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APP 纷纷变身生活服务平台,能否成功引流?
经济观察报记者 万敏 一周之内,一直是行业“风向标”的两大银行APP宣布升级,全部瞄准“生活服务”。人们还记得银行应用刚刚经历的一轮瘦身。上半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先后关闭了旗下电商平台应用善融商务、融e商城。下半年,银行APP又开始“加码”。不少银行APP深入“生活”,打造电影、餐券消费券等版块。它们看起来就像是“美团”APP的瘦身版。
这是银行APP切入生活场景聚集线上流量的又一次勇敢尝试。但在自建电商中迷失方向的银行,能否在阿凡达生活服务平台上获得收益呢?
银行APP转型
2022年12月26日,工商银行宣布“工银e生活”APP 5.0版本正式上线。对于这款定位为“工商银行个人生活服务平台”的APP,工商银行表示,将围绕百货超市、餐饮、购车、家居装饰、旅游等居民消费场景打造用户与商户、供需、线上、线下服务高效对接、相互促进的消费服务平台,完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快消费复苏,便利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
2022年12月25日,建行举办以“渴望的力量”为主题的“双子座”APP发布会,内容包括“建行生活”APP品牌升级,定位为“花钱、省钱、借钱,赚钱。”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邮储银行将于2022年11月推出手机银行8.0版本,本次更新内容包括“打造城市特色渠道、打造区域特色商圈、打造‘吃、穿、住、行、游、购、娱’”触手可及”等等。
引领行业银行APP潮流的招商银行过去也进一步拓展了生活服务,比如“口袋生活”、平安银行的口袋银行等。例如,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已升级6.0版本。开放银行引入了更丰富的第三方生活方式权益,覆盖“衣、食、住、行、娱”等消费场景。用户可以通过APP优惠购买电影票、打车、寄快递、购买生活用品等。
从页面外观来看,这些银行生活服务应用非常相似。除了支付、银行卡等基本金融功能外,餐饮门票、电影演出、外卖服务也成为“标配功能”。此外,还有优惠券领取、签到、抽奖等活动滚动更新。
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db196cdade49610f333427b2a56817e950e1d2f8.jpg?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00,limit_1/quality,q_80
(从左至右:建行人寿首页、工银e生活首页、农行手机银行生活首页)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小睿表示,手机银行作为当前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窗口”,在优化功能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打通场景生态等方面动作频频。近年来。银行APP越来越受欢迎。美团等提供的更加“大而全”的一站式平台服务,是商业银行在上述维度加强布局的具体体现,主要是通过拓宽服务广度、积极拥抱开放思维、引入更丰富的外部场景生态系统实现金融、泛金融、生活服务等不同场景的有机链接,围绕“数字金融”、“数字生活”、“数字政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吸引用户关注和时间,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年末年初,各种年货购物节、消费优惠等焦点活动也占据了银行APP首页中央广告位,与信用卡年终营销活动相呼应,比如如邮储银行信用卡“年货大餐”活动、宁波银行信用卡推出“年夜饭基金”活动、江苏银行信用卡推出“年货备”系列活动等。
“过去,银行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各种营销活动,但在没有形成流量思维时,就与外部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合作,银行投入了成本,流量却没有“只是影响了银行的发展,高峰过后,卡的数据量和用卡情况就没有长尾活动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有实力的大中型银行建设自己的APP流量池,是零售经营思维的转变。 。
记者注意到,以往银行APP也有发放优惠券的活动,但用户收到优惠券后,需要找到可以使用该优惠券的商户名单、商户地址等信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APP可以根据用户地址定位发放优惠券,智能匹配推荐附近商家和优惠券,让优惠券领取和使用体验更加美好。
上述信用卡人士表示,这也是银行从“美团”、“饿了么”等互联网平台学到的操作经验。用户越来越需要的是无心服务;此外,还根据用户的定位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技术的成熟也是原因之一。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线下商户资源。如何将他们导流到线上,形成用户生态圈,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苏晓锐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消费环境发生了一些与往年不同的变化。线上购物因物流放缓等原因有所延迟,而最早走出疫情高峰的城市线下消费已逐渐恢复,银行在关注过年线上消费动向时,还可以结合当前新形势,适当布局线下,与大型商圈、中小微商户共同采取促消费举措,共同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并做出贡献。
打破活动天花板
https://www.faceui.com/apps/upload/image/20220601/1654079038247400.png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手机银行应用前三名仍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月活跃规模分别为12664.76万、9829.28万、9352.69万。其中,工行、建行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城市商业银行中,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位列前三,活跃户数分别为520.67万户、512.94万户、359.86万户。农村商业银行中,江苏农商银行、重庆农商行、江西农商行位列前三,活跃户数分别为368.78万户、362.28万户、256.23万户。
从纵向对比来看,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手机银行服务活跃应用数为52639.05万个,环比增长0.68%。在过去一年的月度表现中,这个数据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或者增长。
从横向对比来看,国内数据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微信、支付宝、百度等超级APP流量优势显着,月活跃规模分别达到10.36亿、8.66亿、6.43亿。
对于银行类APP来说,培养客户深度沉浸、随时随地想“刷卡”的使用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银行APP的用户体验细节与深耕服务市场多年的互联网平台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在醒目位置展示允许“过期退款”、“随时退货”的优惠券或代金券产品页面。银行APP中的产品页面不显示。用户需要使用小字体的规则。进去确认你的搜索。另一方面,同质化的生活服务内容很难帮助银行APP获得新的关注。比如银行APP的外卖服务,农行、工商银行直接使用美团的外卖服务,而建信人寿则与饿了么合作;对于电影演出的票务服务,多家公司与猫眼票务合作。 “在‘邀入’模式下,商业银行将合作伙伴的产品和服务融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在“走出去”模式下,商业银行将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合作伙伴平台,两种模式的经营理念都是引导客户到商业银行或合作伙伴自有渠道,通过简单的连接建立业务联系。这两种“孤岛”客户服务模式将增加跨渠道的客户数量。运营成本也不利于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及性。 2022年12月上旬,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中国电子银行网、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发布《2022开放银行生态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一位此前在商业银行网银部工作、后来转行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银行还是更习惯从供应商那里购买服务和产品。毕竟他们的主业还是金融,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打造从头到脚的服务体系。另外,生活服务线上流量的竞争其实也很激烈。传统电商企业也在这个新兴领域奋战。还有抖音、拼多多、大型超市的自建APP、银行的运营策略等。能否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白皮书》指出,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爆发和监管环境改善,开放银行服务模式将不断从连接向融合转变。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场景化综合服务能力,而不是“招揽客户”。 “能力是重点,精准满足客户“金融+非金融”需求,不断培养客户新的金融行为习惯,增强客户粘性。
苏晓锐还认为,银行在提供生活服务时,除了服务广度外,还需要从服务深度和长度入手。具体来说,在服务深度层面,银行需要对差异化客户群体进行研判,根据客户群体特点,推出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如针对老年客户的特殊服务需求,突出高老年客户频次服务,开发专属功能。 、去除广告推送、优化操作交互、精简优化界面设计;此外,在服务时长方面,银行需要通过营销活动、体验优化、技术和运营等来提升用户粘性,如深入打造用户权益服务体系、基于社保、星级银行等、私人银行、有子女家庭、有车一族、工资卡客户、军人等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为用户设置不同级别的主动行为激励并提供具体的服务权益,鼓励用户向高端客户转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