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9-28 18:31:53

姜文:商业片要让人看懂,商业电影赢在设计,心在云端,身在泥土最幸福

关于生产

1. 商业片必须易懂

“我这次拍的电影,你一定会看懂的!”人气很高、才华横溢,但赚钱的电影却很少的姜文,对曾与他合作过多次的制片人杜阳说了这番话。个性化导演也开始在市场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2、商业片胜在设计

商业电影制胜于设计,资金背后股东的设计、制作团队背后的电影元素设计、核心决策团队的设计、营销活动的设计、同期市场行情的设计竞争对手……简而言之,商业电影非常复杂。社会活动变量太多,向量叠加。一切都需要严谨的设计,才有更大的获胜机会。

3、“心在云端,身在泥土”是最幸福的事

拍电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一级实战经验的电影最好不要大量投入。身在云端、心在云端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看到的都是泥土;心在云里身在泥里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看到的都是阳光。

4、剧本是电影的DNA

一部成功的电影,70%是制作,30%是排期。而剧本是制作的核心,是整部电影的先天元素和DNA。任何努力都无法逃脱 DNA 设定的方向和基调。

5.修改了脚本

剧本被修改,特别是在中国。我们的造梦技术跟不上好莱坞,观众的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故事情节上。 《十月围城》的剧本历经了1270稿,也有人说是1310稿;宁浩电影的剧本修改了一两年才出来。

6. 电影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

我们总是不能讲好故事,这和我们老的叙事方式以及国产电影缺乏类型有关。任何东西只要打字就可以工业化。没有分工,就没有职业。编剧今天写爱情片,明天写战争片,就不可能有一个大师。只有专业高手很多,才能产生综合性的大师级高手。

7. 好莱坞已经很多年不讲故事了。

《2012》没有故事。 《阿凡达》是一些经典老故事的组合。好莱坞已经很多年不卖故事了。卖故事的迪士尼阳春白雪死了。

8、亲自实地考察

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剧本。拿着故事策划走到电影院门口,问问80后、90后观众喜欢什么!

9、拍电影首先要尊重电影。

制片人的态度是影片成功的先决条件。拍电影一定要有一种视电影为生命的态度。不尊重电影的人是拍不出好电影的。

10、优秀制片人必备的能力

1、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知道什么是社会所接受的主流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将无法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批;

2、要有高超的艺术判断力,否则你就无法选择一个触动大众心灵的话题。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剧本必须通过艺术判断和镜头切换能力来表达;

3、一流的市场运作能力。商业片是供上映的电影产品,不是宣传片,必须对投资商负责;

4、超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影片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力量,包括制作、营销、发行等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与数千人、数百人共同协作,从十天到几个月。一个大型的汽车团队完成了高水平的工作。

11.伟大的艺术是在特定的时间完成的。

电影制作确实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长期谋划、短时间内快速决策的闪电战。通常,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推迟一天,就要花费数十万元的制作成本,未来需要数百万的票房收入才能弥补。伟大的艺术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没有限制,但不保证效果。

12. 制作续集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在中国能把连续剧做好的人很少。有些人会看第一集,也能骗你看第二集。第三集就看你的真实实力了,所以国内几乎没有能做到第三集的。国外能做六集、七集是很常见的。

13、无需追求名人聚集

根据你的电影的规模,根据你的能力聘请明星。如果看起来是低成本类型,就不要聘请太多大牌,否则可能会赔钱却赚不到钱。

14.成年人想多看动画

“皮克斯的电影是给成人和儿童看的,国内一些公司只做儿童题材,可能会越来越窄,重写老故事也可能会遇到瓶颈。”河马动画创始人徐克谈及自己想要制作的动画电影。说这话的时候。

15.商业电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如果一部电影有5000人观看,它就是成功的。

16.从《疯狂的石头》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用你的大脑来掌握镜头的语言。有时你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起点。虽然好,但最好不要模仿。

17、没有必要花很多钱聘请大牌导演或编剧。

名导演、剪辑师太贵,但有时自编自导更能体现创作激情。

https://materials.cdn.bcebos.com/images/998036/aabb51c47836d80e9a15eea5f6490cd2.jpeg

18、跟随潮流注定会失败。

小成本的电影不一定能卖得好,但那些跟风的人,无论投资大小,几乎都注定会惨败!

19. 大电影是获胜的艺术。

小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大电影是运营商匹配资源的艺术。小电影满足一种内心的感受,而大电影追求商业回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

20、商业片和艺术片界限不明确

有些电影在国外很卖座,但在国内却被贴上“艺术片”的标签,无人问津。因此,电影可以按照成本来分类,但很难说清楚谁是商业性的,谁是艺术性的。其实,电影只要是面向观众的,就具有商业特征,能够打动观众的电影一定具有艺术价值。

21、“糖爹”和“组合拳”都会流行。

大片基本都是投资组合,好制作、好发行、院线强强联手等强大产业资本的趋势日益明显。

22.询问业内人士明年哪些电影会流行。

许多类型电影的趋势是资深电影制片人和影院经理所熟知的,他们每年观看数百部电影,每天评估票房。如果你花时间和他们一起喝咖啡,你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23、拍个“假大片”也不错

中国电影的投资成本短期内不会达到好莱坞的水平,但我们可以考虑拍一些风格、气势相似的“伪大片”,去掉一些动作场面,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还是很有文艺气息的。

24、“中级大片变大片”已成小趋势

发扬中国制造的山寨精神,能省就省,该花的特效制作费就该花。如果你把一部30到5000万拍成100到2亿的大片感觉的电影,人们自然会去看。近两年中型大片变大片的趋势十分明显。

关于放映

25. 调度的技巧和策略

上映后,考验电影人的是调整技战术的能力。目标是用最后一击击败对手。小策略有时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26. 日程安排就像拳击场

日程安排就像拳击场。狭路相逢,强者胜!

27. 如何选择时间表

为了安排日程,你需要了解一些孙子兵法和博弈论。

28、低成本拍摄是否一定要上映?

不,你可以将版权出售给互联网和音视频公司,并作为数字电影在电视台、航空公司、酒店等渠道播放。资质好的还可以直接去各大电影节。其实,不赚钱也有出名的方法。有兴趣投资商业大片但缺乏资金的人可以从这条道路开始。

29.数字技术是未来

拍电影的时候,还需要为未来做打算。数字技术绝对是电影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及早考虑。

关于资金

30. 投资电影的风险

投资电影风险很大,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投资呢?以2008年的中国电影为例。那一年总共制作了406部电影。每部电影平均投资在600万元左右。总投资24亿元。当年电影票房收入为43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约为25亿元。围绕此,整个行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1,2009年这个数字应该会略有改善;美国电影市场几十年前就做到了这一点,每投资1美元,可以收回4.25美元至4.75美元。不包括广告和衍生品。

拍一部电影总是有风险的,但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分散到足够多的电影上,你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找到那些回报高的制片人,专门投资几十个优质制片人的电影。例如,他们可以实现1:6以上的回报。这样把钱投入电影是非常经济的,中国电影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31.找到“合适”的钱

生产商寻求资金并尽量不从行业外部获取资金。第一选择是行业基金,比如出版社、影院等,因为他们的钱本身在行业内流通,后期可以收回;

其次,有来自相关行业的外部资本,比如广告公司;

再次,可以从现金流稳定、管理运营能力强的非相关行业拿资本,比如网络游戏公司;

在美国还有另外两个非常流行的渠道,即银行贷款和VC、PE资金。

32. 对投资者负责

如果制片人固守艺人的气质,拍商业片,投资人就应该取代他,对他说:“对不起,请对投资人负责!”制片人的“控”,就是懂得克制,把钱投入。管理好人们的钱,明智地花钱,明智地使用它。

33.对观众负责

https://m.ykimg.com/0541010866D686873953001353069E3C

艺术的事情属于导演,商业的事情属于制片人。但如果导演太以自我为中心,制片人就应该换掉他,对他说:“对不起,请对观众负责!”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让导演无法既是艺术家又是商人,最终会把导演累死。 ,这部戏也拍不好!

34.磨刀砍柴。

电影公司成功制作第一部大卖电影并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需要8至10年的时间,其中需要3至4年的时间建立各方面的关系并积累资源。

35. 你能用什么来说服投资者?

要知道,投资者是倒着算账的。要说服投资者,你需要依靠电影卖点的合理性和商业逻辑。

36.善用银行里的钱

银行贷款适合整体投资,银行可以帮你规范管理制度。

37. 投资者素质

如果制片人已经每天都在想着这部电影,那么投资人最好不要过多谈论昨天看的电影,除非投资人故意给制片人制造压力;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资源,协助生产者处理经营事宜。

38.如何花钱

财务透明度使一切都变得容易谈判。

关于营销

39.不要试图欺骗观众

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浓。不要试图欺骗观众。但什么是欺骗呢?每个制作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40.这部电影卖什么?

“张艺谋这个名字能卖两亿!”北京新画影公司董事长张卫平说。无论你的电影卖的是演员、导演、故事还是特效,你都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好。

41、营销要正气、出奇。

电影营销往往需要逆向思维,才能占据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42.观众统计

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电影的销售。 80%的观众主动进剧场,20%的观众主动进剧场。进入影院的观众中,80% 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电影,20% 则毫无目的。他们会观察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任何事情。 。

43.不要忽视营销的中期

营销关心的是一种动力。在后期制作到预上映的过渡时期,不成熟的电影人往往会忽视这个阶段营销的重要性,导致势头被中断。一旦中断就很难继续下去,到电影上映时影响会更大。折扣。 (反面教材《我的唐朝兄弟》)

44. 营销必须持续改进

营销是资源置换的艺术。它有三个境界:1.花钱办事,2.少花钱办多事,3.不花钱办事。

45、营销也要讲究道德。

烂片偶尔也能通过营销和运气获得成功,但要小心市场会惩罚投机者。

46.​​如何营销主旋律

营销前期要“高唱主旋律,低调做生意”;拍摄中期,高调宣传业务,吸引更多资金;最后就是回归主旋律,回馈社会。 (《建国大业》正面例子)

47. 危机公关

当一部电影采取一些非常规的营销方式时,风险极高,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一大批不关注电影的普通人。当社会出现负面情绪时,必须及时有效地发起危机公关,否则社会情绪会迅速蔓延。

48.营销精神

发布阶段,要坚决执行营销目标,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49. 营销的艺术

营销是一门舆论设计的艺术。你不能让观众提前知道剧情,但一定要吸引他们去看。

50. 新的营销要求

“只要营销人员告诉我他们有什么新方法,我就不用看旧方法了!” ——姜德福,中影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姜文:商业片要让人看懂,商业电影赢在设计,心在云端,身在泥土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