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9-20 01:39:29

探索真实道士的七种境界:从天真到高玄的修行之路

“道行大道之人,谓之道士。身心随道,唯道而行,依道而行,故谓之道士。”“道士”一词最早为古代方士、隐士、术士之称。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张道陵,“道士”成为道教神职人员的称谓。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仙道重生,度人无疆”是道教修行的目标,道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也需要济世救人,我们印象里的道士都带着一丝神秘色彩,影视作品里的道士更是无所不能,能持剑飞天,能驱魔驱鬼,能用手指预测未来,艺术作品毕竟包含夸张成分,那么真实的道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据道教经典《出家因缘》说,道人出家分为七个层次,也就是七个不同的境界,即“一则天真,即形体顺应自然,内外清净。二则仙,即变化莫测,超脱凡俗。三则隐居,即含蓄光明,不受世俗负担所束缚。四则隐居山林,即隐居研道,仁慈睿智,心境平和。五则出家,即放弃一切执着,远离尘世喧嚣。六则安居乐业,即与世无争,秉持真理,珍视美德。七则为道士,即谦卑自抑,救苦救难。”

第一种是幼稚的道士。

这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形合天成,内外清净。”这就是天真。天真道士可以看透天地本源,达到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修炼的层次,就是达到炼精为气,炼气为神,炼神为虚的境界,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比如全真教的祖师吕洞宾,就是一个天真的道士。钟离权传授吕祖大道天遁剑法和龙虎金丹秘笈。吕洞宾经过刻苦修炼,终于开悟成仙。

第二种是仙道士。

https://q2.itc.cn/q_70/images01/20240914/abdaa31e21e8491ca771257932582f01.jpeg

道家修行的理想追求是成仙。仙人可以化作万千形态,又可以超脱三界,脱离轮回。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上者能升天,谓之天仙。中者能游历名山,谓之地仙。下者先死后化,谓之尸化仙。”达到“神仙”境界的道士,成为地仙,超越了肉身成仙,成为圣人,能以阳气离体独居,是成就的标志。他们离开凡尘,升天三山。

第三种是隐居道士。

这类道士“内藏光明隐光,不受世俗包袱所束缚”,虽然道家修行深厚,但并不外露,不愿受世俗束缚。如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对天文、历法、炼丹术等均有深入研究,还构建了完整的仙界,对道教仙人进行排序,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仙人信仰体系。后遭人排斥,心安理得地隐居为道士。

第四类是住在山里的道士。

在无数的名山大川中,有一些地方被道教称为“洞天福地”。“洞天”是指山中有洞窟,可直达天庭,是指道教仙境,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信徒为了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修行,更好地感悟真理,这类道士被称为山道信徒。隐居研习道法,仁智兼备,心境安宁。”

第五种是道僧。

出家是道士最常见的修行方式,抛弃世间的功名利禄和爱恨情仇,到充满艰辛与孤独的寺院修行。目前全真道士仍恪守出家戒律。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著的《全真教创立十五文》规定,所有全真道士都必须出家,住寺修行。

https://dl.kulemi.com/article/photo/2017070715345049941259201615/

第六类是民间道士。

其实在家修行,是“心出家门”的一种,即一边在世俗中工作生活,一边修行。这样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更难成佛。虽然会受到诱惑,但也能保持一颗向道的心,积德行善,帮助更多的人。人生处处都是修行,既然融入社会人群,就要与淡尘为伴,不与腐败之流为伍。

第七种是奉酒的道士。

最早祭酒是神职,原是宴饮时饮酒祭神之长者,只有品德高尚、威望高尚之人才能担此职。道教创立后,祭酒成为道士的称号,以道士为单位,由道士统领,如道教女神子虚元君魏华存,即道教第一位女道士,道士以“下凡救苦救难”为修行原则。后来,祭酒这一称号逐渐消失。

【天道自然,道合则和】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中华道教文化。展现民间文化,传播正道能量。祈愿国家太平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正行正念正道永在人间!愿您福气无穷。

公众平台二维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真实道士的七种境界:从天真到高玄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