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供给增加与消费低迷导致近期下跌
“现在我们农贸市场的猪肉价格是12.5元每斤,比年前13.5-14.5元每斤低了不少。”湖北随州市的邓女士告诉北京商报,不过因为过了年,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买的人没有以前多了。邓女士的感受还体现在养殖端的数据上,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1月30日生猪(三元杂交)价格跌至15.1元/公斤,较1月中旬的低点略有上涨,但较2022年10月20日(2022年最高价)28.59元/公斤的价格下跌了47.18%,低于业内专家估算的17元/公斤左右的成本价。
业内专家指出,生猪供给的阶段性增加和节后消费的低迷共同导致近期猪价出现下跌,展望2023年,预计生猪供给将稳步增加,消费需求将明显恢复,特别是下半年消费需求将明显恢复,总体供需将力争平衡。
价格正接近本轮周期的底部
春节后几天,生猪价格持续在每公斤15.5元左右徘徊。
直接影响养殖成本的饲料方面,近期价格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高位。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据国家发改委监测,1月16日至20日当周全国饲料平均价格为5.48:1,猪粮比价已连续三周在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猪肉价格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确定的下降幅度过大二级预警区间。
按照《工作方案》规定,二级预警启动后,可视情况启动猪肉收储,当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破5:1进入一级预警时,必然会触发收储机制,收储工作随时可能启动。
“2022年四季度中下旬,生猪供给大幅增加,供给增速明显超过需求季节性增速,导致2022年11月以来猪价持续下跌。1月第一周,猪粮比价跌破6:1,猪价跌破1:1,当月第三周,这一比价跌至5.48: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https://www.iteshow.com/wp-content/uploads/autoimg/bc/bcfe5240b04d48be8ed00fede27e34b9.jpg
按目前每公斤15.1元的价格计算,养一头120公斤的猪要亏损240元左右,养一头180公斤的猪二次育肥要亏损360元左右。
从更长期来看,当前价格已接近2022年4月份以来本轮周期的底部,但距离3月份最低点11.78元/公斤仍有一段距离。
从养殖端情绪看,广东一位养猪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大猪、仔猪价格较低,养殖户看好下半年行情,近期补栏仔猪积极性较高。部分养殖户看好后市,节前节后采购标准猪进行二次育肥。
屠宰动物数量大幅增加,加上消费疲软
3个月内生猪价格为何下跌如此之多?
“猪肉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供给阶段性增加、消费不振。”朱增勇指出,从消费端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放松后,餐饮群体消费不增反减,感冒、病患居家饮食清淡、户外活动少,国内消费大幅下降,南方腊味产量萎缩近三成,过年屠宰生猪需求尚未到来,本地屠宰量、生猪调出量大幅下降。
从供给端来看,他认为前期留栏、二次育肥的影响是重要原因。“国庆前后圈养、二次育肥的猪有10%左右要出栏,12月中旬出栏量较上月有所增加,大肥猪冲击猪价,导致12月初猪价并未如农户预期上涨,农户恐慌性抛售生猪进一步放大了价格踩踏效应。1月份生猪供给量依然较大,因此春节前后猪价仍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圈养大猪数量的减少,近一周猪肉价格跌幅有所减缓。”
放眼全年市场,各大猪企生猪产量数据印证了供给的增加,据中国养猪网整理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生猪产量6.995亿头,较2021年增加2867万头,同比增长4.27%,集团猪场的市场份额也上升至17.4%。2022年,前十大上市猪企共出栏生猪1.2165亿头,其中农牧巨头牧原股份2022年共出栏生猪6120.1万头,同比增长52%。
“总体来看,大猪存栏比上年有明显下降,但节后仍有部分大猪待出栏。”朱增勇预计,2023年企业生猪产量仍将增加,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大型企业生产流程相对稳定,产能调整速度较散户慢,但由于规模较大,对整体供给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大。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405%2F0b1488a9j00sbh00e002md000xc00m8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预计今年供需将平衡
由于当前猪价已接近前期低位,新一轮猪周期何时启动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对此,朱增勇强调,这一周期目前尚未结束,自2022年4月以来仍处于周期之中。从周期位置来看,目前整体处于下行周期。“整体来看,猪肉价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不大,但随着消费进入淡季,猪肉价格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位震荡,反弹时间将取决于供需形势的变化,预计二季度猪肉价格将企稳回升。”
其实,养猪一直存在一定的“猪周期”,即肉价高——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给量增加——肉价下跌——母猪大量淘汰——生猪供给量减少——肉价上涨。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
但猪周期的持续时间并不固定,朱增勇分析了近十年的猪周期,2002年6月至今,我国猪价经历了五个完整的周期,历时分别为48个月、12个月、16个月、36个月、59个月、49个月、46个月。2022年4月,猪肉价格触底,进入第六个周期,当前猪肉价格还处于第六个周期,前几次周期平均为4年,但也有3年、5年周期的。
“2022年4月份以来,猪价变化模式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触底后,猪价在三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反弹至较高水平,养殖效益迅速由亏损转为温和盈利,避免了母猪产能过剩的下调,平滑了后期供给和猪价的波动区间。2022年5月份以来,全国母猪存栏有所回升,但产能总体增长较为平缓,总体来看,2022年下半年生猪产能将进入窄幅波动区间,预计2023年生猪供给稳定性将较2022年有明显提升”,朱增勇分析道。
展望2023年市场形势,朱增勇认为,预计2023年生猪供给将稳步增加,消费需求特别是下半年将明显恢复,总体将趋于平衡。
北京商报记者 方宾南 卢珊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