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9-21 19:57:10

三门峡地震带信息及历史地震记录,你了解多少?

地震又称地面运动或地震振动,是由地壳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地震波而引起的自然现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位移和破裂。以下是本网站编辑整理的有关三门峡地震带和三门峡历史地震记录的一些信息。

1. 三门峡历史上的地震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人民在创造黄河文明和抗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震史料,这些史料历史悠久、内容完整,为海内外所瞩目,让我们从地震的视角,看到一部丰富多彩的河南历史。那么,历史上河南发生过哪些大地震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关志光。

“由于河南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河南在历史上也是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据历史地震专家考证,从公元前519年至2010年,河南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49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8次,6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6.5级。”关志光分析道,“河南地区最早的地震记载,应该是王国维《古竹书集注》中的记载:‘夏桀末年,社会四分五裂。’”

《竹书纪年》记载:“夏桀帝十年,五星不顺,夜雨星落,地震大作,夷、洛两河枯竭。”也就是说,夏朝有一个叫桀的皇帝。桀帝在位十年,

那一年的一个夜晚,天上流星如雨落下,偃师发生了地震,地震之后,伊河、洛河的水都干涸了。

上述记录与《史记》记载的第一次地震是同一次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泾河、渭河、洛阳河水源均受到影响,齐山崩塌。这次地震发生在数千年前,不仅是我省,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破坏性地震记录。至于所谓的“陨星如雨”,大概是世界上有关陨石雨最早的史料了。因此,河南地震史专家将这次地震的震级定为6级。

河南省最早发生地震

https://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305/02/110955mg6wvzmrzuk1khzw.png

公元46年10月23日(东汉建武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南阳发生6.5级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8度。《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九月,各郡州地震四十二次,南阳尤甚,地裂,人死。”《后汉书·光武帝实录》卷一记载:“九月二十三日,地裂。”此外,《河南通志》、《河南通志》、《南阳府志》、《南阳县志》、《桐柏县志》等都记载了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其中记载最多的是地震引起的倒塌开裂,压死多人。

“此次地震波及南阳府四十二县,包括今天的南阳、内乡、泌阳、桐柏、舞阳、新野、鲁山、淅川、方城、邓县、叶县、唐河、镇平,以及湖北的枣阳、广化等地。”关志光说,“面对如此惨重的灾情,汉武帝下诏赈灾,命令百姓今年不用缴纳田租,死刑减一级,死者赐棺材钱,尸体散失、房屋受损、家底虚弱无力收拾的官员,则发钱粮当俸禄,可见灾情之惨重。”

344年十二月(东晋建元二年十一月),西北延津县与卫辉交界处发生6级地震,震中烈度八度。

《晋书·史季隆》记载:“先季隆在灵昌津修筑河桥,采石作中桥,大小石块,皆随流沉下,费人力五百余万,未成。季隆遣使祭祀,将墙沉入江中。忽然,沉墙流上岸,地震发生,水势汹涌,渡口宫殿楼阁尽皆坍塌,压死的人不少。”

这里说的“泾”,就是指渡口。古代黄河流经河南省延津县西北部,至滑县以北,春秋时期以来为重要渡口,通称延津。

据《水经注》记载,延津县西北有一段地名灵长津,宋代以后,黄河改道,古黄河渡口也随之消失。地震史专家判定,此次6.8级地震震中位于延津县西北部。

1502年10月17日(明弘治十五年九月十七日),范县蒲城发生6.5级地震,震中烈度8度。《蒲州志》记载:“九月十七日晚,地震发生,水涌沙出,房屋倒塌千余间,压死一百五十余人,十日内地震三十余次。”《兰考考城县志》记载:“九月十七日晚十时,西北方向发生地震,声如雷鸣,三日后地震停止。”这在《弘治实录》中也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此次地震余震较多。”关志光说,“震中蒲城城墙被摧毁,房屋受损千余间,压死百余人。河南范县,山东关城、高唐、汤邑,河北大名、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开封、杞县、中牟、兰考、卫辉、杞县、辉县、安阳等地均受灾严重,震感明显。”

https://www.gpbctv.com/uploads/20210721/1626800302niIZPF.jpg

明代河南地震频发,1522年1月28日(明嘉靖元年五月初一)鄢陵渭川发生5.75级地震,1524年2月4日(明嘉靖三年元旦)许昌漳盘发生5.75级地震。

甸东(北纬34.0度,东经114.1度)发生6级破坏性地震。明嘉靖二十年《临颍县志》卷八记载:“嘉靖三年初一,地震发生,县内外房屋无不震动,震声震天,声响远近皆闻,震响半月之久,张盘店一带房屋倒塌,伤者无数,百姓只得露宿野地等候。”显然,这场地震之后,又发生了饥荒和瘟疫,使灾情更加严重。《明世宗实录》和《太康县志》也有记载。

1587年4月10日下午3时(明万历十五年三月初三),蓟县(卫辉)西北旧震带(北纬35.6度,东经114.0度)发生6级破坏性地震。万历三十一年《卫辉府志》记载:“三月二十三日,地动,声如雷,城垣崩塌,房屋摇动,饥荒疫疫大。”据清康熙三十四年《修武县志》记载:“十五年(三月三日),地动,声响西北,如雷沉细。八月十日,地动一震,城垣、鼓楼、碑亭、房屋无数。”震区有林州、滑县、开封、封丘、新郑、长治等地。

1820年8月3日(清嘉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许昌东北(北纬34.1度,东经113.9度)发生6级地震,震中烈度8度。 《清宣宗实录》卷二记载:“此年六月二十六日半夜,省城有两次小地震,稍停,正在调查。据徐州刺史张经报告,州内也发生地震。城内房屋多处倒塌,死一人。城外东北乡镇,勒徐堡等百余村,多处房屋倒塌,死人……我发现,当日州内地震,城内尚轻,东北部较重。受灾大小村落共计169个,内周家店等20余个村落房屋倒塌,尤为严重。共计瓦房9140余间,茅草房16920余间倒塌。大大小小压死压伤男女共计430余人,共计伤残男女593人痊愈。”面对这样的地震,徐州(许昌)巡抚立即展开赈灾工作。据杨希明《赈灾全书》记载:“府应查办,照例。压死者,大者银二两,小者银七分半。伤者,予以救治。房屋倒塌,无力修复者,瓦房每间银一两,草房每间银五分。无地贫民、鳏寡孤儿,从仓饷中发给一个月的口粮,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府应廉洁,无一人无家可归。”

“除了前文提到的7次6级以上地震,河南省历史上还发生过40余次4.7级以上地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关志光最后说,“据此,地震专家得出河南省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是震中浅、烈度高、破坏大。由于此次地震震级较小、震中较浅,因此地震烈度较大,从而出现了破坏程度明显高于震级的现象。”

2.三门峡地震带分布图相关知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门峡地震带信息及历史地震记录,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