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的转型与动物福利:如何保障及公众关注的重要性
这将迫使动物园继续前进新京报:随着动物福利理念的普及,有观点认为动物园有原罪。人们从野外捕捉动物,剥夺动物的自由。甚至有人质疑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动物园如何保障动物福利?
华熙:目前国内在动物福利方面做得好的动物园其实不多,大部分还处于转型阶段。动物园如何转型?如何赚钱?它应该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这些都是让大家感到很纠结的问题,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思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动物福利呢?我希望引起更多公众对动物园的关注,从而倒逼动物园前进。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想法。动物福利是动物园一切工作的基础。动物只有养得好,才能表现出更好的身体状况和更自然的行为。这样,无论是做研究、自然展览、还是自然教育,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此外,如果动物被关在小笼子里痛苦不堪,那么动物园里的人们也不会得到娱乐。因此,我们希望动物园能够改善动物的福利,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他目标。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雄性长鼻猴。 (摘自《参观动物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那么,如何关注动物福利,如何判断动物是否饲养得好呢?以熊猫为例。许多熊猫迷会对熊猫的饲养状况非常挑剔。比如,我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大熊猫看起来是黄色的,而且有点脏?但事实上,大熊猫干净还是脏,与养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尤其是陕西秦岭亚种的大熊猫,肚子呈黄色,看上去脏兮兮的。
当然,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也有饲养不善的动物。例如,新加坡的四个动物园在亚洲名列前茅。那里的动物饲养得很好,但也有例外。
在新加坡动物园出生和长大的北极熊伊努卡(Inuka)是世界上第一只在热带地区出生和长大的北极熊。为了饲养伊努卡,新加坡动物园花费了很多心血。它有一个非常大的户外运动场和一个非常大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有瀑布形成的活水和良好的过滤棒。游泳池里的水像海水一样清澈。但伊努卡死后,新加坡动物园承诺不再饲养北极熊。这是因为伊努卡死亡时,还没有达到北极熊在野外生存的平均年龄。通过动物园对伊努卡生理和行为的观察,他们认为他的状况不太好。
图为新加坡动物园为25岁伊努卡庆祝生日。伊努卡出生于1990年12月26日。(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组织)
伊努卡生活的20多年来,新加坡人都非常重视,一直督促动物园不断升级伊努卡的生活环境。但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热带地区寒带动物的生存问题。因为养得不好,他们发誓再也不养北极熊了。我想,这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新京报:那么什么样的动物园才能称为好的动物园呢?有什么标准吗?
花日食:该标准基于动物园的目标。客观来说,第一个标准是动物园的动物管理水平必须足够高;第二个标准是动物园的自然教育水平必须足够高。公众对科学研究或动物保护水平的感知不强,因为它们不直接面向公众,而自然教育可以直接感受到。如果动物园的动物管理水平高,自然教育好,并且在这两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科学研究和动物保护工作,那就更好了。
03
https://wx1.sinaimg.cn/large/7317b28dly1ggfg27zi73j20ru0fojtu.jpg
将城市动物园带入野外
对这个行业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新京报: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经常传出一些城市动物园可能需要搬迁的消息。很多人会表示不愿意,但也有人认为要搬迁到更大的地方。更大的郊区对动物来说是一件“好事”,会更适合它们的生活。您对这一变化有何看法?
华日食:几十年前,中国的动物园主要是公立动物园,是政府为了公民的福利而设立的公共部门。 20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一些城市动物园开始慢慢从市区转移到郊区。当时的核心论点是,由于市中心位置太小,饲养动物困难。人们认为城外空间大、空气好,当然可以饲养好动物。这种观点在当时是比较被接受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将城市动物园搬到野外对于动物园业来说实际上是一场灾难。
白颊长臂猿,福州动物园。 (摘自《参观动物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动物园从市区搬到郊区后,变得好多少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动物养得好不好,和它是在城市还是在其他地方没有关系。欧洲有一些特别好的动物园。事实上,它们甚至位于住宅区,而且很小。莫斯科动物园占地21.47公顷,伦敦动物园更小,只有15公顷。伦敦动物园放弃了一些动物,比如大象,因为它很小,但并不是所有动物都需要特别大的地方。
现在回想起来,把动物转移到乡村,那里空间更大,动物可以饲养得更好,其实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说法。谁可能从动物园搬迁中受益最多?应该是房地产开发商吧清理出一块像城市动物园那么大的土地,把它变成一个房地产项目或者某种公园,确实比动物园更赚钱,但是市民的需求呢?
朱鹮,长隆鸟类天堂。 (摘自《参观动物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据我了解,动物保护圈的人大多是从小就开始喜欢动物园里的动物的。如果所有城市动物园都搬到郊区,孩子们会怎样?想要了解动物的市民也缺乏观察的渠道。
新京报: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安徽省宣城市一女子在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边洗碗时遭遇野生扬子鳄。新闻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网友表示担心,这可能是“强迫和谐”,人类和鳄鱼的生存环境应该分开,担心可能会出现“人鳄鱼互相伤害”的事件。也有网友提到此前野生动物园内发生的动物伤人事件,比如上海野生动物园发生的熊咬伤惨案,引发了对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安全的质疑。
华希:与其说人们质疑野生动物园,不如说质疑其相应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野生动物园发生伤害事件,实际上是安全生产问题。真正能够防止野生动物伤害人类的是安全法规,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完善。
事实上,动物园里最危险的动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狮子、老虎或熊。最危险的动物是大象。大象是世界各地动物园中受伤最严重的动物。大象不吃人,它们纯粹因为体型大而伤害人。它要是不高兴了,只要弹一下鼻子,挤一挤,人就受不了了。在动物园里,你不能假设某种动物不会伤害或吃人。如果你真的想采取安全措施,你应该假设所有动物都可能伤害或吃人,而不是某些动物。如果它更可能伤害人,则应采取更多预防措施。如果动物不吃人,那么预防措施就应该减少。我们必须承认所有动物都是危险的,需要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
https://p6-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ogNLAYhCgyVREghaC4PfNAnzCtAL2Ie0UINAAA~tplv-dy-aweme-images:q75.webp?biz_tag=aweme_images&from=3213915784&s=PackSourceEnum_SEO&sc=image&se=false&x-expires=1710036000&x-signature=0GLRcttpSVcTkEMHTuBB6ROKIC8%3D
大象诺哲和它的象牙。 (摘自《参观动物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至于扬子鳄,在安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野生扬子鳄。事实上,鳄鱼很少伤害人。它们很小而且不太具有攻击性。我也见过类似的例子。安徽有一个地方。村里有一条鳄鱼。有时它食物不够,村民就会往它身上扔食物。洗衣服的地方经常会出现鳄鱼。可以说,就是与人和谐相处。
04
不干扰城市原生动物
是最好的办法
新京报:除了动物园系统之外,城市里还有很多其他动物。包括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流浪猫、流浪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同样生活在城市里的动物呢?
花食: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动物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流浪动物,或者是野生家养动物,比如流浪猫、流浪狗。这些动物不能称为野生动物,因为它们不是本地的。应该有动物。另一种是该地区原生的动物,比如原始的鸟类、蜥蜴、昆虫等,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找到与它们和谐相处的方法。
新京报:处理流浪动物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花食:流浪动物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把它们扔掉。如果有人把它扔掉,流浪动物的数量就会增加,它们会挤占本土动物的生存空间。有些朋友喜欢给流浪动物喂食,而不是把它们带回家。我们应该呼吁把流浪动物带回家,而不是把它们扔到外面去喂食。
继续喂养流浪动物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让流浪动物生活在无家可归的环境中,它们的生活其实还不够好。流浪动物的寿命远低于该物种的平均寿命,并且缺乏在户外环境中正常生活的能力。如果你经常关注社区里的流浪猫,你会发现,过了一个季节,你看到的猫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以前见过的许多猫都消失了。这正是因为他们活得不好,有的猫死了,然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浪猫。
新京报:城市原生动物呢?
花蚀:不要骚扰它们,不要喂它们。他们走他们的路,我们走我们的路。我们只要保证社区里有足够的绿化,有足够的树木,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居住,他们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去打扰他们,就是最好的办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