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报告2024发布,剖析人工智能发展特征与优势
近日,中国发展出版社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出版了《中国发展报告2024》。该书不仅记录了 2023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还收录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影响》一章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该书认为,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计算机系统感知、认知和做出类似于人类智能的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四大技术和经济特征。
首先是第一个能够以自组织和自我强化的方式高速迭代的颠覆性技术。
二是具有较强赋能能力的“基础”和通用技术。大型模型可以将知识生产的边际成本降至零。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本明显低于互联网、固定电话等历史ICT技术,其更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开源特性可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商业扩散,从而刺激多个工业部门的“二次创新”,大大提高生产力。
第三,垄断非常强,“赢者通吃”的局面正在形成。大模型训练的参数数量、数据集和算力不断扩大,功能呈指数级增长,其通用性的叠加将导致“强者永远强者”和“赢者通吃”的效果,技术领导者的市场地位将难以撼动。
https://img1.baidu.com/it/u=4199417676,46804971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四是“黑匣子”特征突出。AI研发涉及广泛的复杂学科,即使是设计智能模型的研究人员也无法完全理解当数据和算法交互时,机器是如何被赋予思考方式的。尽管已经有大量研究关注 AI 的可解释性,但尚未出现通用的解决方案。深度学习等技术使大型模型能够形成数万亿个参数,但研发人员难以准确调控内容生成过程,这对人工智能的治理能力构成了挑战。
该书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首先,数据、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率先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并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其次,大模型之外的新技术路线将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的技术赛道和产业生态尚不成熟,优势技术路线或将被取代。第三,将加速与其他前沿技术的融合,催生更多新的科技赛道。例如,先进制造、生命科学、量子计算机、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催生了通用机器人、类脑智能、精准医疗和智能合约等具身智能等新赛道。
该书将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优势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各大人工智能的消费潜力巨大,行业应用场景广阔。中国拥有发达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规模庞大、范围广泛、多层次的消费市场,是模式创新和商业繁荣的重要基础,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度很高。同时,中国制造大国优势突出、应用场景广阔、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和最大的制造业附加值,具备率先推动和引领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垂直应用的有利条件。
二是科技基础比较齐全,技术跟进能力强。中国的科研体系规模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论文发表、引用和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45%的大学毕业生是理工科人才,在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突出的规模优势。科技型公司数量庞大,企业和研发机构普遍有能力跟上全球科技巨头的研发进度。
https://img1.baidu.com/it/u=1363996140,190890576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第三,智能基础设施引领,经济智能化升级具备良好条件。截至 2023 年底,中国计算中心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它是电信和绿色电力基础设施的全球领导者。数据资源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该书建议,中国的人工智能政策可以基于“发展先行、守底线、应用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长期专注于加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记者 金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