诗可换两冠。

吴福之,浙江派领袖

吴夫之(1900—1977),中国花鸟画大师,近代浙派领袖。他原名酒绥,后改名羲(羲),并取名羲子。又号光明济世、一道人。浙江省浦江县前屋村人。吴夫之的写生人生观和花鸟画理念,立足于创新和个人品格,体现了关爱自然、清雅高雅的人文情怀。

现代画家吴福之画蟹很有造诣。他曾画过一幅珍贵如玉的《螃蟹图》,并在画上写了一首非常有趣的关于螃蟹的诗:“九月为峰,十月为峰。江山雅致”。和优雅。”天哪,如果我有酒,我会不高兴的。 “诗画相得益彰,形成有趣的对比。

钱大理蟹菊图(与吴福之先生合作,陆彦绍先生签名)67×42cm

白石的作品

念螃蟹

皮日修

在下海之前他就已经出名了。他有骨头,仍然是从肉中诞生的。

魔道无心惧怕雷电,海龙王也猖獗。

白石的作品

感谢何三送螃蟹

黄庭坚

造型虽能贴合女人的笑容,但味道却能诠释强者的模样。

寒浦已结十六代,已觉酒与酒有所不同。

亚明丙子 (1996) 酒蟹画

亚明(1924-2002),出生于安徽合肥。原姓叶,名甲丙,小号敬之,后改名亚明。

偶尔,我会得到一条鱼和一只螃蟹。我喝了一小口酒,以掩盖很久没有这样做的事情。

宋路友

生日那天,我被困在盐煎饼、异味的棕色鱼和鸡肉中。

如果你敢看查头和脖子,你会发现,霜后肚脐会变圆。

可怜兮兮,想占香饵,却还想侧身走入草泥之中。

东环的梅花已经开始在夜间开放,沿途需要携带一瓶芬芳的香水。

左亚敏

蟹诗

李自成

一身铠甲横行,腹中生机勃勃。发表评论并不容易。

他习惯在秋季边境偷山谷,更喜欢在夜间偷偷扎营。

双爪举起如钢叉,八足如剑。

只怕渔民们摆好鱼饵,在沸腾的大锅里捞鱼,送去余生。

王雪涛秋韵图片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君,字晓风,别号池远,中国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问题蟹

郑板桥

八爪横行,两敖翩翩起舞。

谁知腹中无物,喝姜醋,对酒歌。

朱屺瞻

出生与死亡:1892-1996

男,汉族,江苏太仓人,1892年出生。八岁开始临摹古画。中年时曾两次赴日本学习油画。 20世纪50年代后,他专注于中国画。

朱屺瞻的作品

https://pic1.hebei.com.cn/003/020/445/00302044557_5ca34787.jpg

螃蟹全身披着盔甲

蜘蛛知识渊博

1984年 纸本设色菊蟹立轴

自身利益和后门掩盖

履行舞锤挡悟空的责任

朱屺瞻的作品

直行三尺难

探戈行万里

唐韵的作品

唐云(1910-1993),又名夏辰,又名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他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大石斋”和“山雷轩”。

文人墨客对螃蟹情有独钟。从《楚辞》开始,写螃蟹的诗就有几十上百首。我要讲的就是元代大画家倪瓒。他写了一本叫《云林堂食制集》的书,专门讲了煮大闸蟹和蜜酿蛤(海蟹)的方法。前者是用生姜、肉桂、紫苏、盐煮成的。水一开就转一下,然后再煮一下就可以吃了。他强调,一个人最多只能煮两个。如果食物不够,就多煮一点。尤其忌讳煮得太多,以致不能食用。如果加上柴火,就会毁掉。至于蜜蛤,则需要先煮一下。待螃蟹变色后,捞出,从蟹身上取出蟹腿和蟹肉,取出蟹黄和蟹膏,单独放置。先将蟹肉放入蟹壳中,蛋黄和蜂蜜搅拌均匀后撒在上面,然后将蟹黄和蟹膏铺在上面,在上面稍蒸一下,捞出后尽快食用。鸡蛋凝固。非常好吃。

但与李雨来相比,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据说,李渔一顿饭可以吃二十、三十只螃蟹。这种饮食方式甚至给他带来了经济压力。夏天一到,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专门用来买螃蟹,他称之为“命钱”。李渔对螃蟹非常着迷,他把秋天称为“蟹秋”,并准备“蟹缸”和“蟹馅”来腌制“蟹饺”——很可能是醉蟹,冬天吃的。而负责这一切的小丫鬟被他称为“蟹奴”。他称赞螃蟹“鲜肥,甜腻,白如玉,黄如金”。它们的色香味俱全,“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后世唯一能与李渔相提并论的人,可能只有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曾说过:“鱼是我的命,蟹是我的敌人,遇敌我不要命。”

两首螃蟹歌

曹雪芹



长安坐在桂爱童的树荫下,举起酒杯,垂涎三尺,期待着重阳节的到来。

眼前的路没有经纬,皮里的春秋天空黑黄相间。

菊花也是用来去酒腥味的,生姜是防止寒气积聚的必须用的。

今天离开大锅有什么好处?月空空,谷粟香犹存。



铁甲长征不忘,盘堆色彩初尝。

螯合的海豹都是嫩玉饱满,壳上凸出红色的肥片,香气扑鼻。

如果你再多肉一点,我就会更可怜你。谁能帮助我?

佳节之际,桂花清,风菊带霜。

王天池的作品

王天池(1914.3-1986.7),山东省黄县人。擅长国画。

楼世白作品

楼士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楼少怀,原名楼少怀,字一鸣,别号老安管。他是湖南浏阳人。

《尔甲传录》的典故

中国有着悠久的食蟹文化。 《冀中周书》记载,周成王时期,海阳曾进贡螃蟹。宋代福贡着有《蟹经》一书,收集了各种螃蟹的吃法。古人这样描述螃蟹的美味:“菜熟堆料鲜美,橙酱酱味鲜美,破开一桶红玉满堂,双爪香喷喷”。 “螃蟹、菊花、美酒”经常一起出现在清代画家卞守民的作品中。上图《菊花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卞守民画中有诗云:“米蟹膏满,酒香浓,醉日不负菊花香。”

国家博物馆还藏有卞守民的扇形画《菊花蟹》。虽然只是浓墨淡彩,但整页已然洋溢着秋天的繁华与情趣。 “瓮里醅细煮,菊花开得心满意足。淮河长长,霜爪来下。”谁能抵挡螃蟹的美丽呢?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一代文豪苏轼,难以抵挡螃蟹的诱惑,于是作诗曰:“若不上庐山,不吃螃蟹,就辜负了自己的胃;不吃螃蟹,就辜负了自己的肚子。”螃蟹可与庐山媲美。元代大画家倪瓒一,其闲适悠远的意境是后世无数画家模仿却无法超越的。他甚至撰写了《云桂堂食制集》,介绍螃蟹的烹饪方法。蟹肉独特的鲜美和鲜美,让人不敢去吃这世间的烟火。

而螃蟹“尔甲传禄”的寓意更是让众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古代文具中,有螃蟹用双钳夹住芦苇的形象。其实,“二甲传路”的谐音就是“二甲传路”的意思。 “传禄”即“进殿传禄”,是皇帝宣布进士排名的仪式。 《二甲传录》的艺术主题是古代文人对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美好祈愿。

徐渭《杂画册:螃蟹》(故宫博物院藏)题为“传录”。

徐渭《鱼蟹图》(天津历史博物馆藏)题词:“爪子去哪儿了?去海神那里了。”

明代画家陈纯也曾画过《墨蟹图》(上海博物馆藏)。卞守民四十三岁时所画的《杂画菊花》一卷,题为“笔在白日青藤间”,可见他对陈淳、徐渭的仰慕之情。陈淳的写意水墨技法也对卞守民的螃蟹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代画家沈周曾专门创作了一幅《过索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是一只螃蟹,钳住芦苇,八爪横行,其下有圆形甲壳。凝视的眼睛。 ,上面的双凹就像撅起的嘴,让整只螃蟹看起来像一张人脸,无奈又有点好笑。艺术家自己有诗云:“果锁果锁,却仍系草。不敢去野,沙水夜落。”

有四只螃蟹。因其水平运动,故名螃蟹;因其行走有声,故名果索。因其外骨,故名碣石;因其外骨,故名碣石。因其内部空虚,故称无肠。画家所画的螃蟹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诉说着文人的骄傲与无奈,讽刺与自嘲。

螃蟹让这个充满菊香的繁华凉爽的秋天变得生动有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秋品蟹,赏艺术家笔下蟹之美,探寻古人吃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