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下半年,我和教授探寻广州各大知名酒吧街的夜间消费空间
2018年下半年,为了继续对城市食品消费现象的研究,我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Mark Jayne开始走访各个知名城市。广州“酒吧街”探索这一典型的夜间消费空间。对城市饮酒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与国内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类似,广州有建在城市旗舰商业中心的兴盛路酒吧街,建在外国人聚居区的环市路酒吧街,还有诞生的巴底、太古酒吧街。城市更新和创意项目。仓河东山口、白鹅潭酒吧街、沿江路酒吧街是早期市政规划的产物,天河南街则由个体户形成。在这些酒吧街上,喧闹的迪斯科俱乐部、运动酒吧、艺术工艺酒吧和昂贵的酒吧比比皆是。
广州天河南酒吧聚集区。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广州东山口的一家精酿啤酒吧
我们的受访者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青壮年(20-40岁之间)(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没想到,我们和40位看似“热爱夜生活”的年轻人喝酒聊天半年后,发现酒吧街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夜间饮酒消费场所,也不是他们追随的潮流。 。那么,都市年轻人如何进行夜间饮酒消费呢?他们将在哪里喝完每晚的酒?
混合的夜生活
“鱼龙混杂”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最常听到的词——每当我们询问人们对夜生活的看法时,这个形容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提及。接下来是一套对不同“酒吧”进行分类的标准。
对于我们受访者来说,“夜店”的类型有很多种,“夜店”中的活动也各不相同:“酒吧”和“夜店”代表的是喧闹的饮酒场所,主要提供娱乐活动,里面挤满了醉酒的人、寻欢作乐的人、不做生意的人和很多偷偷摸摸的东西; “清吧”、“餐饮吧”和“酒吧”“精酿吧”是与亲密朋友聊天、聚会的地方。聚会和品酒的场所;大排档、KTV是释放自我、与朋友聚会的“低成本”圣地;主要播放体育赛事和音乐表演的酒吧是观看比赛或表演、结识有共同兴趣的朋友的好地方。
这些地方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鱼龙混杂”的感觉,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快乐轻松的夜间体验。而且,在这些地方,通常没有人强迫他们喝酒。就像于飞告诉我们的:“我挺喜欢喝酒,但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朋友。和朋友一起喝酒很有趣。到了应酬的时候,我会想办法少喝……多喝。”你会得酒精性肝病。”
我们对于飞的采访是在他家附近一家不太出名的“清吧”里进行的。于飞告诉我们,他家楼下的小酒吧已经陆续更换,但只有几个适合聊天的安静场所还“活着”。于飞是一名四十岁以下的公务员,但他已经开始怀念年轻时的幸福生活。他说,二十多岁刚开始工作时,现在的处境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他特别喜欢去酒吧,那里有唱歌、有跳舞、有表演,人们听不到彼此的声音。据他描述,当时的场面灯红酒绿,叫喊声十足,人头攒动,气氛热闹。他说,在那种地方,基本上很容易喝多——三个人一晚上能喝两三打酒,相当过瘾。但过了二十五岁、快三十岁了,人们的心就变得平静了,喜欢一些干净的酒吧。喜欢和朋友坐下来聊天,交流感受,了解彼此的近况,有时也聊聊严肃的事情(与工作有关的)。最吵的地方就是深夜烧烤。
虽然于飞坚称他认识的女人都抗拒晚上出去喝酒娱乐,但我们遇到的其他男女大多数都觉得,无论是吵闹的酒吧、夜店、KTV、大排档还是烧烤摊,还是适合聊天、品酒。社交酒吧向所有人敞开大门——夜生活没有性别差异。然而,女性更需要担心的是在夜总会被下药、在街上被等待的性骚扰者针对、被躲在酒吧里的人贩子迷惑,因为新闻和都市谣言中总是这样说。
但事实上,女性的夜生活比她们和她们想象的要丰富、安全得多。毕竟,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女性在公共场所的消费能力都不容小觑。我们的一位女性受访者小霞非常喜欢鸡尾酒。小霞是一个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女孩。她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的小酒吧。她可以在家调制鸡尾酒,也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去各种酒吧卖鸡尾酒。当我们问小霞是否害怕晚上去酒吧潜在的危险时,她直接说:“你不必去。”
确实,小霞也是一个爱喝酒、爱聚会的女孩,但酒吧并不是她首选的聚会场所。她喜欢请朋友们喝自己在家调制的鸡尾酒,并享受他们的欣赏。她还喜欢和大学宿舍的室友们在学校草坪上喝酒、吃零食。而且即使出门,她也总是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所以不存在安全风险。和小霞类似,其他年轻男女总是在一起——与西方社会的公共空间不同,中国的夜店更像是半公共空间(即介于私人活动和公共活动之间的地方),没有那么多不确定性。感觉太不安了。
个人享受醉酒的乐趣
大多数西方社会研究将饮酒和酗酒视为游戏式的竞赛,并认为在公共场所饮酒是社会文化规则下的炫耀,可能引发反社会或反公共行为。另一方面,我们的中国受访者倾向于将饮酒的好玩本质理解为一种逃避传统社会和文化规则约束的行为。因此,独自喝酒的舒适感,而不是醉酒的疯狂,才是受访者最喜欢的夜生活体验之一。
阿光是一位痴迷于“打铁打滚”的健康生活践行者,也是一位放不下醉意的自由职业者。对阿光的采访是在他工作室附近的一条酒吧街上进行的,采访时间定在晚上。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阿光在和我们聊天后,因为想锻炼一下肌肉,在酒吧点了一杯无糖橙汁饮料。
当我们很好奇他为什么在接受采访前说自己爱喝酒,同时控制酒精和糖的摄入量时,阿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维持健康的量是每天一杯,这样的状态怎么样?”喝醉了?,是我经常追求的一种状态……睡前喝一点,但现在不喝了。
当谈到为什么不会为了健康而放弃喝酒时,阿光说:“我两件事都不会放弃,我会平衡自己。”酗酒成瘾的阿光并不是特别喜欢去酒吧,尽管他居住的小区就在广州市中心一条酒吧街的对面。由于工作性质,26岁的阿光经常邀请客户到他家附近的俱乐部玩。每次第二天带着嫖客发生性关系,阿光都会感觉不舒服。因此,当他不用陪客户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家喝一杯。他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酒精饮料,包括三得利和富士山威士忌、泰尔的白葡萄酒和科罗娜啤酒。阿光说,他经常在网上买酒,700毫升的价格通常在100至200元。他觉得,在网上买酒不仅便宜,而且送货更快、更方便,而且只要选对平台,基本不会买到假酒,比在外面喝安全多了。
另一位喜欢睡前喝一杯的受访者是木木。木木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她说,她晚上在外面的活动包括去商场购物、吃饭、和最好的朋友去咖啡厅或安静的酒吧喝咖啡或其他饮料。由于工作的原因,她晚上不敢喝太多酒,也不愿意出去娱乐场所(怕碰到熟人)。她只是习惯性地在睡觉前喝了一杯红酒。木木觉得喝点红酒对女性健康有帮助,可以帮助睡眠,是一种非常资产阶级浪漫的生活方式。与大多数向我们详细介绍各种葡萄酒品牌的受访者不同,木木是一个特别随心所欲的消费者。她买红酒只有两个标准:一是价格在100元到300元之间。瓶子;其次,包装精美。她还会随机购买红酒,通常是在回家的路上在超市购买。木木说,她的工作充满了严格的约束,她不想把老师组织知识的能力放到日常生活中。
夜间饮酒消费场所多元化、半公开化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受访者自己在家酿酒;有些人自己制作广州精酿啤酒酒吧地图;有的骗熟人不会喝酒,偷偷买酒品尝;有的沉迷于寻找“千杯不醉”的秘方。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夜间活动选择不同的策略。城市规划打造的“风情酒吧街”并不是新夜间消费的唯一选择。
然而,当谈到饮酒时,我们的受访者大多描述了他们在公共场所饮酒的经历以及他们对这些场所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他们强调饮酒是重要的公共社会行为。饮酒可以与不熟悉的人产生类似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感,有利于建立和维持业务联系和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人认为,大多数商业饮酒场所都是鱼龙混杂的场所,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饮酒乐趣。在他们看来,家(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是亲友的家)、宿舍等小型熟人场所才是最安全、轻松、舒适的饮酒空间。如今,无论是在家喝酒还是外出喝酒,这种安全、轻松、舒适的人际氛围是年轻人更加向往的。
总而言之,新零售格局、更便捷实惠的数字化生活方式、更自由选择的亲密关系,让夜间消费不再局限于城市指定的娱乐场所和餐饮空间,也与日益个性化的生活轨迹相融合。交织在一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城市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夜间消费方式和目的的选择也不同。对于城市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来说,夜间消费不仅是紧张的白天城市生活后的缓和剂,也是人们继续社交和纯粹友谊的理想场所。
可见,人们夜间饮酒消费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所需的饮酒空间也多元化。因此,城市管理者在规划城市夜间消费空间时,不能把购买力优秀的年轻人仅仅视为在公共商业场所花钱购买快乐的消费者——这些有血有肉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城市。中国现代化的旗舰项目不是一个包含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的“艺术空间”,而是一个能够满足生活中微妙的审美、人际关系和陶醉感的多元化半公共空间。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作者刘晨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本文所有信息均来源于刘晨、马克·杰恩于2018年7月至12月进行的《酒吧》:life in new(中国城市的酒吧街:新消费空间中的日常生活)实地调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