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抢菜新方式:打电话、写纸条,让供应站统一编号排队送货
☝“用男女关系解释一切待人处事之道”2021 年 4 月 23 日天气:强风
北方有美人白多多第1011集
以前看过《打沙里的生活》的人,这次全都看傻眼了,快饿死了。
现在大家都认为,只有储存食物才能生存。
。
以前QQ农场是人们为了食物而打架,现在是人们为了食物而打架了。
这次大规模隔离可能是大多数人经历过的最长的隔离。
我已经28天没有离开社区了。
我还记得很清楚,在小区业主群里,大家讨论着被买菜、抢菜支配的焦虑。
小区出不去,线下超市关门,疫情区快递员不派送,美团、盒马、多多买菜也总是“清仓补货”,买菜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方式——打电话、写字条、让补给站统一编号、排队取货。
在21世纪,当“蔬菜”在社会公告中被公开称为“材料”时,
一切看上去都有些严重和糟糕。
我一直有个不成熟的个人观点:蔬菜=自由采购,供应=限量、集中配送
感觉就像回到小时候爷爷奶奶讲的计划经济时代。
一句话概括:出乎意料。
这里的解封很有意思,没有确切的时间可以期待,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大多数人对疫情的复发和隔离时间长度都过于乐观。
我存了三天的物资,结果发现已经一个星期了,还是下不了楼,这让我很慌张。
在无尽的等待中,邻居们的冰箱一次又一次被清空,大家都没有足够的物资。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体会到老一辈人的人生智慧。
我是北方人,从小就看着老人疯狂购物。
每当天气渐冷,大街上卡车的喇叭声响起的时候,东北的大叔大妈们仿佛听到了“集合的号角”,不约而同的冲出来把车辆团团围住。我那些刚来的南方朋友,总是对这一幕感到十分惊讶,好奇他们在干什么?
也没什么事,就买了几十斤大葱,几百斤白菜。
几百斤白菜?!家家户户都买几百斤?!
南方的朋友总是惊讶不已,需要三秒钟才能确定自己听对了。毕竟,在南方,你只能按餐数买菜……
储藏粮食、蔬菜过冬,是老一辈东北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喜欢囤积东西,这肯定有其历史:储存粮食以防止饥荒。
面对自然灾害,人们纷纷囤积食盐、粮食、蔬菜,以囤积的力量抵抗现实;
每逢传染病流行,药店里的板蓝根就卖光了,仿佛吃了板蓝根就能治大病似的;
台风来袭,超市里的食物全部售空,甚至国际形势也会影响中国人的囤货潮流。
由于中美贸易冲突,社区里的张先生囤积了猪肉……
可能是因为从小受周围环境影响,被洗脑太深,危机感太强,是个很典型的囤积松鼠人。
比如我家有个双门大冰箱,四层冷冻室,我一个人住,怕胖,所以节食,吃得很少,但冰箱总是塞得满满的。
每天冰箱都塞得满满的
都是又大又硬的货色,各种海鲜,贝类,鸡肉,鱼类,手打丸子,猪肉,羊肉,牛肉,排骨,牛肚,肉末......
甚至连冰箱也几乎总是满的,里面几乎塞满了市场上所有的水果和蔬菜。
冰箱尚且如此,更别说日常的洗衣液和卫生纸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简单。
一开始我很头疼,这些东西要怎么吃呢?
不过随着解封时间不断推迟,这个习惯还是帮助了我很多。
它让我在大多数人恐慌和无助的时期保持基本的体面和一种非常不寻常的闲适和满足感。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504/2036128429c2420da4dc5daed6fbf59e.jpeg
业主群里,大家都在绝望地嚎叫,但我吃饱喝足,还能运动、护肤,什么都没落下。最气的是,在上海连胡萝卜都短缺的情况下,我居然一顿饭能吃下3种以上的水果。
唉呀,我有罪。
书中说,心理学家把这种“极度购买欲望和疯狂囤积物品”以及“过度未雨绸缪、增加购买量”的症状称为“囤积症”,又称“松鼠病”。
例如:
为了过冬,人们像松鼠一样疯狂囤积松果,但吃得很少。东北人囤白菜也是一样,几百斤白菜都储藏在地窖里,他们用白菜做各种过冬方式,炒白菜、腌白菜、做白菜汤、辣白菜……
而有些人一旦开始做“宅家松鼠”,就把家变成了百宝箱,甚至是小型杂货店:冰箱里塞满了罐头、酸奶、啤酒,桌子上摆满了化妆品护肤品,还有还没打开的洗发水、洗衣液、牙膏、洗面奶……
和我的情况一模一样。
而且,据我观察,很多看起来“很不靠谱”的90后,也经常像我一样,囤积食物、蔬菜、纸张,甚至塑料袋。
说得更形而上一点,这类人似乎大多集中在巨蟹座、金牛座、摩羯座、处女座等土象星座。他们没有太多浪漫,但绝对足够务实。他们总是希望在自己的家里尽可能地保持真实,这样才能感到安心。
这也让我们在疫情特殊时期能够未雨绸缪。
部分“供应品”清单
相比于大多数人为买菜问题而苦恼,我主要关心的还是疫情期间如何囤菜。
要保证蔬菜的数量和质量。
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买菜的经验和蔬菜的储存方法,有些方法是热心菜农告诉我的,我亲自试验过,非常有效。
首先说一下我的囤货经历:
1.可食用的食物:(米、面、油、蔬菜、蛋、肉等)
保障生活必需品肯定是最重要的,米、肉、菜都要囤,就算不是疫情期间,这些也是生活必需品,多买点没有坏处。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
自从又给家里买了一袋米,心里就踏实多了,这种安全感谁能体会呢?
2. 简单易做的调料:(火锅底料,咖喱块,老干妈,辣酱,油,盐,酱,醋)
这是我在上海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你看到这个新闻了吗?用一盒Lamer换三瓶Ganma。
在家做饭时间长了,很容易觉得烹饪方式很无趣,一遍又一遍的做同样的几道菜,今天炒莲藕片,明天炒西兰花,后天又炒莲藕片和西兰花。
这就是调味不足的直接影响。
如果有现成的、容易煮的调料,事情就明朗了。你可以试试干锅、炖菜、麻辣火锅,或者试试整条酸菜鱼。
大部分年轻人的厨艺都还勉强过得去,所以一定要有现成的调料,不然味道很容易变得单调乏味。尤其是咖喱块、老干妈、橄榄酱等调料,就算不会做饭的人也能做出来。赶紧囤起来,不容易坏。
3. 囤积喜欢但“无用”的东西(零食、护肤品、游戏、新厨具等)
现实生活中,单纯因为食物短缺而“饿死”很难,但食物数量的减少、无力购买的焦虑、生活质量下降带来的无聊感,都会加速抑郁症的发生。
因此,我们不仅要保证吃饱,大多数人还忘记准备一些额外的“好心情”
每天被迫待在家里陪孩子,很烦人。人烦起来,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循环】
总是准备好一些让你开心的东西。
比如:零食、酸奶、护肤品。吃东西会让人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悦。新的厨房用具会让你更想做饭。而对于女生来说,护肤品可以给她们一个心理暗示,让她们觉得自己“变好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这段时间,我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试了很多之前感兴趣但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产品。
难得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皮肤的状态,了解什么品类适合自己。
我爱玩,所以还准备了游戏机。朋友还送了我一款健身环大冒险游戏。在极度无聊的隔离期间,运动+游戏给了我不少解脱。
大多数人都在恐慌性地购买食物和蔬菜。即使食物和蔬菜充足,他们仍然会感到恐慌。但归根结底,这种不安的根源是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变化,你觉得你的生活质量正在下降。
如果你能感知到自己的生活品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还额外增加了一些新鲜的元素,就会最大程度地转移你的注意力,能够有效缓解“过度囤积食物”的自我强迫症。
亲自测试过,有效。
先说一下存储体验:
1.关于购物:
如果可以出门,就去市场买一周的食物,制定每周菜单,列出您需要的食物和数量。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在市场里花费的时间,还可以防止出现特意去市场,回家后才发现东西没买齐、漏买或忘买的情况。比如你想做土豆青椒炒腊肉,但切好腊肉后发现家里没有土豆和青椒了。
这种失败的感觉真是让人沮丧。
2、相比电商购买,现场选购对质量更放心。
正常情况下会比较好,但是最近封城期间,我对比了从电商平台买的蔬菜和从线下菜市场买的蔬菜,明显后者更新鲜。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0527/8c09b9918de3449781e68bdb31e451c7.png
疫情期间,电商平台的物流配送本来就困难,周转时间长,要么根本买不到商品,要么能买到的都是之前平台剩下来的货。
比如,我在家乐福小程序上买了两公斤多土豆,让快递员送货。
我在煮的时候发现土豆是黑色的,而且是空心的。
肯定是存放时间太长了。
疫情期间,电商平台蔬菜无法及时配送
导致疾病,不新鲜
3、向菜市场老板学习如何储存蔬菜。
如果买了很多食材,要注意保存方式,不然最后只会是土豆长得茂盛,菜叶枯萎腐烂,买得越多,扔得越多。
生菜还是绿绿的,多汁的~~
我把蔬菜分为几类:
叶类蔬菜、根类蔬菜、果菜、菌类、调味品。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专门问了菜市场的老板每种储存方法(这里已经解封了,我们可以自由下楼买菜了。
)
肉类:买整块肉时,可以按每餐的份量用塑料袋装好,直接放进冰箱冷冻。这样每次吃多少都可以。反复冷冻和解冻会导致肉很快变质。
蔬菜:千万不要清洗买来的蔬菜,也不要直接放进冰箱。
蔬菜店老板为了让蔬菜看上去更新鲜,经常会在蔬菜上洒水,泡过水的蔬菜放进冰箱容易结冻,用袋子包好的蔬菜在室温下容易腐烂。
正确的做法是:
不要将叶类蔬菜紧紧包裹,因为这样会导致空气不流通,蔬菜就会腐烂。
包好根部之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2周没有问题。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出这个图,这样看起来会更直观。
我也把用到的家用工具都带了,这样存放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水果、蔬菜、菌类
我亲身试验过,西红柿不宜放冰箱,放进冰箱后,西红柿皮会变硬,容易受冻,加速其腐烂。正确的做法是常温保存,但一定要将西红柿茎部朝下,防止水分蒸发。
但对于玉米、黄瓜等水果,这种方法就不行了,必须用塑料袋装好,压缩空间,再放进冰箱,否则很快就会起皱,无法食用。
菌类比较特殊,买回来最好立刻吃,如果要保存的话,要么晒干,要么用厨房用纸包起来,不要直接放进塑料袋里。
否则,其表面会因透气性差而容易很快腐烂。
至于其他根类蔬菜,它们非常耐用,可以以任何方式储存。
很省心。
不过我要补充一点,把土豆和苹果放在一起实际上会减缓它们的芽的生长。
太棒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
学会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提醒你的父母和家里的长辈。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我们确实不一样,所以我们确实需要更加注重信息同步。
毕竟,如果真的封城或者隔离,老一辈买东西、获取物资的难度会比我们年轻人更大。
以上经验和清单仅供大家参考,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储备,如果你还有什么觉得可以囤的必备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你的一个生活小技巧,或许能帮助到很多人。
最后真心希望这波疫情能早日结束,你我都不需要这份生存囤货指南。
对了,不得不说,我的隔离日记在微博上更新了,大家可以在微博上找到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