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欲收复交趾故地,遭朝中保守派反对,谢迁忧心忡忡
朝廷反对的理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就趋于保守,土木之战之后,保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本上不会主动挑起对洋人的战争。受中庸之道毒害的明朝君臣,觉得有中原肥沃的土地就够了,至于草原、沙漠、高山等等,都是蛮荒之地,不适合明朝人居住,就算打赢了仗,也不能占据这些地方,不如一开始就不打,等到蛮夷主动进攻的时候,明兵不攻自破,把洋人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沈锡一心想着收复交趾旧地,这让朝中大臣们无法理解……有空,何不先彻底解决西南六省的叛乱?何必打交趾?这不是自寻烦恼,给朝廷添麻烦吗?谢迁原本还担心朝中有人要求沈锡出兵交趾,但征询各方意见后,发现没人同意,便放下心来,无忧无虑地等待朝会。他相信弘治皇帝也会主动否决此事。但很可惜,谢迁等了半个月,皇帝并没有对此事作出裁决。沈锡的奏折被留在朝廷并未下达,是否出兵成了悬案。沈锡率军一直守在广西首府临桂城外。到了十月下旬,沈锡依然没有带兵出征的迹象。苏景阳和王鹤等人再三劝他要遵守之前的承诺,给他一个建功的机会,但此时的沈溪却像是把这件事给忘了一样,例行会议上,他连派兵去哪里的问题都没提。但沈锡坚持大规模军事训练,由于没办法进行实战演练,临桂周边没有叛军的踪影,只有湘西、云贵一带零星发生叛乱,但都不算什么大事,就连当地的土匪也少了很多,官道也恢复了正常通行。在沈锡的统帅下,西南一片太平。沈锡采取特殊的训练方式,提高士兵的战术素质,在练习了基本的站姿和列队行进后,就开始指导排兵布阵和长途奔袭。沈锡的军队最依赖的就是火炮和火枪,这个时候想要提升军队的火力,根本是不可能的,毕竟火炮和火枪在这个时代研发起来非常困难,他又在战场上,无法参与武昌府的火器研发,使得军队的火器威力一直停留在战前的水平。由于火药有限,士兵们不能用实弹训练,沈锡只能机械地一块一块地操练,重复着军阵、“排队射击”和长途奔袭的过程。…………坚持了一个月,士兵们苦不堪言。他们到帐篷里商议事情的时候,将领们来向沈锡告状,要求出兵。张永和刘进两个军监却唱反调,因为怕死,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拒绝出兵。沈锡的军队原本团结一致,但随着士兵们长期驻扎,士兵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军队看上去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沈锡视察军营的时候,士兵们都没什么精神,士气很低落。这也是因为大家不习惯吃玉米和红薯当军粮。 “……长官,这样下去不行,现在军里的士兵们都在抱怨,没有战斗可打,又不能回家,都半年了,不知道家里的妻儿会怎么样。长官,您要想办法,再拖下去,军里就会有逃兵!”十月二十九日,中央军帐内,王贺单独求见沈曦,苦苦抱怨。对于军里的士兵们来说,没有战斗可打,又不能回去与妻儿团聚,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即便有吃有喝,不满情绪也在迅速积累。
沈溪原本正在看桂南地图,闻言,看向王贺问道:“我都说了年底会有战争,你这么着急干什么?”王贺解释道:“长官,不是我着急,而是军中将士的耐心已经快要耗尽了……我们到临桂城的时候,城就在眼前,但是我们一直驻扎在城外,士兵们多少有些余钱,却买不到什么,出征前发放的两套衣服,现在应该也该换了。冬天来了,士兵们受不了冷吧?再加上家里的老婆孩子秋收收得好不好,麦子种得好不好,谁也不知道。现在是农忙的最后一刻,士兵们都想着回家了!”沈溪笑着问道:“小诗写得真好,是谁给你写的?”王贺皱眉道:“大人别笑,我跟您说的是正经事!”沈溪摆摆手道:“王将军把调兵这件事看得太轻了,我这就请朝廷调我到桂南去,到时候再说。王将军脚下犯了兵马,可是打起来一点回音都没有,您觉得本官能先来后打吗?没什么可担当的,可是士兵们打得浴血奋战,朝廷不认功劳,这一战还有什么意义?”王贺想了想,连连点头:“大人说得是,现在留在林桂成手下也不是个办法!”桂南边境一带,先把犯人赶走,马下留情,这是本官的职责!
https://imgs0.zupu.cn/zupuls/p999/3a83e122-1e05-489a-adf3-ecc2f0a962fd.jpg
王鹤想不通,沈锡既然说自己只是赶走异族,又怎么能名垂青史呢?但沈锡却清楚,交趾人口稀少,能调动的兵力有限,一旦一两次大战就将交趾的有生力量全歼,那交趾恐怕就麻烦大了。一场战争还没结束,交趾就已经内讧了,或许交趾的一些势力开始与明朝接触,准备投降,到时候攻打交趾就容易多了。当然,这只是沈锡的想法,现在朝廷还没有下达让他出兵的命令,他宁愿留在桂林府练兵,也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会把他调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当巡抚,与其在平定边境的艰苦工作中半途离职,还不如留在桂林府,享受平静的生活。对于沈锡来说,如今妻儿都在宁化县,回到武昌也只能守着一座空屋。留在广西的意义就不一样了,站在抵御外辱的前线,随时可以派兵到边境,这让他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使命感。得到沈锡的承诺,王鹤心里也轻松多了。这次沈锡把交趾之战的详细经过说了一遍,不再像以前那么遮遮掩掩了。交趾之战虽然没有和鞑靼之战那样立下大功,但总比平定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要好,王鹤心中充满期待。…………
营帐中,张永和刘瑾在盘算着各自的事。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想留在沈溪的军队里继续担任督军,不管功绩有多大,都想尽快回到京城。尤其是刘瑾,他刚刚在江南收到消息,被召回京城在东宫任职,然后就被派往西南担任督军,两次结果相差太大,让他无法接受。他本以为跟着沈溪平叛用不了多久,结果一干就是半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刘瑾说道:“张公公,朝中还有人帮你出声吗?看来这场战争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了,继续打下去又能有什么收获呢?何不找个机会回去京城悠闲地生活一下呢?总比在这里整天被蚊子叮要好得多!”张永不屑地说道:“回去悠闲地生活?看来你已经赚够了财富,不屑于军中的功劳和赏赐,没想到你还是个隐藏的富豪……”这话既是讽刺,也是讽刺。其实,张永上次担任沈溪的军机监,好不容易得了四五千两银子,财富可比刘瑾丰厚多了。刘瑾笑道:“我就是想回去好好过几天日子,看张公公的脸色,就这样吧,若是能回京城,我自然不会亏待张公公,一定会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不过还望张公公能帮忙在朝中打圆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