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大家一起画,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与技巧
▼教材目录
第四课 大眼睛
第13课 请跟我来
第15课 我长高了
第17课 简单的人物画
第19课 蚂蚁移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一起画画
(基础绘画课程)
美术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绘画和着色工具,掌握准确的拿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通过大家一起画线、上色的练习,可以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量。 (湖南版第一卷美术教案)
教学要点:
了解各种画线、着色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4张白纸,每组课桌排列成正方形
各种画笔和着色工具(学生)
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 (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会画什么?)
2.导入新课程:
检察工具。 (学生带来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工具。找到它们,向全班展示它们,并命名它们。)
3. 教授新课程:
1. 将沙子、羊毛、方便面、豆子、小棍子放入下面的五个盒子里。请同学摸一下。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尝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抱歉,这里的图片无法上传。 2. 与学生一起尝试不同的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绘画、涂鸦。 (教师可先示范如何用不同工具握笔,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3.添加绘画游戏:学生随着音乐绕着桌子(桌子在全班面前排列成矩形或圆形)旋转。当音乐停止时,学生们坐在前面的座位上,为其他学生的作业涂画。 (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下)
4、背儿歌:手握彩笔,让大家一起画。画一个小点,变成雨滴;画一个正方形,变成一座大楼;画一条竖线,变成筷子;画一条圆曲线,变成妈妈手中的羊毛。
五、教学总结:
A. 展示并评估学生的作业。 (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一篇作业,最后进行比较,大家评论一下哪一组看起来最好,有什么优势?)
B.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课后笔记:
第 2 课教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学生对绘画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色彩有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体验艺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思的方法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要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体验艺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难点:能够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创作不同的线条,创新画面。
教学流程:
1.
教学准备。
学生:常规美术用品。
2、组织教学。
(一)检察学习工具。 (由老师主持
例行检查并表扬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老师和同学打招呼。
3、教授新课程。
(1)让学生对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通过练习体验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效果
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3) 学生互相观察对方的作品,猜猜其他孩子都乱写了什么。
工作内容是什么?
(4)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的创作理念。
4、启示和指导。
(1)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作品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作,给自己的画作命名,并介绍自己的画作。 (大家可以在群里讨论,
https://www.dlasdbj.cn/zb_users/upload/printer/20220413/6255d5578492c.jpg
也可以单独介绍:画的名称、原因、绘画工具和材料。 )
(3)请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兔兔和兔兔的比赛是
就是这样,通过这个游戏,
你学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请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
《肉欧脱兔》教案
教材点
分析:
这节“陀陀”课就是一个起点,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用线条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形状,从而培养学生表达美好事物的能力。教学陀陀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形状上,然后用线条来把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写字,逐步画出自己对物体形状的感受,感受线条与形状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大胆地用线条来描绘物体的形状。
3、体验绘画绕线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大胆地用线条来描绘物体的形状。体验绘画和缠绕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掌握缠绕和缠绕涂敷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粉笔、模型图、绘图工具等
教学流程:
1. 情况导入。
小猫太调皮了,玩着滚着的线团
游戏:绕来绕去,画呀画,让画看起来更有趣。
2、独立发现、探索新知识。
(1)教师指着“——”问:这是什么线?那这个“~~”呢?学生回答。
(2)老师:你没问题,这是一条水平线
行总和
一条波浪线。我们再看一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老师画一个缠绕在一起的线球。)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3)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陀图图”,并引导学生朗读题目。
3、欣赏模型作品。
(1)展示课件:我们可以用螺旋线画出很多好朋友。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这条螺旋线来画我们周围的事物。
(2)要求学生欣赏几幅作品。
4.学生创作。
(1)老师让大家用这种螺旋来画我们
生活中的事情。
(2)学生绘画,教师检查指导。
5.展示评价。
(1、请小朋友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对方的画作。告诉大家你画了什么?老师点评。
六、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已经掌握了一种新的绘画技巧。我真的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设计理念:《田野的色彩》是湖南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一个以“造型与表达”为主的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然视觉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理解线条和色块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励和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来划分色块和比较颜色,并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块来描绘周围的自然现象——田
放飞自我,尝试画一条线,感受线条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绘画表现力、创作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开展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体验活动。我将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组织孩子们参与本课设计的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通过活动过程,感知线条、色块等的魅力。最后,我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们合作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线条来表达物体、美化生活,鼓励孩子们他们将所学和所得结合起来。 ,用线条自由地表达、创造和评论你的想法和想法。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思维特别活跃的年龄。他们对线路知识特别有一点认知和好奇。在教学中,我会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引导学生去体验、观察、判断、欣赏、理解、联想等,鼓励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索。使原本抽象的线条理论知识直观化、视觉化、情感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突破知识难点,创作出更加新颖、个性化的线条、色块的田野作品。 )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这一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自主学习、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艺术学科特点、本班级特点、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我定位了这个班的教学目标 作为)
1、知识技能: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构图,认识常用色彩;通过学习,他们能用流畅、稳定的线条表达对田野形状、色彩的感受。
2、方法与过程:情景引入——感性探索——自由创作——欣赏与解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通过线条与色彩的有机结合体验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教学重难点:
(根据“田野上,红红黄黄,线条、块儿好迷人,快画起来!”这句话,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常用颜色,并能大胆地用各种颜色来描绘一片田野。
https://p3-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aeff01447ac44656913085a6ba7c2326~tplv-dy-aweme-images:q75.webp
2、教学难点:能够流畅地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场域,并利用各种色彩效果表达不同的场域。
三、教学准备
(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程的特点,为了保证本课程有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准备分为两部分)
1、教具准备:油画棒、彩笔、白纸等。
2、学习工具准备:彩笔、油画棒、一张A4白纸。
4、教学时数:1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作业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本课程的内容,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了1个课时.)
5、教学流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重点放在孩子们喜爱的体验活动的设计上。我设计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包括认识颜色、用线条做路径、欣赏大自然田野的颜色、感知孩子描述的田野的颜色、尝试自己种田——划分土地、种植农作物……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立体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看、画、评价,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班级。课堂上学生层面的开放性、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活动,就是现场讲述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评等形式的评价,以满足不同的发展。学生的需求。)
(一)场景介绍:
同学们,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中秋节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收获的日子。那么这节课老师会带领学生去农民伯伯们的田地里看看他们种了什么吗?收获是什么?它们都有什么颜色?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出发去田野吧!特别提醒大家,带上眼睛去欣赏美丽的田野色彩吧! (黑板上写:字段的颜色)
(课程一开始,我通过讨论农民伯伯中秋节收获的田野形态,以轻松、愉快、自然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线色课。)
(2)感性探索:
1. 参观田野并了解颜色:
1) 这是什么东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能在你的粉彩或粉彩中找到这种颜色吗?
——稻田,蓝色;未成熟的稻谷,绿色;成熟的稻米,橙子;土壤,棕色或棕褐色。
2)你认识这些吗?
——黄色的油菜花;红高粱;紫色紫云英。
哇,有这么多。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同学们一定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颜色!
3)但我知道,我们有些同学见多识广,可能见过更多乡村田野的颜色。你能自豪地告诉我们,你见过农民伯伯们种的东西吗?它是什么颜色?你能从彩色铅笔中找到这种颜色吗?让我们来看看?
(通过引导学生参观田地,了解农民伯伯在田里种的是什么作物,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比较颜色。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 学习能力 总结和组织结果的习惯)。
2. 感受田野中色彩组合之美:
大自然是色彩大师。它可以组合多种场色,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画面。我们来看看吧!
(通过欣赏大自然美丽的田野,我们可以感知田野中的线条和色彩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享受。)
3、尝试用线条来划分画纸:
1)欣赏完农民伯伯的田地后,你想尝试种植色彩缤纷的田地吗?好吧,行动比兴奋更糟糕。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开荒耕地吧!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空位。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呢?
——好吧,别着急,看老师,来吧,我们先从这里出发,走出一条蜿蜒的田间小路。 (老师边说边用线把画纸上的线条分开)然后,我们就往另一个方向走去。看,我们现在已经把这片空地分成了很多块田地,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田地网格。谁还能行走,走不同的路?
2) 学生尝试用线来分隔几个区域。
- 那太棒了。你能像老师那样,把你的空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吗? (要求:不要太多,距离多的点最好把网格弄大一些,为了省力,可以把距离远的点少的网格小一些,这样会更美观。)
4.色彩想象力训练:
1).分配了这么多田地,我们要种什么?
——问学生。老师用颜色来表达。
——老师有一个建议。你觉得你喜欢吗?老师建议相邻两块田里种植的农作物应该不同,这样不同颜色的组合会更漂亮。你觉得这样可以吗?惊人的!然后我们一致认为相邻字段的颜色应该不同!记住?
2)我们如何使用这些颜色来表达字段? (染色)
——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着色方法? (横画、竖画、斜画)
——扩展:为了让我们耕种的田地更加美丽,我们还可以用波浪线来表现新耕的田地,用点画来表现按需播种的田地。更丰富的颜色可以用叠加颜色来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字段需要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以使字段边缘更加清晰。
(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条将土地划分出路径,并鼓励学生用颜色代表农作物。在划分的土地上种植迷人的田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对比色识别的知识,用作品带领学生在田野中感知色彩和线条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如何画出迷人的田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线条和色块表达领域,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活学生的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全体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开展活动,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由创作:
大胆选择你最喜欢的颜色。用块涂色的方法,在划分的网格上涂上美丽的色彩,画出迷人的田野。
(在学生感知和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放开大脑、手脚大胆即兴创作。通过在划分的格子中即兴着色,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尝试借用线条和色彩。用这两种建模方式来表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开拓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显示评价:
1. 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领域?为什么?
2. 告诉你的同桌你在田里种了什么。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朋友,展示给更多的同学欣赏,带领学生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鼓励学生自愿介绍自己的作品)自己的作品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看一看,以说说话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评论的能力,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评价他人,从而培养学生' 学习意识充分践行新课标下的多形式评价活动!
(5)课后发展:
看到如此美丽的田野你高兴吗?如此美丽的田野确实是我们绘画的好素材。因此,老师建议,以后周末、节假日可以和父母一起到田野里去,欣赏美丽的田野风光。在享受的同时,更应该用心呵护。是否可以采摘自然界中的每一种植物和树木,而不是随机采摘它们?嗯,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通过鼓励学生走进美丽的自然、欣赏美丽的田野,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
↓
▼
完整版文件包预览下载
▼
全套课件
↓
如何获取全卷朗读课件教案材料电子版?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