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算力租赁市场,智算中心建设成新热点
算力租赁赛道已经人满为患投资界财经领域优质创作者10.1509:59
越来越多的人对算力租赁业务感兴趣。
有些人黯然离去,但更多的人仍然满怀希望。
2024年1月,益天智能、哲文互联网、天合防务、华孚时尚等5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将建设智能计算中心或相关项目,并向下游客户提供算力租赁。计算能力服务。
2月,航金科技、安诺奇、人民日报披露,已向部分客户提供算力加速服务、算力管理服务、算力定制服务等多元化服务。
3月,宁夏建材、麦新林、科华数据、农商环境、中辰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进军算力租赁市场,或搭建算力服务平台,或表示将推出AI裸机、GPU服务器租赁等算力产品。
随后几个月,协创数据、纵横通讯、金龙股份、大名城、华铁应急、福安股份、爱布鲁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跨界”。 -”进军算力租赁市场。 。
除了上市公司之外,不少初创公司也在挤进算力赛道。
2024年9月,定位“算力运营商”的无问核穹(AI)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成立仅一年零四个月,累计完成融资近10亿元。 。
9月,九丈云集等公司发布“算力包”产品,为客户提供可量化的算力服务。
可见,由于大型号算力需求爆发等因素,算力租赁逐渐成为热门业务,吸引了大量企业争夺蛋糕。一鸥网查询,根据通化顺APP统计,截至10月8日,A股算力租赁概念上市公司共有101家。这些上市公司纷纷推出多元化的算力服务,渴望成为“算力产业链玩家”的势头。
但值得质疑的是,吸引了百家上市公司的算力租赁赛道真的能赚钱吗?算力租赁是一门好生意吗?
01 市场火热,百家上市公司激战
https://img0.baidu.com/it/u=3375448775,247888100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出现,引发了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算力赛道的热度持续升温。算力租赁成为中小企业更灵活、更经济地解决算力需求的最佳方案,算力自然也成为上市公司追逐的热点。
据亿欧网查询,今年以来,已有约29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算力租赁市场,包括爱布鲁、杭钢股份、理科化学、光电科技、云天理飞、迪维讯、中创环保、福安股份、华铁应急、大明市、凤凰传媒、金龙股份等
展望未来,仅2023年下半年,将有约40家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赁,包括云赛智联、嘉化科技、奥飞数据、依米康、众和科技、中北通信、真视通、莲花控股等、、平智信息、湖北广电、软通动力等
仅过去一年,就有近70家新上市公司入市。总体来看,目前与“算力租赁”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有101家,总市值达1.6万亿元。
纵观算力租赁市场,这些玩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主要包括传统云服务商、传统IDC服务商、具备IDC建设和运营能力的企业以及“跨界”厂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跨界”厂商更受市场关注。从“跨界”时间节点来看,“彩票印王”宏博股份有限公司堪称第一家“吃螃蟹”的上市公司。 2022年8月,宏博股份披露了算力租赁相关信息。
紧随其后,建筑及功率半导体公司高新发展、“调味品大王”莲花控股、染料制造商锦鸡有限公司、创意设计公司大谷有限公司等,纷纷“跨界”。 ”布局算力租赁业务。
从布局来看,这些上市公司除了投资或收购算力标的外,主要有两种租赁方式。一是购买算力服务器并出租,如莲花控股、迈芯林、锦鸡、恒润等;是自建智能计算中心,如金龙股份、华铁应急、宏鑫电子等。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数百家上市公司涌入同一细分市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那么,值得质疑的是,上市公司竞相争夺的“又热又甜”的业务是否有“钱景”?
02 好评但不受欢迎,很难盈利。
衡量一条赛道是否有前景,“长坡厚雪”的盈利效应是一个重要指标。
以今年新增算力租赁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例。由于数据披露的程度,亿欧网整理了各公司的整体业绩对比(见下图)。
总体来看,今年新增算力租赁业务的29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出现亏损。亏损最大的公司是云天励飞,亏损3.09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已经连续多年亏损。放眼2023年,云天利飞全年亏损3.831亿元,金龙股份全年亏损3.841亿元,地维讯全年亏损2.31亿元,炫机亏损2.31亿元。信息损失2.681亿元、汇金公司损失2.48亿元等
当然,也不乏业绩盈利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有18家企业实现盈利,但利润金额普遍较低。其中,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上市公司有8家,利润过亿元的上市公司仅有5家。
根据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多数上市公司并未明确披露算力租赁板块业务的具体收入。不过,从整体表现来看,算力租赁业务似乎并不乐观。根据此前统计,已披露的公司中,只有莲花控股、华为等少数公司2023年算力业务收入表现突出。
其中,截至今年7月底,莲花控股已与多家公司达成算力服务合作,还款金额已达1512.22万元。去年,力通电子算力租赁服务收入为731.43万元,其他算力收入为430.68万元。综合毛利率为44.03%。这两家公司的算力收入毛利率较高,业绩也比较突出。
https://img1.baidu.com/it/u=1731487395,47523332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17&h=500
也就是说,虽然算力租赁有明确且强劲的市场需求,但短期内,至少从盈利角度来看,仍存在不少困难。这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面临“高投入、低回报,同时还要继续砸钱的尴尬境地”。
其实,利润效应微弱并不难理解。大型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算力租赁业务的主要客户是大型模型厂商。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型模型厂商基本上没有一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转型仍在探索中。
此外,据亿欧网称,算力价格已经被压到很低的水平。算力服务商想要靠算力价格盈利并不容易。或许可以形成规模优势。
03 领导者的“算力理想”
值得质疑的是,既然算力租赁业务不易盈利,为何仍吸引大量上市公司涌入?
我们先来看看资本市场的反应。股票价格是上市公司业绩的直观反映。二级市场上,算力、算力租赁等概念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例如,1月下旬,群星玩具发布“跨界”算力租赁公告后,股价触及涨停; 2月初,安诺奇宣布拟收购上海根从信息科技100%股权,提供算力加速服务和算力。经营业务后,股价在一个月内经历了“五天四板”的上涨。不仅如此,部分上市公司股价甚至在消息公布前率先上涨。比如,5月13日富安股份盘中涨停,随后富安股份的公告来得有些晚。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市值管理是不可避免的任务,因此将股价推向合理区间或许是其考虑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当前,我国在算力建设方面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一方面,算力资源分布不均,协调流通能力弱,异构计算框架下整合管理困难;另一方面,算力用户预算有限,大模型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用户需求波动较大,算力浪费问题不容忽视。
2022年2月,国家全面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建设8大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各地的算力资源。但现实与目标仍有差距,算力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算力设备价格昂贵,自建算力成本较高。相比之下,算力租赁更加灵活、更具成本效益。据机构统计,到2026年,国内算力租赁潜在收入市场预计将达到2600亿元。因此,可想而知,高昂的市场需求势必会吸引大量玩家。
从长远来看,谁能成为算力租赁赛道的领先者,谁就能掌握全国算力资源数据,从而在算力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大博弈。正是因为这个趋势,上市公司看到了这个趋势,正在大力投资算力市场。
当然,算力租赁业务并不适合所有上市公司。近两年,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质疑声中终止算力项目。例如,微星智能4月底发布公告称,由于客观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合同约定期限届满等原因,为保证长期稳定为了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我们审慎决定终止智能计算中心等相关项目。
从长远来看,谁能在算力租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算力租赁市场真正的领导者,还有待观察。
【本文经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壹欧网授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有疑问,请联系投资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