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种植物搬入教室,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作品评审活动举行
观赏性极强的金鱼吊兰、用途广泛的艾草、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铜金钱草、“中国草”苎麻……10月29日,数百株植物以特殊方式“搬”到了星光学校。在“夏之草”渝港澳青少年笔记本大赛的教室里,评审活动在这里举行。孩子们通过书写和手绘展现了眼中的自然。全市中小学共600件作品入围决赛
今年以来,为加强渝港澳青年交流,市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市教委、市城管局局、市文化和旅游委、市林业局会同港澳相关机构联合举办“联欢会”。四个季节,爱上万物”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公益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文化交流活动,鼓励三地青少年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拍花、画万草、谈万树、制作标本在大自然中,让他们留住根、守护灵魂、放手。梦想也让文化和乡愁培育出三地年轻人的家国情怀。
在此前举办的“春知花”渝港澳青少年百花摄影大赛中,重庆青少年用相机捕捉各种花卉,共提交作品近万幅。
专家评审儿童作品
今年4月,“夏之草”渝港澳青少年笔记本大赛启动,再次邀请三地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观察多种草本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盛衰的生活,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6月,荣昌、铜梁、南山植物园举办了中华草、艾草等多场自然体验活动。
经过学校、区县多方评选,截至8月底,共有600件作品入围决赛。孩子们用书写、手绘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眼中的植物,用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展现每一片草叶的奇妙。
https://q3.itc.cn/q_70/images03/20240723/0900c8ac882840cb93bccdd53f766883.jpeg
紫堇、凤凰等雕叶植物从大自然“走进”画中
“一片片紫红色映入眼帘,像天边紫色的云彩,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草地上、石头缝里……”荣昌区玉屏幼儿园杨子谦创作的《清晨》,和他的母亲。邂逅“喷水紫堇刻叶”。作品中,他不仅描述了自己与刻叶紫堇相遇的过程,还科普了植物吐水的现象。
走向光明、无尽的人生。重庆珊瑚初中学生罗彩飞记录了自己照顾“凤凰”的经历。从一棵幼苗到一棵小树,罗采飞画下了它成长的每一步。
“观察自然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完整过程,我们就会惊叹并赞美生命。”罗彩飞表示,通过这次养护,希望自己能像“凤凰”一样坚韧、顽强。
与其他参赛者“单一”的做法不同,来自合川区的唐静雯在她的作品中展示了6种植物。 “难吃”的莲藕、她最喜欢的草莓、香甜的芒果、香喷喷的小白菜、金黄的南瓜、火红的辣椒,她把最直观的知识写进了作品中。
展示植物外表和内部的著名画家都喜欢它
比赛分为亲子组、小学组和中学组。本次评选每个类别将评选出金牌10枚、银牌30枚、铜牌60枚。
“这次比赛最大的特点是,孩子们不仅展示了植物的外表,还体现了植物的内部。他们不仅画出了植物,还写出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这种形式是非常好。”本次大赛评委、著名画家方凤福说。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1102/4d2e4379d80a41289a48e9a5313b9ecf.jpeg
少儿获奖作品展示
此次入围的作品中,方凤富最喜欢的是一幅描绘水稻生长过程的作品。创作这件作品的孩子不仅描绘了水稻发芽、分蘖、抽穗、结果阶段的样子,还详细介绍了水稻不同阶段的生长过程。他将这部作品命名为《寸土必争》。
“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意义深远。”方凤富对评审现场的工作给予了赞扬。
“孩子们在比赛中认识了许多陌生的植物,了解了它们的习性,也提高了植物保护意识。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南山植物园科教科科长余波表示,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大自然中收获快乐、充实自己。
据了解,600名入围作品将于即日起在《上游新闻》竞赛网络平台展示两周,并颁发网络人气奖。此外,渝港澳青少年家乡古树探寻的“秋树识树”活动季及古树名木解读比赛也在持续进行中。广大渝港澳青少年可以登录大赛平台了解相关信息并报名参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红通讯员冯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