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通 CRM 改造项目:移动端掌厅 APP 跨平台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背景卫通CRM转型项目需要开发一款涵盖网上营业厅(网页版)主要业务能力的移动APP。项目整体开发周期短,要求支持多平台(IOS、、H5等)。每个平台都需要相对一致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多终端、多尺寸设备的适配效果以及SDK接入成为痛点。引入跨平台(混合开发)框架势在必行。
2、移动跨平台技术的演进
过去,最早的发展以.但它是一个非常重的控件,很容易导致内存问题,并且在其上显示的复杂UI的性能并不理想。 JS和代码之间的通信需要上下文切换,这会降低一些性能。
示意图
直到技术革命性的引入,我们才能够把组件放在一边,转而用它们来桥接,将 JS 调用转换为调用,只牺牲一小部分 API 转换的性能。这是跨平台开发的一大进步。框架的构建思路由此而来,Vue深度定制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渲染性能和用户体验,而其采用的VueJS通用语法也解决了React平台之间代码差异化过大的问题。需要更多本土知识。
反应及示意图
3. 框架介绍及应用
1. 什么是
uni-app是一个使用Vue.js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的前端框架。开发者编写一套可以编译到IOS、H5、小程序等多个平台的代码。它由( )公司推出、运营和维护。
2. 为什么是
与其他移动跨平台框架(如//)相比,在跨终端流畅性、扩展灵活性、性能体验、周边生态、开发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跨终端数量大:一套代码编译后可发布到iOS、H5、小程序等多个平台,跨终端流畅度高,应用显示效果接近一样,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这是相对于其他跨平台框架的最大优势。
(2)优秀的性能体验:是一个体验更好的框架,加载新页面速度更快。并且App支持weex原生渲染,可以实现更流畅的动画效果。相比之下,其所依赖的框架的性能有所欠缺。
(3)生态系统开放、丰富:微信插件市场集成了近千个第三方插件,各种轮子随时可用;同时,由于微信的接口API采用小程序规范,因此微信生态的各种SDK可以直接使用跨平台App。相比之下,React框架的社区活动和文档相对有限。
https://pic3.zhimg.com/v2-eab3b9ba1cd3551c263e3e97ff70ff56_r.jpg
(4)开发成本低:以前由N个平台开发人员(IOS//H5)完成的开发任务,现在采用通用的前端技术栈来实现,研发、维护、测试成本均大幅下降。
同时,该工具组合可以消除终端调试、可视化创建项目、可视化安装组件和扩展编译器。开发人员的开发体验也变得更好,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编写代码。
3、功能框架示意图
在跨平台组件(图中绿色部分)的基础上,还支持特定平台下特殊功能的定制开发。通过引入平台的个性化UI组件或通过条件编译调用专有API,可以实现单个平台的定制化需求,而不影响或干扰其他平台。
4. 应用程序生命周期
支持以下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函数:
函数名
阐明
uni-app初始化完成时触发(全局仅触发一次)
uni-app启动时,或者从后台进入前台时,显示
当uni-app从前台进入后台时
5.使用方法
(1)下载开发工具:
应用程序开发版本:
(2)安装并打开IDE后,点击工具栏中的File->New->
(3)选择uni-app,输入项目名称,如:uni-test,点击创建,应用创建成功。点击模板中的Hello uni-app即可体验官方示例。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6.cache.netease.com%2Fgame%2F2012%2F7%2F29%2F2012072917360748ed8.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4) 进入工程,点击工具栏上的运行 -> 运行到浏览器/真机上运行/模拟器上运行。您也可以选择小程序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运行。
(5)项目目录结构
6. 开发规范
(1)页面文件遵循Vue单页面组件规范,Vue中的结构仍然使用三个顶级代码块
#%E7%AE%80%E4%BB%8B
(2)组件标签VUE通用模板编写方式,用IOS或原生UI控件编译渲染
(所以不能使用标准的HTML标签,并且要尽量避免JS对DOM的操作)
(3)接口能力微信小程序规范,接口地址前缀由wx修改为uni
(4)样式控制:使用upx作为尺寸单位,指定屏幕的底宽,使用flex布局
%E9%A1%B5%E9%9D%A2%E6%A0%B7%E5%BC%8F%E4%B8%8E%E5%B8%83%E5%B1%80
4. 总结
任何框架首先必须服务于实际的业务需求。技术的选择还必须根据研发团队成员的技术方向和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项目建设来说,没有最好的技术框架,只有最适合的技术框架。总体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移动跨平台框架,无论从UI表现力、性能体验、生态成熟度上都经得起推敲。自推出一年多以来,已获得业界认可。他们的知名度也比较高,反馈也不错。它们更适合这个项目和产品短、扁平、快、组件化、小而美的时代,所以我推荐给大家学习和应用。
点击箭头处的“蓝字”即可关注我们!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