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化州发现剧毒植物见血封喉树,毒性究竟有多强?
简介:广州发现一种剧毒植物,名为“血封喉树”。它的毒性有多大?世界充满奇迹!
有些植物的果实是美味的,而另一些则是有毒的。不要仅仅因为它们有毒而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它们。其实,它们之所以进化成剧毒植物,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就像有些动物进化出了保护色一样。
在广州化州市,有网友发现了一种剧毒植物——血封喉树,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它的毒性有多大?有什么价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见到血就封喉的树不是漆树!
不少网友看到文章后,在评论区留言称这是漆树。他们还说,他们的家乡也有这种现象,而且他们小时候接触过漆树,因此对漆树过敏。事实上这是两棵完全不同的树。
漆树确实是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树。它是漆树科漆树属的落叶乔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树看似对人畜无害,但光是碰触它,就真的会让人“病重”。有些重病的人只要经过树下也会生病。
作者小时候很贪玩,不听大人的话。我坚持爬上一棵漆树,用它的树枝做了一把木剑。那天确实没什么,但是几天后,我的手和脸上都长满了疹子,后来溃烂溃烂。 。
幸亏父母及时将他送往医院,生命并无大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了解漆树的威力。
剑雪封侯树是比漆树还要强大的树。为桑科、建雪丰侯属落叶乔木植物。民间又称为箭毒树、剪刀树、大药树等。 由此可见,血喉树和漆树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这种树一般长得较高,一般高20-40米,胸径也有30-50CM。从外观上看,血封喉树确实与漆树有些相似。树干粗而直,树皮灰色,略显粗糙;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燥后有皱纹。
https://pic640.weishi.qq.com/c1a2bd85964549e1ba4595d70f19cover.jpg
叶子呈椭圆形至倒卵形,边缘有锯齿,生长时叶子呈长圆形。花期为3月至4月,果期为5月至6月。如果折断它的树枝或者割掉树皮,就会像漆树一样流出白色的汁液,但这种汁液有剧毒。一旦接触人畜伤口,可使中毒者出现心律失常,并导致血管闭合、血液凝固,导致窒息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血封喉咙”。
看血封喉树的分布
这种树喜欢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下生长,无冬季,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由于血封喉树不耐寒,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1-25℃,极端最低温度为0-5℃。能耐受0℃以下的短期低温。如果持续时间长了,很容易冻死。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血喉树在我国分布并不广泛。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南部,少量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部分地区。
血封喉树的毒性有多大?
关于血封喉树的发现,民间传说是一位猎人不小心将箭射入这棵树,并用血封喉树的汁液沾染了箭头,然后用这支箭射杀了猎物导致野兽中箭后不久倒地而死。
所以后来猎人专门用这种树的汁液涂抹在箭头上来对付猛兽,于是就给它取名为“箭毒树”。另外,后来我才知道,它的汁液只有与血液接触才会有毒,而且中毒的速度很快,所以民间常称其为“见血封喉树”。
血喉树的毒性之所以这么强,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含有的有毒物质是强心苷结构,同样具有心脏毒性。人和动物的伤口一旦接触到这种毒液,就能迅速麻痹心脏,导致血管闭合。 ,血液凝固,窒息而死。
西双版纳地区还有一种关于血喉树的毒作用的说法,叫“七上八九落地”,意思是伤口沾有血喉树的毒。树。步行上山只需七步。如果下坡,只需要走八步,平地上走九步,就会摔倒在地而死,可见其毒性有多大。
https://www.shuomingshu.cn/wp-content/uploads/images/2022/12/17/5c31e84e9d87438cba092e97e9c8f875_nadf4d03grg.png
也正是因为血封喉树的剧毒,所以古人也将其作为武器。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人民在与英军作战时,将带血的封喉汁涂在箭头上,随后导致不少英国士兵倒地身亡。从此之后,这些毒箭的杀伤力也随之增强。英国军队被吓坏了。
虽然它的毒性很大,但是它的价值却不低。
不过,在过去,封血树是云南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所喜爱的树,因为它满是宝物,可以辟邪,还可以入药。最重要的是,它的树皮还可以制作衣服、床上用品、床垫等。
这是因为剑雪侯树的树皮非常厚实,富含细长而富有弹性的纤维。经过巧妙加工,可以制成衣服、裙子,或者床垫。尤其是用它制成的床垫不仅舒适而且耐用,即使睡了几十年仍具有良好的弹性。
至于剑雪凤侯树的种子、叶子、树液,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发展,对其毒性的研究和利用必将进一步深入。具有巨大药用价值的树种也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而且这些树长得很高,寿命也很长,有的甚至可以活上百年。海南有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血喉树。它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但仍然枝叶繁茂,生长十分茂盛,因此被当地人视为“神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血喉树在我国较为稀有,分布范围也十分有限,虽然血喉树不是国家保护树种,但已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并且处于近乎受威胁的状态。 。如果在家乡发现这种树,应及时报告,并做好保护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