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草药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你了解多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先贤们对中草药和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使用。相传,神农尝百草,发明了药物。神农氏被尊为“药王”。中草药主要包括植物药(根、茎、叶、果实)、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由于植物药占中药的大部分,所以中药也称为中草药。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我国各地使用的中药约有5000种,各种药材配伍而成的方剂更是不计其数。中国各医学院都设立了独立的科学——药物学。所描述的统称为中草药。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
夏枯草
1、夏枯草:别名:夏枯草、夏枯草、夏枯草、夏枯草、夏枯草、耐冬虫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非洲、欧洲。 、夏枯草生长于山沟湿地或河岸两岸湿草丛中。它有匍匐根茎,节处有须根,基部有多分枝的花。夏枯草草药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等,被誉为清肝护肝的“圣药”。
芭蕉
2、车前草:学名车前草,俗称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生长于草原、河岸、沟边、草地、田野、路旁。主根长,侧根多,稍肉质。根茎短。车前草为车前子、车前草的全草。其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通、淋淋、白带、尿血、黄疸、水肿、痢疾、腹泻、鼻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皮肤溃疡等。
鱼腥草
3、鱼腥草: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草药的来源是苋菜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鱼腥草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一般是河流、沟渠旁。鱼腥草的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色,有数条纵棱,节明显,顶生穗状花序,呈黄色。棕色的。磨碎后有鱼腥味。鱼腥草味辛,性寒,归肺经。它能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是利尿剂。
荆条
4、荆条:又名荆条、牡荆、西伯利亚艾菊、兔毛、毒花、兔毛草、颈草,是马鞭草科荆条属植物荆条的变种,为落叶灌木或小灌木。树。 。它原产于中国和欧洲,有粗壮的根茎。斜坡上升。茎基部被致密的纤维鞘覆盖,不分枝或呈伞房花序状分枝。叶子有长柄;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荆条的花是浅紫色的。其药用功能可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定惊、调经止血。口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有显着疗效。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的疗效。外用可用于治疗肿痈、臁疮、中耳炎及其他外科化脓性感染。
https://preview.qiantucdn.com/58pic/36/91/14/13H58PICc58PICRU58PICq8yDs6ha_PIC2018.png%21w1024_new_0
薄荷
5、薄荷:原名“银丹草”,俗名:香草、鱼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木草、水母、箭竹消、野草、夜息、猫薄荷。与唇形科同属的干燥全草。多生长于山地及河边湿地。它的根茎生长在地下。它原产于欧洲和北半球温带地区。在中国也有广泛分布。薄荷全株翠绿,香气扑鼻。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褐色小果实。
薄荷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之一。是一种辛凉的发汗解热药,可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目赤、身热、咽喉牙龈肿痛等。外用可治疗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通常用薄荷代替茶来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可以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用特性。小剂量可以帮助您入睡。
板蓝根
6、板蓝根:别名:青黛、青黛、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它是罂粟科十字花科板蓝属植物的干燥根。一般秋季采挖,加工后可入药。主要分布于世界范围内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泰国等地至中南半岛,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板蓝根多生长于湿润温暖的山间沟渠中。板蓝根的根和叶入药。根称为板蓝根,叶称为大青叶。
板蓝根的药用功能是其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的清热解毒作用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传染病上。板蓝根对降低伤寒、副伤寒等引起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艾叶
7、艾草:又称艾蒿、艾草,又称“纯阳草”。它是菊科植物艾蒿的干燥叶。它起源于中国,后来通过植物传播。它也生长在朝鲜和俄罗斯。艾蒿是我国常见的植物。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大部分为野生,但也有少量栽培。艾草适应性强,但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较好。野艾草多生长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艾蒿的茎边缘明显,上部分枝,被白色短毛,稀疏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柔毛。裂片边缘均为锯齿状,圆柱形小花淡红色。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艾草用于预防瘟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端午节期间,人们家中常放艾草以“辟邪”。将植物用水浸泡并熏蒸以消毒止痒。用艾叶熏蒸后,空气参数即可达到正常。它对母亲和新生儿的毒性和刺激性较小。因此,妈妈们经常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香气温暖、粉状,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经除寒湿、止冷痛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妇科药物。
https://preview.qiantucdn.com/58pic/36/87/53/82X58PICajW0zf52QcTq9_PIC2018.png%21qt324new_nowater
草珊瑚
8、草珊瑚:为菊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肿结风。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原产中国,分布于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它造型优美,一年四季芳香四溢,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整个植物都用于药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具有缓解牙龈疼痛、减轻牙龈炎症、改善炎症症状的功效,且无副作用。
蓟
9、蓟:中药名,又名大刺、大刺、虎刺、山萝卜、刺萝卜、牛嘴、母鸡刺、大邪鸡母、山鼠刺。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整个植物和根都入药。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根长,圆锥形,簇生。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苞片长披针形且多层。花是两性的,管状,紫红色,花药顶部有附属物,基部有尾巴,冠呈羽毛状,深灰色。入药时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对跌打损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栀子花
10、山栀子:中药名,又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栀子等,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常生长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旁。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地区及台湾地区。栀子的果实是一种中药。可用于清热心烦、肝火旺盛、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便血、尿血、口舌生疮、疮毒、肿毒、扭伤疼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独特的应用理论和中医药体系日趋完善。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今世界,中草药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针灸和中草药制剂已传播到世界各地。长期以来相对停滞的植物药也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获得了新的发展。
文献参考:《本草纲目》、《神农本草》、《齐民要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