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的影响力:七大方言之一,国内使用人数超 1 亿
粤语是广东的特色方言,但并不是所有广东人都会说粤语。粤语有很多名称,如粤语、白话等。在广州又称为粤语、粤语。
我国有七大方言,即晋语、吴语、闽南话、粤语、客家话、赣语、湖南话。其中以“粤语”粤语方言影响最广。
广东省常住人口约1.2亿,其中粤语约7000万。香港和澳门讲粤语的人数大约为7至800万。广西还有超过2000万讲粤语的人。据统计,中国有超过一亿讲粤语的人。从这一点来看,会说粤语的人还不少,但并不全部都在广东省。在广东省,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相当大。除粤语外,客家话流行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地;潮汕话则多于潮州、揭阳、汕头、汕尾、湛江等地。方言,闽南话。主要粤语地区一般指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珠海等。
因此,正宗的广东人不一定会说粤语,也可能会说客家话或闽南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广州、深圳工作和定居,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已经超过了粤语。广州和深圳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太懂粤语了,大多数人只会听不会说。
粤语是广东地域文化的象征,也被称为“岭南文化的血脉”。它是粤剧、粤歌等粤语艺术形式的载体。 70后的青春、90后的童年,还是粤语比较流行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就迷恋星空卫视、翡翠台、华娱卫视等电视上播出的各种动画和港剧。粤语版《机器猫》、港剧《僵尸约会》、《皆大欢喜》、广东卫视的《洋老婆土汉子》等充斥着放学和假期的电视娱乐时间。家里买了香港管弦乐团庆典的DVD,还有张学友、王杰的CD。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会放上碟子听《断恋阵线联盟》和陈慧娴的《千千阙歌》。那时我还不太忙。成熟的艺术辨别能力,摆在家里他们想看什么、听什么,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很好看、很好听。时代气息在90后的脑海中刻下了港剧和香港音乐的经典和流行印象,孕育了这一代人记忆中的粤港情怀。
过去20年,纵观乐坛和TVB,像以前那样受欢迎的香港音乐和戏剧并不多。人们对粤语的熟悉程度也减退,粤语文化创作薄弱。偶尔在一些音乐综艺节目中,歌手在唱经典粤语歌曲时,内心的情感会翻滚。但即使是现在,最流行的香港歌曲还是20年前的经典歌曲,比如《海阔天空》《真爱》。 《爱你》,不懂粤语的人也可以哼几句。其实,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新粤语歌手和乐队,但人气却大不如前。在广东省以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昔日他们曾与“四大天王”齐名于日本、韩国。
虽然粤语文化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但如果你来广州,还是能明显感受到粤语的氛围。
在广州,尤其是在老城区的老街上,当你去餐馆吃饭或者逛街的时候,服务员很可能会先用粤语交流,看到你说普通话就会切换语言。在一些本地人较多的单位,同事之间也用粤语交流、与他人洽谈业务、与朋友外出游玩等。如果你一个人不会说粤语,情况就会显得有点尴尬,其他人就会开口跟你交流。故意用他们不流利的普通话,让你感觉自己是个“落后者”。
公司里有一个“老光”。听他说普通话对他自己和听者来说都像是一种折磨。用粤语一句话能说出来的话,他却坚持用普通话说十几秒。当被问及上学时如何学习普通话时,他说小时候老师用粤语教:“拿起一本书,翻到……”。因此,广州的中老年人说普通话时,会有浓浓的“广谱”味道,但年轻一代的普通话就标准得多,因为从90年代开始,学校就开始要求教授普通话了。 。
事实上,广州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都会加上“最好懂粤语”的用人要求。填写申请表时,您还会遇到“你会说广东话吗”的选项。会说粤语的人在光复文化区还是比较有优势的。的。在这种环境下,农民工开始学习粤语,这也对粤语的传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谈到粤语的传承,很多广东人还是希望通过各种努力继续发扬光大,但对于目前粤语氛围的暗淡,难掩无奈。
截图|来源:“羊城网”公众号评论
有人认为,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是粤语“流失”的原因。两者有盛有衰。这也可能是对某些政策的片面理解和执行的结果。
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5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普通话和当地方言都很重要。普通话的普及是为了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地方方言的传承则是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虽然在学校教育方面,并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开设粤语相关课程。为了增加粤语的曝光度,一些学校、机构和组织会举办粤语综艺节目、戏剧活动等。然而,据说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即使会说粤语,但并不熟悉一些传统的俚语表达。普通话和外来词混杂在一起,缺乏真实感。正统粤语的传播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粤语活动来说,主要问题是影响范围窄。有些活动只在相应的地区传播,难以产生大规模的社会效应。粤语的普及程度非常有限。说起规模效应,几年前湖南卫视与TVB联合制作的香港管弦节目《生命之声》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香港管弦乐团几代领导人齐聚一堂,以感情为框架,创造几代人的回忆。交织着粤语老歌,无人能拒绝。但这类节目最多只能让大家怀念一下。粤语的传承还需要更专业、更成熟的方案。真正要传播好正统粤语,必须有官方组织重视,或者要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和节目。 。 “粤语遗产”必须先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才有可能激发创作者创作相应的文化作品。
正确运用新媒体流量密码,也能为粤语传播带来突破。近日,一段名叫“奥利”的小女孩说粤语的视频走红网络。孩子说粤语的可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有人开始发现粤语的魅力;注意在家教孩子粤语。除此之外,我还逐渐发现,一些关注粤语传承的视频博主在街头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了解他们对粤语的态度和熟练程度,至少埋下了关于“粤语”记忆的种子。 “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在网络时代,有时生活中一些不起眼、有趣的时刻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文化传播效果。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人们需要使用语言来保持活力和意义。事实上,不仅是粤语,其他当地方言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作为一名客家人,我习惯与乡亲们见面用普通话交流。很难说是否是因为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了解更多语言并不可耻,我们的出身也没有什么可耻的。不过,作为一个“正宗”广东人,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学好、说好粤语,以帮助粤语的传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