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出版公司新书失明症漫记:一场类似失明症的瘟疫,我们该如何应对?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因为现在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失明瘟疫,我们称之为白眼病,因为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巧合,为了阻止随着疫情蔓延,政府希望所有公民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并与政府合作。曾经患病的人会住在一起,与病人有过接触的人会到别处居住。虽然他们分开住,但彼此却很亲近。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政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我们也希望本通知的受众是守法公民,也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抛开一切个人考虑。自己被隔离是对整个国家的支持。”
在此列表中,也许应该添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也译为《最后的日子》)。
评分:8.4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本书所展现的未来世界也是灰暗惨淡的,是人类社会的“末日”景象。
那时的政府似乎已经退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每个大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大院”,里面有实验室、宿舍、学校、医院、商店、色情场所等,并有自己的警察。这就像一个国中之国。
生物工程似乎是小说中唯一的科学技术。所有疾病都可以根除,但制药大公司却不惜研制病毒并秘密传播,以保证人们继续购买药品。如果有人试图揭露这个阴谋,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文学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蔑视,只有科学技术(实际上只有生物工程)成为了天之骄子。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在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的趋势的象征。
随着冷战的结束,20世纪的记忆在多重被遗忘的政治中褪色,瘟疫被反复“上演”为一个全球性的事实:首先,艾滋病揭示了曾经由动物携带的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感染人类,进而家禽流感、口蹄疫造成反复影响,而2003年非典的爆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灾难片中鼠疫作为灾难的重要性。类型。
然而,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发生了。
20世纪下半叶,以瘟疫为主题的灾难片通常被设定为某种人为灾难:可怕的病毒来自用于生物战目的的军事实验室或大型制药公司的非法活动,以制造巨大的损失。利润。影片中孤独的英雄必须以卑微的血肉与动力机器对抗才能生存。在灾难成为人性之恶的大暴露的背景下,同样为了一己私欲而出逃的主人公,也有了展现他的利他主义和人性光辉的时刻。就像他的建筑作品《卡桑德拉桥》一样。因此,灾难片这一分支承载着社会批判(当然还有安慰)的特定功能。
但到了21世纪,这类分支之前的设定大多都变成了未知的病毒和无名的入侵,只能称之为不可抗力或者天灾。因此,故事除了勾画专业人士的职业道德:前线医疗、病毒、病理学家、流行病学家、WHO专家之外,只能像日本ACGN《世界大赛》那样,以人类浩劫作为爱情故事的底观。其中,偶尔会引入生态灾难的主题:人类无休止的开发和消费欲望如何驱使茂密森林深处的动物进入人类聚居区。但这更多的是一种轻量级的叙事噱头,而不是文明反思的开始。这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愤世嫉俗或一种无力感,而不是一种早期警告。
当我们处于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当下持续紧张状态时,当我们在中国这个正在从病毒噩梦中醒来的地区时,我们或许可以提出关于“病毒电影清单”的问题。 ”。当我们从灾难电影类型中获得娱乐时,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娱乐? 90-180分钟,实惠的心跳?潜意识里索取娱乐圈给予的某种承诺和安慰?或者说这是一种发起自我质疑和改变的方式?
人们说,我们人类社会一定能度过这场灾难。灾难过后,一切都会不同。会有什么不同?因病毒而断裂、瓦解的全球化链条及其灾难修复?还是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思?是否有可能从这里开始,改变一些东西——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想象的道路,我们——你和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和世界的组织和方向?
我们经历过灾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电影和瘟疫
1、《第七印》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十字军骑士东征归来,途中遭遇了黑色死神。当时欧洲瘟疫肆虐,骑士充满疑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死亡的本质是什么?骑士决定和死神赌一把,如果他输了,他就让死神把他带走。游戏过程中,骑士继续着返程,一路上所见所闻逐渐解答了他心中的疑问。
该片于1957年获得第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片中骑士与死神对战的场景堪称经典。
戴锦华点评|
一部极其经典的欧洲导演电影或艺术电影。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杰作。影片最后,地平线和天幕下的死亡之舞无疑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定格时刻。
瑞典电影艺术家伯格曼的早期作品据说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导演将13世纪结束的十字军东征、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瘟疫、15世纪的政治迫害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黑暗的欧洲“中世纪”风格画作。逐渐展开的是十字军东征归来、与死神同行的骑士安东尼·布洛克(马克斯·冯·赛多饰)的归家之旅。主题是伯格曼自己对《上帝之死/上帝之死》的变奏:上帝是沉默的。当死神在大地上徘徊,以瘟疫之名收割生命时,“神的沉默”对于骑士来说意味着生命的荒诞和死亡的虚荣。其中,骑士和乡绅构成了伯格曼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潘萨,而骑士、乡绅、死神的“队伍”则对应了商队中的约瑟夫和米娅一家:死神/沉默对应到了世俗版本的神圣家族的存在。
黑白画面呈现出一定丰富华丽的视觉效果,移动的镜头捕捉到了古典艺术的线条与构图之美。光与影、黑白、道路与心态,影片实现了某种极致的表达。
(扫雷:不适合非欧洲艺术电影观众。尽管你错过了一些东西。)
2、《威尼斯之死》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改编自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同名小说的获奖影片。
1911年,德国作曲家阿申巴赫满怀悲痛来到威尼斯逃避现实。当他遇到美丽的男孩塔齐奥时,他的脸就像一座希腊雕像,让他浑身颤抖,陶醉其中。后来,威尼斯被霍乱瘟疫笼罩,阿申巴赫却不愿离开,为了能再见到塔齐奥一面……
戴锦华点评|
意大利电影艺术家维斯康蒂的晚期杰作之一。世界电影史名片。即使在维斯康蒂自己的作品中,《威尼斯之死》也算得上是一部极端的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无情节的电影。整部影片,只有目光徘徊、追逐、狩猎、后退、相遇、交集。长镜头构成了电影史上场面调度的华彩乐章:充满了强烈的欲望和对美与艺术的哲学思考,令人几乎窒息。力量碰撞、交融、剥离……理性还是情感,精神还是肉体,迷惑还是诱惑,猎杀还是困住。其实有没有瘟疫并不重要。充其量,它提供了“生与死”的背景。 “不纯、不纯”的衰老在完美的青春面前瓦解?美少年结束父权制的时刻?
+Mann +,添加早期法国印象派绘画,也许还有一点戈雅时刻……欧洲的“日出印象”?还是日落?古典悲剧还是艺术之死?
(扫雷:不适合非欧洲艺术电影观众。尽管你错过了一些东西。)
3、《卡桑德拉桥》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名逃跑的恐怖分子袭击了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总部的故事。在逃亡过程中,他不小心将实验室里的肺鼠疫细菌传播到了火车上。国际警察试图摧毁火车以掩盖丑闻,但火车上的乘客没有尝试。帮助自己...
该片于1976年上映,由于是在冷战时期拍摄,除了歌颂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外,影片还带有一些政治隐喻。该片的拍摄手法和经典场景被后来很多灾难片模仿和致敬。
戴锦华点评|
欧洲多国合拍大片,汇聚一代超级影星。 《卡桑德拉桥》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欧洲特有的一个亚类型:政治电影(国际政治黑幕、普通人陷入无端处境、铁血权力机器对抗正义良知,后者不一定会赢、自由左翼(语气),却意外地被塑造成一部病毒国际灾难电影,快速移动的封闭火车空间、桥梁、死亡倒计时、人性试剂记录……所谓的三个统一——一部经典戏剧——风格的剧情结构,细致而紧张,今天看电影还是能让人感觉很充实,至少我们可以再次见到索菲亚·罗兰。
4、“极度恐慌”
剧情简介|
又名《恐怖地带》,一部大牌云集的电影,1995年在美国上映,并获得第22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片提名。
影片讲述了十多年前在非洲扎伊尔莫塔巴山谷的雇佣兵中爆发的一种神秘致命病毒,以及前去调查的美国军事专家将其消灭的故事。故事从一只偷渡到国内的宠物猴子开始,讲述了一场瘟疫在美国小镇蔓延的故事。军事病毒专家(达斯汀·霍夫曼饰)寻找病毒的来源,却发现了背后的阴谋……影片中的病毒借用了埃博拉病毒的一些特征,营造出悬疑的氛围,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电影。
戴锦华点评|
与数字技术、ACG图像、漫画超级英雄电影相比,它是一部老派的好莱坞灾难电影。饱满、紧凑,恰到好处的煽情和催泪。影片以正文的双线平行蒙太奇剪辑开场,营造出一种致命威胁的稳定心理张力。随着事件、叙事和剪辑节奏的加快,名副其实的“最后一刻救援”终于实现了,个人英雄和人性的光辉击败了权力机器和阴暗的政治。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的形象和演技让他想起了自己获得双座奥斯卡奖并获得61个美国和国际表演奖的辉煌岁月。
5 《十二只猴子》
剧情简介|
1996年,人类社会遭受病毒袭击,造成50亿人死亡。少数幸存的人类被迫生活在黑暗的地下城市中。影片的故事开始于2035年,由幸存者组成的人类社会科学家怀疑是一个名为“十二猴子军”的组织制造并释放了病毒,于是派出囚犯——“志愿者”穿越回1996年,以求获取病毒样本用于开发疫苗或药物,使人类返回地球世界。詹姆斯·科尔(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时间旅行由此开始。
该片荣获第22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片,并入围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布拉德·皮特凭借杰弗里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同时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多项奖项提名。该片翻拍自法国著名短片《堤防》,借用其时间旅行的概念,以病毒作为影片背景。对于结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戴锦华点评|
20世纪国际电影极客特里·吉列姆的一部有趣的电影。它将科幻时间旅行、赛博朋克、荒原想象、灾难/动作惯例和邪教风格的图像结合在一起,形成吉列姆风格的美味大杂烩,其中有黑暗的童趣、可怕的噩梦、奇异的形状和深情的情感。 。对于习惯了好莱坞式流畅多变的观众来说,口味有些重了。但这比大多数好莱坞病毒灾难电影有趣得多。如果你已经熟悉了布鲁斯威利的温柔,那么布拉德皮特在这里的表现确实令人惊叹。
至于导演特里·吉列姆,一个古灵精怪的老顽童,一个行走的“墨菲定律”,一个青年时期逃离美国、晚年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疯子,他的所有作品都可以推荐。
6、“盲目流感”
剧情简介|
该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何塞·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中译本)。故事始于一名司机突然失明。后来,更多的人因病毒失明,排队寻求眼科医生的帮助。整个城市陷入了对致盲病毒的恐惧之中,所有盲人都被关进了废弃的精神病院。 ,戒备森严……
戴锦华点评|
典型的经典改编。 “电影的故事无法讲述,但杰作却悬挂在我的面前。”萨拉马戈的故事固然感人至深,演员们的表演也值得称赞,但《盲流》面临的不仅仅是将著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的病毒攻击令人目眩。因此,电影这种视听媒介如何再现盲人的世界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与娄烨在《按摩》中自觉而有价值的尝试相比,这个因素似乎根本没有进入《盲流感》主创团队的意识中。所以,这只能是一部精神上值得称赞的电影,而艺术上却并不值得称赞。但如果它成为吸引大家阅读、重读原作的指南,也并不会辱没它的使命。
7、“受感染的岛屿”
剧情简介|
影片以日本不明病毒袭击为背景,讲述了医护人员为了拯救日本免受病毒威胁而勇敢抵抗疫情的故事。
本片以医生和护士作为描写的主要群体。人物刻画细腻,情感细腻。这是一部主旋律的日式电影。
戴锦华点评|
在低迷的日本电影业中难得一见的大制作。它有意识地将好莱坞病毒灾难片的套路与日本青春偶像剧的元素结合起来。妻夫木聪和李丹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对我来说,震撼的是疾病源头的场景:凶猛的丧尸电影风格,温暖的灯光下,临终者的相互拯救。幕后是全球生产物流链和跨国公司的消灭“措施”。
其中,关于日本的“选择”和“诅咒”/“天罚”的段落,偶尔让我想起全球化和灾难面前的国家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早期将瘟疫灾难片构建为全球视角的电影制作实践。
8、《传染病》
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内席卷全球的故事。影片从第二天开始,贝丝从香港出差回国后突然病逝,医生开始调查真相。然而,同种疾病的患者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出现,病毒迅速传播,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这是一部众星云集的灾难片。剧情穿插多条线索,包括传播特殊药品牟利的虚假消息、抽奖疫苗等。直到影片最后第一天的剧情出现,病毒起源之谜才被解开。
戴锦华点评|
导演索德伯格的名字已经说明了很多。好莱坞一、二线导演。制作一部拥有全明星演员阵容的商业类型电影永远不会失去乐趣。这也时刻体现了PC的自省意识。
该片的豆瓣评分近期从6.8分上升至7.0分,因为观众发现故事情节与新冠病毒的传播“惊人相似”,口碑震惊其“有预言性”。这可能不值得研究。一方面,虚构的故事显然是基于2003年的非典。另一方面,好莱坞在想象灾难的意义上总是领先于现实。迄今为止,最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在好莱坞灾难片中能找到的“先例”不下5至10个。相反,我们应该问自己,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该怎么办?对我来说,这涉及到另一组问题:今天我们有什么娱乐?什么是电影?
影片的一大亮点无疑是超级全明星阵容。看看最琐碎的灾难/犯罪片就知道了,同样由格温妮丝·帕特洛主演的序幕中死去的《零号病人(已故者)》。可见其阵容之壮观。
9、“流感”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猪流感”病毒爆发期间,消防员江志久和女医生金仁海踏上了寻找病毒宿主的旅程,沿途发生了一系列故事。人们在为避免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拼命逃离的过程中,遭遇了政府对感染者的破坏性对待。普通民众的善良和伟大与政府的冷漠和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部影片节奏明快,画面震撼,很好地再现了灾难电影中的恐惧、温暖和希望。
戴锦华点评|
韩国类型电影。它有好莱坞制造的娴熟套路、紧张刺激,同时也有好莱坞失去的丰富活力。后者无疑来自于某种仍然自信的批判边缘,相信良知、正义和人民自救的力量。
对我来说,正是这部不起眼的韩国类型片,连同《恐怖现场》、《雪国列车》等其他更美的韩国类型片,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韩国电影人的愿望和抱负:立足。土生土长的,意图从好莱坞接手。而他们踏足好莱坞的特权领地,复制和改写的力度来自于韩国自身的历史和政治实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