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定义与不正当竞争案例分析
商业诽谤,又称商业诽谤,是指损害他人商誉或侵犯他人商誉权利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恶意诽谤、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产品声誉,从而削弱其市场竞争力,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网友咨询:
实践中如何认定商业诽谤?
律师回答:
在工商活动过程中,任何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企业或其经营活动,特别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信誉的虚假或未经证实的陈述,均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1. 虚假陈述;
https://img1.baidu.com/it/u=2875036105,1604396536&fm=253&fmt=JPEG&app=138&f=JPG?w=515&h=500
2. 该声明是由商人在其商业活动过程中做出的;
3. 该声明是向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客户或最终消费者做出的;
4. 声明的目的是损害其他交易者的业务或商誉;
5. 对其他商家的业务或商誉造成实际损害。
律师补充道: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法律和商业道德,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将视具体情况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严重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https://img0.baidu.com/it/u=3330824200,339143989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经营者在披露相关信息时应谨慎维护自身权益,对商业言论给予更高程度的谨慎,公开发布的信息应保证完整、充分、合理,并应适当合理行使和保护权利,避免进入商业诽谤维权禁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引人误解的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者产品声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