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的八大特征
通过对近期几场战争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点”。即:以信息权限控制为中心,具有集成化、网络化、精准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点。所谓信息强权控制,是指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感知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等,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使用、控制权。
信息控制权主导制空、制海、制陆、制天等主动权竞争。没有信息控制权,战争就没有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作战。因此,信息攻防之争将贯穿整个战争,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陆地战场、海上战场、空中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战争成为作战体系的较量。在这场系统间的整体战斗中,任何一个战场的主动权都无法左右整个战场的局势。无论是陆地战场、作战战场还是空中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来统筹协调和运行战争。 。作为主导和沟通海陆空战场的上层战场主动权,信息控制显然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融合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在系统打击信息化战争中,以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战平台为主要武器装备,通过全球信息网格无缝连接,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时的网络。天气整合。面向实时的战斗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战系统的整合。信息化战争将打破一切阻碍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利用的壁垒,将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合二为一,形成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与机动、打击等六大体系。 、保护和支持。合二为一,作战能力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各种军兵种的使用完全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而定。任务随时调整。能量聚合、态势判断、决策、部队行动的循环越来越快,战斗力倍增。只要正确的信息能够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员和正确位置的武器系统,谁穿着哪个军种的制服就不再重要了。
网络化意味着交战双方将主要依靠网络力量进行指挥、控制、通信和监视,作战打击的重点将是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战略节点。最突出的代表是GIG(全球信息网格)和GCCS(全球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大量的各种战术互连网络。
https://img2.baidu.com/it/u=1535126751,259394993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94&h=500
精准意味着交战双方都会以精准作战为主,武器装备的发展也会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微电子技术、制导技术和发动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可以实现零偏差,攻击距离可以达到数万公里,飞行速度可以达到8至10马赫甚至更高,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能力进一步提高,性能更加完善,打击效能更加出色。
实时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军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作战空间内的所有重要目标,而且能够使参战各部队实时共享作战信息,甚至实施协同联合作战。弹道导弹的速度达到15马赫,战术导弹的速度达到3到5马赫。不过,比它们更快的是光速和电磁波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激光武器和电磁波武器一旦投入使用,那么,就如同被摧毁一样。实时将信息优势转变为时空优势、质量优势、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
多维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使战场空间在陆、海、空、天四个维度之外又增加了另一个维度:信息空间。信息空间是一个全新的空间,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渗透到陆、海、空、天各个战场领域。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军队将在陆、海、空、天、电等领域实施非接触或接触式军事打击。
有限化意味着战争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控制。战争的目标、范围、规模、程度、节奏、开始和结束等问题都受到政治目的的制约。
https://img0.baidu.com/it/u=1057566828,230360709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社会化意味着战争将由职业军人主导,但非线性战场、非对称对抗、非接触作战等因素将促使与军事斗争相关的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他们可能会利用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心理战、金融战等非军事行动为战争服务。
无人:美国有一份《21世纪战略与战术》报告,其中包含一个引人注目的结论: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系统。事实似乎也支持这个结论。目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都在研发自动控制武器平台,如各类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机器人等。
信息战的上述发展趋势可能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较快,有的发展较慢,有的可以完全实现,有的可能达不到预期,但迟早会改变今天的研究,面临信息战的初级阶段。当新的浪潮袭来,当新的变革发生,我们要想认识和驾驭战争剧变的“猛马”,解放思想、“换大脑”是首要任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