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持续深化农业绿色改革,打造有机产业,探索产业振兴创新途径
近年来,洋县按照“生态县城、循环发展”的理念,坚持“建设生态洋县、发展有机产业、打造朱鹮品牌、科学绿色发展”的战略,持续推进深化农业绿色改革,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把有机产业和生态品牌作为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县一策”的重中之重和主导产业,以建设有机洋县为重点,探索实践创新产业振兴方式,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培育有机生产企业38家,有机认证或有机转化产品85种,覆盖15大类15.1万亩,认证总产量3.8万吨,产值1.33亿元。有机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 1、有机猪、有机鸡、有机鱼、有机鸡蛋填补了陕西省空白。有机黑粮酒、彩米、红薯粉丝、黑米醋、香菇、木耳等有机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畅销全国在北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 “朱鹮”、“有机”已成为洋县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推动集群发展,完善产业体系。规划县东3.15平方公里,建设西北最大的集有机产品科研、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有机产业园,实现洋县有机品牌产业链的延伸、做强、做强。先后争取有机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专项国债2.2亿元、“省级特色专业园区”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扶持资金4000万元“示范园区”大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机企业集群。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4.9亿元,已入驻企业15家并投入运营。初步建成食品药品制造产业链、酒类饮料产业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三大产业链。产品涵盖大米、酒类、薯类、药品、菌类、茶叶等10大类40多个品种。仅 2021 年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园区产值12.06亿元。
加大宣传推广,打造高端品牌。品牌是行业繁荣的关键。以朱鹮文化和有机产业为切入点,洋县制定了洋县独有的《有机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了“原生态朱鹮·有机洋县”、“有机洋县·朱鹮代言”和“食品滋补品”。国宝级·“阳羡黑米”三个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入“朱鹮平原”系列“扬州朱鹮、朱鹮的由来、朱鹮的缘分”等2个主体商标和21个带有图形、字体大小的注册商标,以及“朱鹮之恋”、“朱鹮之恋”、“朱鹮之恋”等10个新商标名称爱》已新注册。拥有13个商标,洋县“朱鹮·有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开展多元化有机品牌推广,广泛宣传洋县有机产业和区域特色产品。通过举办首届朱鹮国际论坛、中国第四届有机大会等国家级活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提高阳县朱鹮及有机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实现有机产业品牌化发展。
https://ww2.sinaimg.cn/mw690/eaa12c11ly1hq0dh22lo0j20u00k01a6.jpg
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科研高地。技术创新是产业振兴的第一生产力。为进一步强化有机领域科技支撑,洋县坚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本土骨干、培养基层技术骨干”的人才战略。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专家服务队和科技服务队,着力在“稻、果、菌、药、畜”等重点产品和有机黑米、香米、土豆、酒类等。在产品上创建品牌,拓展市场。我们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全国首个有机(绿)专家工作站,建立中国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洋县坚持走三产三民融合发展道路。落实“全域旅游+有机基地”一体化发展思路,4A级华阳景区集有机稻米、中药材、红色旅游为一体,4A级朱鹮梨园景区集有机稻米、有机梨、有机油牡丹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以有机鱼、水、体育相结合的3A金沙湖风景区,以有机稻米、有机水果、蔡伦纸文化相结合的龙亭田园综合体,成为洋县三产三民融合的典范绿水青山的县城“颜值高”,正在加速向金银“颜值高”转变。
截至目前,洋县已成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名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陕西省农业示范区”等。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全国农村工业综合发展示范园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以“多区共建”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成为洋县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3/776bd870a9d045938cd144193a9ee9f3.jpeg
下一步,洋县将努力实现从有机产品到有机品牌、从有机大县到有机强县、从有机实践者到有机引领者的转变,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产业集群。西北,全国最大的黑色有机食品基地,全国最大的黑色有机食品基地。有影响力的有机科研基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