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炎帝号太空组合体:节俭思维下的太空瑞士军刀
“‘万年炎帝’太空综合体确实有一座小城市那么大,其体积相当于两艘巨型航空母舰,可以让5000人同时居住在太空中。当综合体处于旋转重力状态时,国家,甚至还有一个游泳池和一条小河,可以说是当今航天工作环境中独一无二的奢侈品,但事实是,“万年炎帝”是中国航天事业一贯思维的结果:结合起来。万年炎帝将太阳系中的所有太空探索功能集中在一个结构中,虽然一次性投入巨大,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经济的。可以作为地球上的空间站,在不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可以轻松移至绕月轨道或进行星际探索飞行。其规模之巨大,相当于将一个研究所搬到了太空。在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它比西方众多而小巧精致的航天器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著作《全波段封锁与干扰》中对中国研制的巨型飞船“万年炎帝”号的描述。
这部科幻小说想象了北约对中国发动战争后的场景。面对军力比我们强数倍的北约军队,在战争即将失败的最后关头,主角庄宇驾驶“万年炎帝”冲向太阳,导致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磁波信号。人类回到马可尼之前的世界——“夜晚,即使在赤道地区,夜空也充满了澎湃的极光。”
现在,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陆续实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距离星辰大海的梦想越来越近。昨天中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与天河核心舱重聚后,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首次“扩建”。原本在太空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在轨道上观看。这次发射。
问天实验舱踏上“问天”之旅,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问天实验舱太阳翼整体翼展大于55米。采用向心机构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保持最佳角度,并时刻保持太阳的方向,防止飞行过程中其他舱段遮挡阳光,保证空间站持续供电。
闻天实验舱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单体舱段。它长17.9米,比天河核心模块长一米多。工作舱设有多个实验柜,以及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厨房等生活设施;位于中段的气闸舱将是未来宇航员出舱活动的主要舱口,位于尾部的气闸舱资源舱主要为问天实验舱提供动力。
https://gaitaobao4.alicdn.com/tfscom/i1/727640473/TB2zHqvlVXXXXamXpXXXXXXXXXX_%21%21727640473.jpg_310x310.jpg
问天实验舱为什么叫问天?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 “问天”取自诗人屈原的名作《天问》,表达了中国人谦虚好学的态度,向遥不可及的天空发问,用问题探索宇宙。神舟、嫦娥、天宫,几乎所有中国的航天器的命名都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印记。五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对星辰日月的向往和崇拜从未改变。
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科学实验柜,让中国开启了太空养鱼、种草模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了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和生物技术科学实验系统的研制任务。通过“太空养鱼”构建以“植物-鱼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空间多重封闭水生生物保鲜系统。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舱可容纳1000毫升以上的水,在外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具有平衡循环的封闭系统。
未来,人类将超越地球,进行太空探险,这将离不开太空生命保障系统的重建。在问天实验舱进行的生物技术科学实验,让中国离星辰大海又近了一步。
从《万年炎帝》到《问天》,这就是科幻与现实的转变。中国航天员的不懈努力,让中国有能力把科幻变成现实。如今,中国国力强大,经济不断发展。不再像科幻小说中那样处于被动局面。问天实验舱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蒙天实验舱将继续空间站的“扩建”,形成空间站的三模块“T”。基本角色配置。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基本成型,登陆火星、飞向更远的木星将不再遥远。 (贾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