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818 发表于 2024-10-2 19:33:46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印发,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宁政办发6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局,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11 月 29 日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性强、专业性强、与产业融合度高。它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行动方案制定的。

一、总体要求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创新的实际需求,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协同、生态培育、品牌打造”,推动产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优质服务供给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重大战略,构建新的经济体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该形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3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约56%。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规模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集群化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集聚区和示范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直接面向制造业的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制造业更加突出。加快建设“全国服务业经济中心”,打造全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领军城市”、长三角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示范城市。

——特色优势显着扩大。打造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4-5个在全国和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千亿级产业,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云计算、大数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协调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加快产业链优化整合和产业流程再造、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增强制造业社会化、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并具有优化的结构。

——载体布局显着优化。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开发区(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等载体,形成3至5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造50个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5个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两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品牌效应显着增强。培育10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知名企业品牌,培育50家左右“两产”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三、重点领域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效、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系统。

(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高能服务业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创新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态发展水平。孵化、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检测认证。加强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培育,支持各区(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和特色基地。到2023年,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万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现代金融。加快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引进总部型、功能型、国际化金融组织,着力提高金融集聚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绿色金融、自由贸易金融,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高地。到2023年,东部地区重要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0亿元。 (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314%2Fea03868ej00sab89e0012d200g5009yg00f8009d.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信息技术服务。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地理信息、数字创意等信息服务业,加快数据资源利用化、资产化、数字化进程。资本化,积极布局量子通信、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南京软件产业公共服务赋能云平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协同研究基地等高水平公共平台发展,做大做强“一谷两园”,建设徐庄、建业、鼓楼、百度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交错发展的专业化软件园区,如夏高新园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等。到2023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重点软件相关企业达到4500家以上,推动高水平中国软件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引导功能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商业展览。以丰富业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品牌策划、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信用中介等专业服务业。加快培育自主会展品牌,支持新街口等10个高端商务区和江北、南方新城等8个总部经济集群建设,建设河西、江北新区等4个高水平法律服务园区。到2023年,全市主要专业场馆举办展览项目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其中3万平方米及以上展览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贸促会)

——现代物流。加快复制推广先进供应链模式,全面推进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降本。围绕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推动“物流+先进制造”、“物流+现代商业”、“物流+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空多式联运、江海直达等交通方式,加强综合性、专业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南京龙潭综合物流园、南京龙潭综合物流园等“7园+12”。六合中孚智能冷链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中心”物流节点体系。到2023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达到2个、6个,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15家。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 人力资源。围绕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发展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中高端业务业态。整合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资源,打造“一园多区”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筹建。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发展一体化服务模式,培育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专业化企业。到2023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收入接近300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100家。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发挥产业协同优势,鼓励新型制造服务业融合创新

——工业互联网。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链和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四大体系、识别、平台和安全,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技术、应用、服务三大生态系统,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培育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旗舰产品和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载体。到2023年,推动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标志解析节点大规模推广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特色+专业”平台系统。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云计算与大数据。加快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国家数据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平台在南京设立,重点发展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安全、数据流通等大数据服务标准化进程有效赋能5G和内容分发网络,率先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支持大数据在教育、医疗、金融、政务等领域应用,推动数据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到2023年,建成两个集聚效应明显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引进培育10家以上年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节能环保。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管理服务业,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合同等服务模式减碳管理及低碳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程咨询、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节能审计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汽车、纺织、家电等生产销售企业,利用配送、安装、维修等渠道发展逆向物流,开展回收服务。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分选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强化废旧家电、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处置能力,提高废弃物附加值。加工产品。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 知识产权。放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载体引领效应,培育企业检索、审查、导航、布局、运营、维权、涉外服务等高端知识产权增值服务市场。深入推进江宁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集聚开发区建设,支持江北新区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发展。到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机构数量达到800家以上,国家级品牌服务机构数量达到20家以上,服务机构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四、重点任务

实施三年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六项行动”,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融合转型、实体培育动力、要素集聚增效、品牌建设”等举措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品质提升、场景共创、共享”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一)数字经济创新赋能行动

1.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强数字赋能,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推动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加快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数字产业圈建设,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中国(南京)智慧谷,打造南京国家数字产业标杆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紫东核心区等高端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推动数字产业领域研究应用。围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高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芯片、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开源框架等领域,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上下游企业和高校与高等院校开展联合研究。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

2.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据赋能智慧”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引领全国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企业。加快5G行业场景应用建设,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可复制、可推广的5G行业应用案例,打造应用示范标杆。推进滨江5G产业集聚区等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建设。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推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综合产业平台、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基地等一批无人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精密传感与测量等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提高高端智能装备自主研发水平。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二)产业融合试点示范行动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开展产业集群一体化和集聚区域发展试点,横向整合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仓储配送、检测认证、售后维护等环节的共同服务需求,优化技术结构和组织架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开展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试点,鼓励制造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支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拓展解决方案、金融服务等。租赁、个性化定制、品牌授权等增值服务推动制造企业从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到2023年,培育约55个“两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其中省级标杆约15家。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拓展融合。推进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华东(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积极推动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发展农村金融、涉农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农业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支持“苏农云”建设,鼓励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实施推广原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农产品“三品一标”电子认证,构建源头可追溯、过程监控、去向可追溯的电子认证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3.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渗透和融合。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子行业交叉渗透,大力发展“科技+”、“信息+”等综合服务业,推动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互联互通发展,物流、运输、邮政快递。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充分发挥平台、枢纽服务企业带动作用,共同打造“平台+模块”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三)企业实体分步培育行动

1.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国际化经营,增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支持龙头骨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规模化、服务专业化、功能系统化发展,打造一批连锁化、平台化企业集团或创新发展联盟。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延伸,增强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力和辐射带动力。到2023年,培育10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https://www.haishu.gov.cn/picture/-1/240220165435253589.jpg

2.支持重点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总部企业发展裂变计划和凤凰引智计划,引导地方企业加快提升发展能力,鼓励大型企业将在南京的办事处、分公司等非法人机构升级为具有高端功能的总部企业,如:决策、管理、研发、投资。 ;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有企业、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优势突出的总部企业。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平台,促进市场机构与企业对接,完善分行业、分层次、分地区的拟上市企业数据库,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到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55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鼓励创新成长型企业快速崛起。围绕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库,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大的“独角兽”“瞪羚”企业,支持中小创新成长型企业运用关键技术、数据资源、营销网络等独特优势,成长为小众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到202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专、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聚力提质增效行动

1.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水平。以优化服务功能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加快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程。依托优势区域和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聚集、业态深度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导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服务业企业集群。到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约50个,其中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示范区约25个。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发展。加快南京高新区、新港高新园区、江宁高新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深化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使南京生物医药谷、中国(南京)软件谷、东部地区做大、做强、做优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南京金融城)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板块。围绕南京片区、紫东片区、自贸区南片区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批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示范区布局并扩展。依靠国家机场经济示范区,我们将扩大机场枢纽的能力,并建立许多智能物流,商业展览和其他集群示范区。符合国际服务标准,我们将增加政策支持,以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品牌建设和元素加强元素,并实施许多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和升级项目,例如研发和设计,质量认证,检查和测试以及信息服务。 (负责部门:市政行业和信息技术局,市政科学技术局,市政运输局)

(5)服务标准品牌建设动作

1。改善生产者服务的标准系统。促进将标准系统建设扩展到生产商服务领域,鼓励生产者服务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加强本地(集团)的发展和促进标准。专注于促进生产者服务领域的标准系统的构建,例如金融技术,智能物流,商业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积极促进服务行业标准化演示项目,建立服务行业标准化飞行员演示单位以及逐渐促进标准系统与国际标准的集成。 。到2023年,生产者服务行业中更有利的行业将实施服务标准化,通过标准化飞行员促进质量改进,并努力获得两名新的国家标准化飞行员的批准。 (负责单位:市政市场监督局,市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在生产者服务行业中建立一个行业品牌。专注于有利的领域,例如软件信息,金融,技术和物流,在中国建立一个著名的软件城市,并在东部地区建立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建立了高质量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平台,例如紫色山实验室和南京智能山谷,并在高水平,国家机场经济示范区和其他平台效果的高水平港口型国家物流中心增强。支持服务行业企业在开发独立品牌,指导企业以注册和标准化商标和商品名称的使用,创建许多具有强大竞争力和高额价值的知名品牌,并促进企业以从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中转变为参加高质量的竞争和品牌竞争。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组织和地方政府在培养和塑造服务品牌,建立行业的基准和服务模式,并促进区域和国际品牌发展。上海,广州,深圳和苏州等基准城市进行了深入的基准测试和差距调查,加速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国内外地区的整合,并改善了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以及标准化,标准化以及标准化,以及关键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负责单位:市政市场监督局,市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政科学技术局,市政工业和信息技术局,市政商业局,市政交通局)

3。改善生产服务质量管理系统。改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指导企业加强综合质量管理,建立服务质量自我评估和公共承诺系统,并主动发布服务质量标准和质量状态报告。改善质量和安全报告验证和协作处理系统,并改善系统,例如披露质量监督和检查结果,质量信用记录以及强迫撤回严重不诚实的服务实体。支持在金融,运输,高端业务和其他行业中构建质量监控能力,并鼓励建立行业质量和安全数据库。增加与质量信用评估评估相关的宣传,培训和指导,促进该市受监管的企业进入省级质量信用基本信息数据库,并添加一批新的江苏省质量信用评级A级别A级别A级别和高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负责单位:市政市场监督局,市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6)方案应用程序链接创建动作

1。创建生产服务应用程序方案。加快新兴技术手段的渗透,例如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中的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商业服务,能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服务,充分的生命周期管理和其他领域,并创建许多生产服务行业的在线应用方案。依靠高质量的科学和技术创新空间和生产商服务行业集群,我们将促进国有企业,专业机构,领先的企业以及大学和大学,以形成共同的运营实体,在公园内发布面向市场的资源,以及介绍许多科学研究,信息交流,技术孵化,专业服务提供商和平台企业,例如供应链管理,创建了高质量运营商授权生产服务的应用程序方案。鼓励企业探索生产,制造,流通和其他链接的体验价值,使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来创新体验模型,并开发新兴的在线和离线体验服务。 (负责单位:市政工业和信息技术局,市政科学技术局,市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产生共享服务创新能力。在生产和制造的各个方面收集零散的空闲资源,实施灵活的匹配和动态共享,并提高分布式资源利用的效率。加快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的开发,培养共享的制造,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并促进制造业中资源和价值共享的有效利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享,建立通用的技术服务平台,例如电子设计自动化和制药研究和开发,探索新的服务供应模型,例如人群企业家精神,众包和众筹,并促进知识和技能资源的最终整合。通过远程教育模型来支持大学和大学,领先的企业等,以开发在线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其他共享服务。促进物流资源的共享,并大力促进综合的仓储和分销服务。 (负责单位:市政行业和信息技术局,市政科学与技术局的市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全面发挥着纽约市联合会议机制的协调作用,以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生产商服务行业发展的整体协调和关键促进,并协调和解决生产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服务行业及时。每个关键领域的领先部门必须根据劳动分工制定特定的实施计划,并完善政策和措施;每个地区(开发区)必须根据实际工作组织和实施行动计划中的关键任务,政策和措施,并构成整体协调,劳动和协作分工。多方连锁生产服务行业的工作系统。

(2)优化政策系统

为了关注生产者服务行业关键领域的因素的需求,我们将加快目标工业政策指导系统的构建。优化建筑土地供应结构,并鼓励工业企业使用现有的房地产和土地来建立新的工业以及新格式的建筑项目,例如生产者服务,创新和企业家平台。在国家,省和市政一级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工业发展和现代服务行业中,协调并充分利用了特殊资金,以支持生产商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及集群地区的建设。全面实施新的人才政策,探索灵活的人才介绍模型,遵守人才介绍和培养的同等重视,并改善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

(3)实施项目支持

建立一个针对生产者服务行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项目储备和数据库的关键项目数据库,并根据年度关键项目计划促进实施。建立一种定期项目计划,咨询促销以及跟踪和有效性的机制,以确保尽快将关键项目投入生产,以提高效率并增强生产者服务行业的开发势头。为了关注生产者服务行业的开发的关键领域和特殊行动,我们将计划并保留许多早期项目,以争取更多的生产者服务行业项目“在盘中”。

(4)改善统计监控

根据国家“生产者服务行业的统计分类”(2019年)的标准,建立和改善了适应工业转型,升级和开发需求的生产者服务的统计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加强对服务行业运营的分析,并定期发布相关的统计信息以及监视和分析报告。建立一个评估和评估系统,以针对生产者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督和评估,并将生产者服务行业的发展纳入城市,地区和集聚的评估,突出显示质量,效率和服务生产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印发,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