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转战互联网:政策调控下的挑战与机遇
受政策管制影响,今年不少电视综艺节目都转移到了网络上。比如,原定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妈妈是超人》以及老牌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终都被国家新闻封锁政策限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节目落户芒果卫视并在网络上播出。从表面上看,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似乎是“近亲”,可以随意改造。但事实上,视频网站和电视的受众特征存在较大差距,电视综艺品牌节目转移到互联网的频率已经水土不服。也由快乐传媒出品
《欢乐喜剧人》走红,网络综艺《喜剧演员联盟》遭遇灾难
4月份开播的《妈妈是超人》,被寄予厚望,希望填补亲子综艺中母子互动的空白。不过,相比于爸爸带娃的新鲜和快乐,这档节目更多地展现了妈妈带娃的不易和担忧。制作思路也更像是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故事完整,叙事线性,最终节目总点击量达到了6亿。节目共15集,单集4000万的点击量实际上只达到了中型网络综艺的标准。
《超级女声》的选拔周期长达九个月。互联网宽松包容的环境确实更符合偶像养成类节目的逻辑。为了吸引网友,芒果TV还做出了全程在线试镜、直播日常生活等创新内容。决赛现场直播一个半小时,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千万,选手人气突破8亿。
一方面,《超级女声》的收视数据证明,《超级女声》凭借话题热度和粉丝热度,足以碾压同类网络综艺节目。另一方面,也证明转型为网络综艺的《超级女声》已经从街头巷尾的热门选秀节目转型。它已经成为一个精准定位用户的垂直类节目,再也无法在社交层面掀起波澜。
https://img0.baidu.com/it/u=3677631380,38670256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在网络转发的案例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喜剧演员联盟”。该节目的制作公司是欢乐传媒,该公司几乎垄断了电视喜剧和综艺节目。为了增加“网络感”,节目史无前例地在相声中加入了字幕和音效。但被批评“没有悬念,没有颜值,没有情节,只有莫名其妙的字幕和特效”。更新至第六期,节目已下架。
电视综艺节目“被动观看”
网络综艺“主动收看”
最新的转型挑战是《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芒果TV节目部高级总监、《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总制片人周山接受采访时坦言,把这部经典的电视综艺节目放到网上并不容易。 “首当其冲的是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观看’。”观看“大门槛”。为了跨过这个门槛,节目从原来的纯明星父子模式,转变为“明星爸爸+诹访”模式。除了三对亲生父子外,节目还邀请了董力、黄志业等青年才俊陪伴。 “别人家的孩子”来参加演出。这样一来,前三季贯穿节目主线的主题不复存在,节目编排也更加碎片化,在各种小任务中展现出幸福的亲子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网络观众耐心不足的问题。时常脱节、粗心的“实习奶爸”们,正符合“未知才是最大吸引力”的宣传点。目前,节目已播出4集(3集+1集试播),点击率超4亿。 “爸爸”似乎经受住了考验。
电视综艺节目热门题材
https://img0.baidu.com/it/u=3489303193,238619884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83
网络综艺需要精准定位
《妈妈是超人》的冷酷和《爸爸去哪儿》的热度,除了制作能力的差异外,其实体现的是内在逻辑的差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29岁以下网民占高达53.4%。电视方面,以年轻观众增多的夏季数据为例,34岁以下的观众比例仅为33.1%,明显低于视频网站。主流观众特征的差异,注定了两个平台的观看偏好不同。
电视综艺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逻辑是,题材大众化,明星带动广泛影响力,营造合家欢的观看氛围,才能吸引最多的人、观看时间最长。网络综合类获得高点击的逻辑是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利用新鲜话题来提供帮助。
这种差异在《快乐大本营》和《夏日甜心》中也有所体现。在湖南卫视平台上,《快乐大本营》是当之无愧的周六收视王:以9月四档节目为例,根据CSM52城的数据,《快乐大本营》以平均收视率击败《夏日甜心》收视率1.66%。 》0.56%。不过,在芒果TV上,《快乐大本营》四档节目的总点击量为1.4亿,而《夏日甜心》四档节目的点击量则高达3亿。由此可见,《快乐大本营》四档节目的观看次数高达3亿。电视综艺节目即使有大牌明星、超高收视率,也未必能称霸网络。
虽然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但上述节目仍然有“涅槃”重生的可能。近日举行的芒果TV招商会上,《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妈妈是超人》第二季、“超级女声”师弟“快乐男声”集体亮相2017年节目清单。其中,《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广告总投入达到1.45亿元,《妈妈是超人》第二季达到5300万元,《快乐男声》达到2亿元。此外,湖南卫视另一档经典节目《变形记》也将移师芒果卫视,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播出。(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