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2-7 17:12:45

揭秘眼镜蛇机动:前苏联苏-27原型机的过失速机动传奇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是一种过失速机动。它由前苏联功勋试飞员“维克多·普加乔夫”在 1989 年 6 月的巴黎航展上进行了著名的公开演示。由于这种机动,该机快速跳跃的机头类似于眼镜蛇攻击时直立的前身,因此完全名称是“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虽然“眼镜蛇”机动在1989年就公开了,但普加乔夫在1988年的苏27失速高迎角极限试验中实际上也进行了这种机动(也有说法是普加乔夫在1988年试飞了乔耶夫原型机T)前苏联飞行实验中心1987年-10)这两种说法现在看来是真是假,但无论是1987年还是1988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也就是说,眼镜蛇机动是由前苏联Su-27原型机T-10首席试飞员“维克多·普加乔夫”首先飞出的。

并非所有飞机都可以执行眼镜蛇机动,这是一种“过失速机动”。能够进行这种机动的飞机必须满足三个设计特征;

1、你必须有较强的向上控制能力。

2、能够克服30°~60°迎角的不对称滚转和偏航力矩。

https://img1.baidu.com/it/u=552114619,118699385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280&h=800

3、必须有较强的向下控制能力。

如果更简单的话,就要求有低速大迎角的控制能力。

满足上述条件是非常困难的。飞机必须具有宽松的静稳定性设计和高飞控系统支持。当然,苏27的模拟电传飞行控制不是很好,但绝对比它之前的纯机械飞行要好。控制(使用连杆和金属缆线实现飞机每个气动舵面的偏转)应该很强。

事实上,作为机动性能突出的苏27飞机,执行眼镜蛇机动也是非常困难的。据中国空军试飞专家“李中华”实际进行苏27眼镜蛇机动后的解释,苏27飞机在进行眼镜蛇机动时,还受到飞机高度(1000米-11200米)的影响。 )、速度(310-420公里/小时)、俯仰角(22°-24°)、发动机转速(53%-99%)、剩余燃油量(-),否则很难很好地完成机动,可能会进入复杂的飞行状态,在保证上述前提下,还需要关闭苏27的迎角限制器并断开连接电传操纵系统,使飞机的控制系统处于直连模式。

因此,采用机械飞控和静稳定设计的老式螺旋桨飞机自然很难驾驶眼镜蛇。

https://img1.baidu.com/it/u=3844788286,108591802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423&h=800

早期螺旋桨飞机的飞行控制极其原始。飞行员通过金属杆和金属缆线控制飞机,这些金属杆和金属缆线通过转向柱和踏板连接每架飞机的水平尾翼和方向舵。根本没有任何辅助系统,全靠飞行员的力量。使用这种“原始”飞行控制来驾驶眼镜蛇机动自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机械飞控的老式螺旋桨飞机无法驾驶眼镜蛇,那么如果将螺旋桨飞机换成数字飞控和液压辅助系统,螺旋桨飞机不就可以驾驶眼镜蛇了吗?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能量”;

我们都知道,飞机无法进行各种机动,离不开飞机的动力系统,也就是“能量”,而眼镜蛇机动作为一种过失速机动,需要非常强大的能量。

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动力飞机最大的区别是动力。无论是活塞发动机还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其动力都是喷气发动机无法比拟的。当弱动力飞机进行机动飞行时,其飞行速度很快消失。缺点是低速机动时容易失速,所以螺旋桨飞机想要以大于失速角的角度受控飞行是极其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进行高迎角过失速机动,例如眼镜蛇机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眼镜蛇机动:前苏联苏-27原型机的过失速机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