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1-25 03:05:02

西沐解读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核心关键点有哪些

记者:《艺术品管理办法》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西木:我们之前提到过,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艺术品管理办法》是文化部修订颁布的。属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国务院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换句话说,它是在文化部现有职权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从法律效力上看,修订后的《艺术品管理办法》属于行政规范,并非有效规范。这是我们理解《艺术品管理办法》的前提。作为部门规章,我认为《艺术品管理办法》的核心要点如下:

1、进一步采用枚举法明确了所管理的艺术品及其经营活动的一些具体范围。

2.明确监管范围。即对艺术品经营活动和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对艺术品市场的全程监管。

3.突出监管内容和方式。表现在:一是对艺术品内容进行全程监控;二是明确主体,强化主体责任;第三,对商业实体的程序和监管监督;四是重视和强化信用监管。

4、强调和明确了艺术品购买者是消费者,突出了艺术品购买者这一消费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一是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求经营者保护艺术品消费者权益,建立明确的艺术品销售制度,保障购买者的知情权;进行追溯尽职调查,维护消费者权益等。

5、尝试构建艺术管理新体系。建设:一是艺术品经营准入制度。二是信息对称的表达体系;三是追溯尽职制度;四是考核评价程序制度;五是信用报告和信用管理制度;六是专家咨询评审制度;七是企业审批和执法处罚。系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办法根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热点和现状,突出了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要求,使得该办法更容易实施并发挥相应的成效。它坚持用现实的有限条件解决有限问题的实用性原则。

记者:《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将给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

西木:《办法》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艺术品的经营状况和问题,关心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这些措施将逐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演变。我们认为,《办法》至少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以下六点变化:

1、艺术品业务全流程管理逐步步入正轨。随着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深入和落实,艺术品市场管理环节、经营业态等基础将不断建立,使艺术品经营活动及其流程有法可依。 。

2.艺术品市场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常态化。这一举措的出台,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品行业的买家也是市场的消费者。应当有相应的规定并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他们应该打破一些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使市场更加规范。

三、《办法》为艺术品经营者提供了相关规定,使艺术品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更加对称、交易更加透明。

四、《办法》对艺术品经营服务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对相关流程和程序的明确,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业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五、《办法》相关规定为艺术品经营监管提供了路径、方法和抓手,有利于持续推进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建设。

六、《办法》规定的经营者有义务根据消费者要求开展溯源尽职调查,为艺术品经营过程中的维权提供基础和保障,推动鉴定等艺术品市场新业态的发展。并归档。发展为艺术品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记者:《艺术品管理办法》有哪些不足之处?具体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西木:《办法》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其他领域的任何法律法规一样,《办法》并不能解决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所有问题,其缺陷也很明显。

一、《办法》的出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过程中的一个过程。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艺术市场来说,任何法律法规都是一个过程,都会因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而面临需要不断更新和超越的问题,方法也不例外。

https://img0.baidu.com/it/u=2252590766,2132565479&fm=253&fmt=auto&app=120&f=JPEG?w=667&h=500

2、只注重程序和流程,忽视对运营组织能力建设的规定。例如,《办法》对鉴定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职责、评估程序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如果不涉及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中介机构和中介机构就会缺乏权威和公信力。问题将保持不变。

3、追溯尽职调查的一些缺失环节,在系统化方面也缺乏可操作性。

4、监管机制设置及具体监管对象和方式的规定存在明显漏洞。

5、系统性和系统能力不足。一方面,立法水平不高,加上现实情况的影响,治理会受到很大损害。

六、《办法》中对经营活动的一些界定仍需要精确、系统的流程。比如艺术品内涵的界定以及艺术品投资交易的一些界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此,我们说,《办法》只是以艺术为中心的艺术管理的管理办法,是艺术管理过程的管理办法,距离艺术市场的系统化、系统化管理还很远。有一个巨大的距离。因此,在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正确宣传、广泛宣传,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引发市场对措施的过度预期,也不能让一些感兴趣的经营主体钻空子,误导市场。比如,在鉴定评价方面,强调对结论的真实性负责。这个真实性是一种程序性的真实性,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对结论负责,即对结论的实质性真实性负责等等。 一件就够了。而一些机构以此为借口,大力推销业务。

二是正确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不宜不足,也不宜过度;我们还必须正确理解这个方法的一些术语,正确评估它目前的一些效果。理解上不要过度概括,也不要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抱有过高的期望。关键是要继续开展艺术品市场的立法工作。另外,艺术品业务流程中的文物、拍卖、以及一些交易平台的管理,目前仅靠这种方式很难覆盖和统一。它需要大量的整合和协作工作,需要更多的依赖和更多高水平的立法工作。

三是正视措施落实中的困难。

四是要正视现有市场管理体制和模式对《办法》实施带来的挑战。

第五,必须正视艺术品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和困难。 《办法》规定,艺术品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买受人的要求,对买受人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既然是“应该”,艺术品经销商就有义务对买家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但对于经营者拒绝尽职调查的情况,《办法》没有相应规定,等等。 。

记者:下一步《艺术品管理办法》应有哪些重要突破?

西木:《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修订版的发布,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和监管进入了新时代。但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市场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展开的。艺术管理下一步的立法突破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观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更好、更准确地把握艺术品及其经营活动的内在规律,系统、准确地认识和驾驭其内涵、活动和系统,围绕经营主体及其制度关键环节,突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抓住制度建设重点,制定覆盖全流程、全面精准的管理办法的艺术事业。

其次,这种方式只是一种以艺术品为中心的艺术管理方式。它是艺术品商业流程的一种管理方法,但距离艺术品市场的系统化、系统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距离可以被视为艺术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呼吁文化行政部门再接再厉,尽快出台更加系统、专业、全面覆盖艺术市场的《艺术品》。市场管理措施。

三是从实际出发,围绕构建公开运营、透明交易的目标,着力推动艺术品经营信息公开、对称,保护经营者和艺术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序的管理体系,制定更有效、更可操作、更系统、清晰的管理方法。

第四,这种方式与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相适应,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组成部分。体现在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对机制的理解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还有一个需要精准、深入、科学、系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五是进一步提高艺术品市场立法的规划和水平。

https://img0.baidu.com/it/u=18020549,95246049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855&h=475

记者:未来我们应该如何不断完善和促进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席慕: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一定的市场规模。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升级的前提。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要素、结构、机制和环境只能支撑现有的市场基础和规模。要把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从短期来看,如果不考虑艺术品本身,要尽快推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产化,从长远来看,必须大力发展动力机制建设高度重视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始终将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建设视为诚信体系。聚焦核心建设。

为了促进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个基本的架构。对于这个结构,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积极推进以艺术品资源的体系化、资产化、金融化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进程,是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

其次,积极推动以艺术要素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艺术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保证中国艺术市场长期增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是积极推进以征信体系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的最有力支撑;

四是积极推进以艺术品市场立法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第五,积极推动围绕前沿理论研究和实践前沿的理性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培育,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精神建设;

六、积极推行以构建艺术品市场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政府—行业组织—市场企业”管理体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

第七,积极推动运用以审美文化重构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推动社会美育发展和艺术大众化,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环境建设。

同时,要积极推动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以授权为核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推动艺术品产业发展,是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式、发展内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艺术产业的重要目的是注重艺术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本目的之一是在艺术产业转型发展层面研究探索艺术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应该重点关注:

首先,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大力发展艺术产业技术,特别是面对通信技术融合可能带来的艺术产业技术飞跃,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

其次,中国的艺术产业必须形成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要大力发展艺术品产业金融,不断提升我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和金融发展的进程、水平和能力。

第三,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夯实产业基础,建立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没有稳定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实体,以及艺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策、人才等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将只是一句口号。

第四,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前提是需求导向,核心是培育、挖掘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培育和发展艺术消费能力。

第五,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文化立场,整合两端资源,吸纳力量:一是回望传统文化,特别是向民间艺术学习;二是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沐解读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核心关键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