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17 06:03:20

叶蜂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寄主及防治方法

叶蜂

形态:成虫腹底宽阔,不与后胸板愈合;每足1-4跗节有明显的跗垫;雌性产卵器发达,通常呈叶片状,少数细长;幼虫属于角足科,外面都是草食性的,但成虫偶尔是肉食性的。幼虫以树叶为食。

症状:卵:黄绿色,半透明,椭圆形,长1.-2.0毫米。幼虫:初龄黄绿色;年老时呈黄色半透明。体长18-20毫米;胸足3对,腹足7对。两对腹足比普通幼虫多。这是锯蝇害虫的一个特征。蛹:幼虫在土壤中的泥茧中化蛹。泥茧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茧的颜色随着土壤的颜色而变化。

寄主:樟树、毛杜鹃等。

发生方式:一年发生1-4代,以卵或幼虫在茧中越冬(有的在土中越冬)。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发生模式。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叶蜂幼虫3龄前抵抗力较弱,具有群居的特点。掌握最佳防治时机,及时喷洒高效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

幼虫

形态:幼虫以土壤中的根、块茎或幼苗等植物地下部分为食,是主要的地下害虫。成虫甲虫,即金龟子,咬叶、花芽、花瓣,形成网状孔或凹口。严重时,叶子会被吃掉,只剩下叶脉或全部吃掉。

症状:身体肥大,呈C字形弯曲。大部分呈白色,少数呈黄白色。头棕色,上颚突出,腹部肿胀。体壁柔软,有皱纹,体表疏被毛。头大而圆,多呈黄棕色,有对称的刚毛。刚毛的数量通常是该物种的特征。

寄主:月季花、紫薇、红花等。

发生模式:一代需要一到两年。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被称为金龟子,白天隐藏在土壤中,晚上 8 点至 9 点进行进食和其他活动。

防治方法:1、使用褐食虫蝇、黑金龟子、白僵菌等; 2、每亩地使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150-200克与5公斤小米等饵料混合,或50%对硫磷与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与3-4公斤饵料混合使用并喷洒在种子沟内也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https://res.yun.jxntv.cn/a/10027/202204/ccfe318702ebd1757a7c447db83edb1c.jpeg

火蚁

形态:后头、胸部红棕色,腹部深棕色,后头平面不凹,下颌内缘有明显小齿,触角10节,锤节2节,胸腹部交界处有2个结节。第一个结节呈扁平圆锥形,第二个结节呈圆锥形。蚂蚁巢呈土丘状,受到干扰时可能具有攻击性。

症状:红火蚁主要用钳子叮咬动物和人类。人体被它蜇伤后会感到如火烧般的疼痛,持续十几分钟。之后,会出现类似烧伤的水泡,8-24小时后,咬伤部位可能会化脓。形成脓疱。

宿主:各种园林植物、动物和人类

防治方法:用米他林或米硫威或红蚁净粉进行防治。

白蚁

形状:柔软而小,通常长而圆形,白色、浅黄色、赤褐色甚至深棕色。

症状:通常在树木的根部或树干处用土筑隧道,然后在隧道口处咬伤树根或树干表皮,削弱树木的活力,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

寄主:樟脑、芒果、小叶榕、国槐、紫荆、鼠尾草等。

发生模式:土栖白蚁群中一只成熟蚁后在繁殖高峰期一昼夜产卵约8000-10000枚,一生产卵数高达5亿枚以上。该类白蚁的成熟蚁后巢群中个体数量可达数百万只,其生活史长达数十年。人口中个体数量的增长可以描述为几何级数。

防治方法:可用白蚁粉喷蚁体或毒死蜱(乳油)稀释1000-1200倍喷洒。

白粉病

症状:发病初期出现小白点,后扩展成片状。叶片上覆盖着白色粉状霉层,甚至覆盖整个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own/a1d21ba6c2bef8d3c071560dfcb7d7c4.png@wm_2,t_55m+5a625Y+3L+avj+aXpeWGnOS4muenkeaKgA==,fc_ffffff,ff_U2ltSGVp,sz_20,x_13,y_13

寄主:朴树、月季花、七里香、小叶紫薇、石大公老等。

发生方式: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该病3月初开始出现,4月达到高峰,随后减弱,9月至11月零星出现。

防治方法:1、保持通风良好,摘除病叶,减少病源; 2、药剂防治:喷25%三苯三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80%粉剂)或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百菌清(可湿性乳剂75%)800-1000倍液,连续喷3次,每7次一次-10天。

煤烟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枝表面形成小圆形黑色霉斑。有的沿主脉扩展,继而扩展成片状,使整个叶面和幼芽上布满黑色霉层,形成较厚的黑色或黑褐色烟灰层。

寄主:栾树、紫薇、小叶榕、七里香、黄心梅、十大功德等。

发生方式:病原菌在病区越冬,病原孢子落在介壳虫、粉虱等害虫的排泄物上,引起植物病害。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 2、该病由介壳虫、蠕虫引起,应及时防治虫害; 3、发病后可喷炭炭湿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粉剂(80%)稀释800-1000倍液。

炭疽病

症状:发病初期,叶、枝上形成小圆形黑色霉斑。有的沿主脉扩展,继而扩展成片状,使整个叶片和幼芽上布满黑色霉层,形成较厚的黑色或黑褐色烟灰层。

寄主:栾树、紫薇、小叶榕、七里香、黄心梅、十大功德等。

发生方式: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寄主残渣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多由伤口感染。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易发生病害。雨季该病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1、保持通风良好,摘除病叶,减少病源;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2、用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松香酸酮(25%乳油)稀释800-1000倍液喷洒炭黄,7-10天一次,连续3-4次。

(三明市城管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叶蜂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寄主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