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11 13:39:10

国务院印发工作方案,强调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农村(农牧渔)部门(局、委)、水利(水务)部门(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局)、自然资源部门(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洋)厅(局、委)、商务厅(局、委)、上海总部、各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分行、副省级城市中心分行,各银保监局: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市场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它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9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投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部

水利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 年 9 月 30 日

关于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常性投资的工作方案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市场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它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为加快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重大项目设计为支撑,用好投融资政策工具,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体工作量为确保保供给、防通胀、稳定经济市场。

工作推进中,首先要体现速度,抓住秋冬季淡季有利时机,加快已开工项目进度,已批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落实好已开工项目。已出台的尽快下达,集中时间、聚集资源、凝聚力量加快建设,确保年内取得成效;二要突出重点,重点抓好灌区等水利设施补短板和升级改造、灾区农业设施修复、粮食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相关项目。农业质量和效益。在完成现有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建设能力,促进生产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三要创新机制,以省为单位,跨市县捆绑推广,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创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推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助力农民乡村振兴;四要注重实效,加强组织实施,确保选准项目、建立项目台账,确保尽快完成并发挥效益,形成拉动投资效应。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0525%2Ffe4047b9j00qaw8mw003jc000b70077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二、建设内容

从现在到年底,我们将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薄弱环节,重点抓好大中型灌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尽快得到结果。

(一)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改造和升级改造。灌区等水利设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的洪涝灾害,暴露了灌区等水利设施的突出短板,亟待迅速补补。

一是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目前,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需要尽快改造升级。抓紧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更新改造,新建一批大型灌区。

二是消除风险,强化蓄水池。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尽快恢复和增强现有水库抗旱、供水、农业生产能力。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十四五”水库防险加固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前,抓紧对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实施防险加固。风险消除和强化。

三是防涝能力建设。鉴于长江、松花江流域等重点内涝地区灾害频发,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治理需求迫切,重点关注湖北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等重点内涝地区重点治理安徽、江西等洪涝重点地区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低洼地区,实施辽宁省洪涝地区骨干工程治理方案加速。抓紧实施一批防涝能力建设工程。

四是中小型水源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保障,有效解决缺水问题,增强抗旱能力。重点推进实施一批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和引水等水源工程。

五是其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开展农村河塘疏浚整治、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坝建设、山洪防治、搞好农村水利修护等工作设施等一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水利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田间水利设施不足的问题,应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水利设施建设,弥补短板,提高农田抗旱、抗涝、抗涝能力、防灾减灾。按照旱涝保涝综合治理要求,大力开展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田沟渠、农业沟渠等输配水渠道(管道)建设和配套改造以及排水沟(管)、泵站、集中蓄水设施、涵洞、闸门等运河建筑物。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配套开展田间平整、田间道路、农业电力设施、农田保护工程等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今年冬季,一批弥补农田水利设施短板的工程将提前开工。

(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较小,设施装备整体水平较低,影响产量和效益。要加快转型、提高水平,向设施农业索取粮食。

一是设施种植业。新建一批设施蔬菜大棚,弥补育苗育苗短板。聚焦设施蔬菜优势领域,集中或多园建设、改造升级现代化设施蔬菜基地,包括新一批常年生产、三维立体等高端生产。种植、智能控制连栋温室、植物工厂。设施。在南方双季稻区10个省建设一批水稻集中育苗中心,在蔬菜设施优势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集约育苗中心。

二是设施畜牧业。新建、改造、升级大型养殖场和畜禽屠宰场。以奶牛、肉牛、家禽三大畜种为重点,以北方奶牛主产区为重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重点建设高水平奶牛场。标准养殖圈舍,配备粪便清理、利用等智能环境控制设施,以及自动挤奶等数字化设备。围绕肉牛主产区和潜力区,建设一批肉牛标准化养殖场,重点支持饲料机械化采集、储存和加工、精准养殖、智能化信息控制建设。围绕家禽主产区和潜力区,建设一批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畜禽屠宰场,配备冷藏保鲜、检验检疫等设施,增强畜禽屠宰加工能力。

三是设施渔业。建设海洋牧场和中心渔港,完善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建设一批海洋牧场,包括人工鱼礁、苗种(移植)修复、海洋牧场监测设施、苗种繁育设施等。沿海建设一批渔港经济区、中心渔港和近海渔业基地,包括防波堤、码头、护岸、港口道路等水陆建筑和水产品交易、加工、物流设施。在养殖重点省份建设一批高标准水产养殖园区、工厂化养殖设施、深海养殖设备,完善核心塘尾水净化工程及配套工程、良种繁育车间、循环水养殖设备、精养殖 饲养及智能信息控制、桁架式深水网箱、养殖船等设施设备。

(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目前,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区低温处理率分别仅为11%、52%和54%,果蔬产后损失率超过20%。该项目将在结合实际需求、分区合理、集中建设冷藏保鲜设施的基础上,带动全省、市、县的推进,加快完善节点布局、服务网络、服务体系。农产品产区冷链物流设施支撑体系,整合全国冷链物流骨干渠道网络,实现减损、增效、畅销。

一是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在重点镇和中心村,推动一批场头小型制冷设施建设,增加产地仓储保鲜能力,夯实冷链物流设施基础生产区域网络。

https://img3.zsnews.cn/uploads/images/20220212/98d95710b5553cd379710186528963c2_b.jpg

二是产地冷链配送中心。在产地重要流通节点,推动建设一批具备仓储保鲜、初加工、冷链配送能力的产地冷链配送中心,形成产地综合服务平台,支撑农产品上涨势头。

三是产地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型物流园区、农垦企业集团等实体,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引领能力、辐射城乡的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确保“菜篮子”应急供应。

四是水产品现场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装备。在广东、福建等沿海水产养殖大省和湖南、江西等内陆水产养殖大省建设一批水产品现场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支持淡水鱼、小龙虾等重点品种加工、调理菜肴生产、海洋食品及功能性产品生产。

三、投融资机制

(一)建设主体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参与农业农村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担财政补贴和投资资金,申请信贷资金,统一借贷和偿还,促进农业农村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分散的项目捆绑成一个集成的系统。实施实现项目建设标准拓展、集中串联、统筹发展。

(二)在资金筹集方面,推动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对市场主体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鼓励地方政府采取符合规定条件的多种方式,重点支持一批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投资与符合条件的项目金融信贷投贷联动,让金融信贷资金更好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引发地方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

(三)在运作方式上,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营。对于设施农业、冷链物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有效安全的方式,加强与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市场优势运营,减轻社会资本重资产投资压力。 ,促进投资与发展良性互动。

(四)还款来源方面,建立稳定、多元化的还款渠道。主要以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产经营收入为基础,通过项目捆绑、建设运营,统筹建设多元化还款渠道,实现项目收入的自我平衡和可持续,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营项目实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实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压实各级责任,并逐项推动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策性金融工具将积极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强化商业贷款支持,鼓励政策性开发银行根据职能定位,为业务范围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贴息方式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优先保障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在政府部门加强监管、风险可控、适度竞争的前提下,允许农业、水利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作为项目主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加强指导服务。分领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快规划、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做到资金一到就开工。深化“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改革,按照法律。鼓励地方政府按照职责权限试点土地利用、环评等投资审批事项承诺制,提高审批效率。鼓励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加强对接,一对一梳理完善项目融资方案,实现信贷资金精准投放。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施工。

(四)加强监督检查。按领域列出建设项目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安排工作进度,及时报告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建设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督促,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落到实处。总结提炼具有典型性和推广价值的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案例和模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务院印发工作方案,强调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