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9 20:38:03

中国古代史段特征线索归纳及重要提示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特征线索汇总

重要提示:

1.中国古代历史通常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它们之间是互为因果的。以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

(一)国家团结和政治稳定;

(2)统治者实行强调经济发展的政策; (这个可以替换,比如因为民族交流频繁,可以把这里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五)文化和科学技术发达;

(6)人们的辛勤劳动;

(七)上一代经济基础良好。 (这是中世纪历史总结原因的通用公式,请牢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2、使用时要注意教材。 《舞台特征全录》仅起到整理和总结的作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丰富相关课本上的知识。

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舞台特色】

先秦包括原始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它涉及原始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瓦解,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战国)的建立。 );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

一、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一)原始民主。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民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活平等。尧、舜、禹时期的“让”制度是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度和井田制度。夏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世袭制度取代了“租界”制度。为了巩固奴隶国家的权力,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朝加快了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奴隶制国家。疆域之大前所未有。

(三)专制集权体制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社会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了建立专制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商鞅变法确立了郡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

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灌溉农业;商代青铜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末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蕴含着原始汉字的起源。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经济发展,思想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一个。思想上,形成了思想斗争、思想解放的局面; b.在教育方面,官办学校的读书局面被打破,私立学校应运而生; 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发达; d.文学艺术也得到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来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及东方文化影响深远。

4、从民族关系上看:我国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从北至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也有远古人类遗存。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盛起来,形成了日后中华部落的中坚力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逐渐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基础知识总结

1、分封制度

(一)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朝的统治。

(二)基本内容:周天子分别赐予王室、英雄、贵族祖先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允许他们建立诸侯国,履行对周王的义务。

(三)特点:①周王为最高统治者,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 ②诸侯国与周王的隶属关系是明确的。 ③层层分封,建立等级秩序。 ④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

https://i1.hdslb.com/bfs/archive/e35b978a45f8065b68bd578981d6de6eda16a745.jpg

(4)功能:

①周天子统治的效果强化,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一王、一吏、一士”的等级序列。

②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周文化的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文化基础。

2、宗法制度:

“建立直系继承以维护政治”

(1)含义:是处理同一氏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等级制度和世袭权力的制度。

(二)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道理:长不为德,立子为贵,不为长。”)

(3)本质:基于血缘、宗族关系的政治权力和关系的分配。

(4)功能:

①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封建制度,实现家国一体化。

②影响深远,父权观念已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形成坚强的民族意识凝聚。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强调人际关系,人为划分尊卑,限制个人自主权和平等权利,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悖。

检验点一: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线索

时期

核心测试点

历史证据

原始社会

居所制度:原始社会末期,统治者将自己的领导地位让给他人。

一、“大禹死后,虽得利……诸侯皆得利,至齐曰:‘我是吾帝禹之子’。”

史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答案:夏朝的世袭制度取代了禅让制度。

2、《礼记》描述了贵族朝廷会议的礼仪;皇帝坐北朝南;三皇子在中阶前;诸侯在东阶(东阶)之东;叔叔们在西台阶的西边;诸侯在门东。 。

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答案是分封。

3、《红楼梦》第九十回贾母说:“自然是先娶宝玉,后娶林姑娘,无先外人,后己人之说。” ……”

哪些因素影响了贾母的思想?

答案就是父权观念。

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权由“贤传”转向“子传”。

商代

方国联盟:商王对各地方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043f2614-aa4f-4eb5-8ff8-74dc1510bb18%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3745767&t=b96621d941f70f0fb107356e56236ec4

周朝

(1)分封制度:周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他的亲属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王权加强,等级序列形成,统治效果加强。

(2)宗法制度:规定了长子的继承制度和“家国一体”,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强化了王权。

(3)礼乐制度:维持宗法封建制度的工具。

摘要:夏商周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夏朝时期,皇位世袭制度取代了禅让制度,正式启动了传位子制度。商朝时期,方国结盟,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有限。西周时期,周王将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建立了严格的制度,统治效果得到加强。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宗法制度逐渐崩溃。

一、理解“家国同构”

(一)“家国同构”,即家庭、家国组织结构的共性,是父权社会的显着特征。

(2)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是相互排斥的。长子继承王位,是君主和族长。其他弟子则分为皇子、大臣、宗室子宋。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情来治国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

2、用唯物史观认识父权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一)宗法制度促使“忠”、“孝”观念深入人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二)中国人在父权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养成了谦让、忍耐、温和、恭敬、勤俭的社会美德,以及尊老、爱幼、爱人的社会公德。彼此。

(3)宗法制度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修改家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四)宗法制度中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已成为国家进步和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道德专制导致中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贵族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高度的集权。

(3)等级森严:形成“皇帝——诸侯——大臣、官员——士人”的等级序列;大小教派之间有着严格的政治联系。

背诵规则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核心之一:王权。

两种制度: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

特点三:周王共天下,建立地方诸侯国(封建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基础,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度)。

我想这篇文章可以触动你的心

不妨点击文末“正在观看”

,

愿你不负此生,感谢您的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史段特征线索归纳及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