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无人机海陆空立体协同观测科研试验正式启动
图为携带多种气象载荷的翼龙10无人机起飞。中国气象局供图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于璐)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11月27日,2021年无人机海陆空三维协同观测科研试验正式启动。搭载多种气象载荷的翼龙10无人机将与海面浮标、智能往复探空系统、地面垂直遥感观测设备在高空组成三维观测网,验证多载荷无人机平台。
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雪芬表示,此次试验是对精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化服务的更深层次探索。探索建立基于无人机的气象应急观测系统,为台风、洪水、森林火灾等移动观测奠定基础,也为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建设海洋强国。
翼龙10无人机。中国气象局供图
据了解,在本次测试中,翼龙10无人机新配备了GNSS掩星/海反探测系统和太赫兹冰云探测器。其中,太赫兹冰云探测器可有效探测云中冰水含量,GNSS掩星/海反探测系统可通过接收低轨卫星反演大气温湿度廓线、海水温度、海风等气象要素信号。 。审判将持续大约1个月。
翼龙10无人机。中国气象局供图
翼龙10无人机现场指挥员唐克兵表示,翼龙10无人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具有速度快、飞行高度高、自主性强等优点。该无人机首次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旭表示,无人机气象观测试验的不断推进,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翼龙10无人机、落差探空系统、毫米波测云雷达等设备可以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前期获取的探测数据集已初步应用于数值预报模型和预报,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受数值影响的区域预报评分。模型。
“但高时相海洋观测资料缺乏、气象应急探测手段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重要原因,建立科学完整的应急观测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系统。”李良旭表示,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不断完善飞机平台,丰富探测载荷和观测手段,为最终建立全链条无人机观测业务奠定重要基础。
翼龙10无人机。中国气象局供图
2020年,中国气象局使用翼龙10无人机对台风“森拉克”外的云系进行了三维观测。图为实验团队对观测数据的评价。中国气象局供图
据悉,此次测试是继去年中国气象局启动“海燕工程”,成功利用翼龙十号无人机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进行三维观测之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再次与海南省气象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10余家单位合作,持续推进海陆空观测科研和实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