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3|回复: 0

2023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考点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5 05: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轮复习考点帮助(新高考专用)

16 海水和海气相互作用的特性

(模拟练习+真实测试练习)

(2022湖南岳阳十四中模拟预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20′,东经142°11.5′。它被称为“地球第四极”。这里的水下环境极其恶劣,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大洋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号成功登陆马里亚纳海沟底部10909米深度。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的位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灭绝边界

C. 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

2、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对深海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水压、完全黑暗、低温 B. 任何生物都无法在寒冷、高压、缺氧的环境中生存

C. 水压高,完全黑暗,海水运动快 D. 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增加,压力增加,温度降低

【答】1. D 2. A

【分析】1.结合图片和我们所学到的知识,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深的海沟。该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海底,马里亚纳群岛以东,靠近关岛。该海沟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之间。板块碰撞压缩区是灭绝边界。它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而形成的。 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深海环境特点: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变高;水越深,光线越少,深海一片漆黑,温度低,有深海生物。 A正确,BD错误。深海水流动缓慢,C错误。故选A。

(2022·江西·第二模式)亚速海季节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域常有巨浪。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地区。相应地完成以下问题。

3、亚速海与黑海相比( )

A. 面积较大 B. 水温较高 C. 盐度较低 D. 冬季航运较繁忙

4.近年来亚速海盐度显着增加,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 B. 围海填海 C. 入海河流流量减少 D. 刻赤海峡修建堤坝

5、自然条件下,亚速海西岸和刻赤海峡表层海流对应的流向为( )

A. 从​​南到北 B. 从南到南 C. 从北到南 D. 从北到北

【答】3. C 4. C 5. B

【分析】3.从地图上看,黑海更大,所以A是错误的。亚速海城面积较小,纬度较高,水温应该较低。 B错了。由于亚速海由两条河流补给,且海域封闭,盐度较低,故C正确。结合材料,亚速海城冬季盛行偏北风,北部海域常有大浪,不利于航行,D错误。所以选择C。

4.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流入亚速海的两条河流附近的人比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引流的河水增多,因此流入亚速海的河流水量变少,导致亚速海的盐度上升。 C 是正确的。气候变暖对亚速海盐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 A 是错误的。围垦对海水盐度影响不大。 B错了。亚速海的盐度普遍低于黑海。亚速海盐度的增加一般是由于大量黑海水的涌入造成的。改造大坝将阻止黑海海水进入亚速海。而且,这是一条著名的航道,堤岸不会被改造。错误的。所以选择C。

5、结合资料信息,冬季盛行偏北风,亚速海西岸海表海流应向南流动;由于两个海域的盐度差异,刻赤海峡是密度流,表层流从盐度较低的亚速海流向较高的水面。黑海盐度高、水位低的地区也朝南,故B正确。所以选B。

(2022·辽宁·第二模型) 黑海是一片广阔而深邃的内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和密度与底层有很大差异。海水交换量小。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6.与黑海表层水相比,底层水( )

A. 盐度和密度均较高 B. 盐度和密度均较低

C. 盐度较高,密度较低 D. 盐度较低,密度较高

7.如果一艘满载粮食的货船从图中A城市驶往罗马,则该期间货船吃水的变化大致为( )

A. 越来越深 B. 先变暗,然后变亮 C. 越来越浅 D. 先变浅,然后变暗

【答案】6. 7.C

6.流入黑海的大河流较多,因此表层海水的盐度较低;由于盐度低,表层海水密度小。资料显示,黑海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交换量较小,这意味着底层海水被淡水稀释较少,盐度增加。在同一海域,由于盐度的增加,底层海水的密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与黑海表层水相比,底层海水的盐度和密度更高。 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货船的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的影响很大。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根据资料《黑海表层水的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可以看出,地中海海水的密度>黑海海 > 亚速海。因此,一艘满载粮食的货轮正从图中的A市驶往罗马。在此期间,货船的吃水深度大致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浅。 C正确,排除ABD。所以选择C。

8. (2022·上海青浦·第二模式)国家气候中心正式宣布2021年为“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面温度异常下降,引起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经常出现的现象是( )

①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容易发生洪水 ② 秘鲁渔业渔获量或将增加

③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差异加大 ④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分析】拉尼娜现象是由东南信风加强引起的现象。东南信风加强,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加强,降温除湿效果增强,干旱频繁,①是错误的;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受拉尼娜影响力量增强,上升流显着,渔业产量增加,②正确;太平洋东侧寒流加强,西侧暖流加强,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水温差,③是正确的;澳大利亚东侧东南信风加强,暖流加强,增温增湿效应显着,降水增加,森林火灾概率下降,④错误。 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择C。

9.(2022·浙江金华·模拟预报)阅读拉尼娜某年太平洋东西两侧大气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季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 B. 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偏低

C. 南美洲洪涝灾害加剧 D. 今年以来东南信风持续减弱

【答案】B

【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已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判断,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将会加强,导致今年东南信风加强,D为错误的。由于沃克环流增强导致太平洋东岸冷水溢出,导致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低。 B 是正确的。此时太平洋整体水温略有变化,A错误。由于南美洲气温较低,下沉气流盛行,降水较少,因此洪水不会加剧。 C错误,故选B。

10.(2022·上海黄浦·第二模式)2022年2月1日至22日,受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2℃比常年同期低4℃至4℃。拉尼娜现象指的是下图中的( )

A. ①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 B. ②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C. ③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D. ④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



【答案】D

【分析】据了解,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由此可见,该现象与①③海域(不含AC)水温变化关系不大; ②④均位于东太平洋。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而不是上升。 B错误,D正确。所以选D。

(2022·福建泉州·三模型)活动性火灾是指遥感卫星捕捉到的地表热异常,包括森林火灾、农业火灾、城市火灾等。中南半岛活动性火灾发生频率存在较大时空差异。研究表明,活跃火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植被覆盖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下图展示了印度支那地区活跃火灾密度值的空间分布。相应地完成以下问题。

11. 推测印度支那地区发生火灾频率较高的时间段是( )

A. 二月至四月 B. 五月至七月 C. 八月至十月 D. 11月至次年1月

12. 印度支那常绿阔叶林发生火灾的频率明显高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主要原因是常绿阔叶林( )

A. 大量垃圾 B. 有很多油性物质 C. 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D. 大量农业活动

13.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太平洋西岸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将会减弱。此时的中南半岛 ( )

A. 降水减少,活跃火灾增加 B. 降水增加,活跃火灾减少

C. 温度降低,活跃火灾减少 D. 随着温度升高,活跃火灾增加

【答】11. A 12.D 13.A

【分析】11.印度支那属热带季风气候。 2月至4月,这段时间为旱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半球。中南半岛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升高,气温高且干燥,更容易发生活跃火灾。 A是正确的。 。 5-7月和8-10月降水较多,不易着火; 11月到1月,气温低,着火困难,BCD错。故选A。

12. 印度支那的活跃火灾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山区刀耕火种引起的植被燃烧、平原农作物种植引起的秸秆燃烧以及自然发生的森林野火。其中,刀耕火种和焚烧秸秆是印度支那地区活跃火灾的主要类型。这些活动往往位于常绿阔叶林地区,那里水和热量丰富,农业活动也很多。 D 是正确的。落叶阔叶林区枯落物较多,常绿针叶林区油性物质较多。这三个林区的植被破坏都很严重,ABC 是错误的。所以选D。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太平洋西岸赤道附近上升气流减弱,印度支那降水减少,气候干燥炎热,活跃火灾增多。 A是正确的。 BCD码错误。故选A。

(2022·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模拟预报)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拉尼娜现象。 2021年冬季较冷。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海岸和西海岸海水温差形成的热环流。其强度变化是判断气候变率的重要依据。图为典型拉尼娜年的沃克环流和海水温度异常分布。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A、B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加强,印尼降水增加,热带经济作物增产

B、A、B海域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近海水温升高,渔业产量下降

C、A、B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加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加,洪水发生更加频繁

D、A、B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大西洋无影响

15.拉尼娜现象造成今年冬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寒冷的原因是( )

A. 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 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

C. A 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的吸引力增强 D. A 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的吸引力增强

【答案】14. 15℃

【分析】1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面温度异常下降。结合沃克环流和典型拉尼娜年海温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海面温度较低,是近海面冷热不均匀造成的。在大气的运动中,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气温较低,空气呈垂直方向下沉;同样,太平洋西部的空气也是垂直上升的;空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力差,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流受到高压的引导。低压在海洋表面附近从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则相反,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因此,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A、B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加强,西部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加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有利于增加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资料显示,当赤道附近的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时,空气冷却下沉加剧,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加强东南信风,吹海水被太阳加热到西太平洋,从而导致西部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海水温度升高。受此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气温应该会更高。因此,冬季东部沿海气压较往年偏低。这导致冬季亚洲高压与我国东部沿海低压气压差增大,因此受到偏北风的影响。较大是因为北风来自高纬度地区,所以我国东部较冷。 C正确,D错误。当赤道附近的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时,空气冷却下沉加剧,导致气压升高,进而加强东北信风和日本暖流,导致出现AB错误。所以选择C。

(2022·天津和平·第二模型)下图为8月太平洋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单位:℃)。阅读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6.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海区海水等温线( )

A. 随着值增大,北向弯曲幅度增大 B. 随着值增大,北向弯曲幅度减小。

C. 数值减小,南向弯曲幅度增大 D. 数值减小,南向弯曲幅度减小。

17. 西北太平洋沿岸B海区等温线密集的原因是( )

A.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 B. 冷暖流在此海域交汇

C.海洋与陆地热力差异较为显着 D.补偿流量上升导致冷却

【答案】16. B 17.B

【分析】16.从图中可以看出,嘉海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A海区海水等温线值会增大。选项C和D被排除。当A地点海水温度较高时,该地点近海东南信风较弱,导致流经该地点的自南向北的秘鲁寒流减弱,海水等温线曲线向北减小。 B正确,A错误。所以选B。

17、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东海地区位于日本北海道岛东部。这个地方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水温差大,等温线密。 B 是正确的。这个地方的等温线四季都比较密集,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无关。 A 是错误的。日本沿海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显着,但差异不大,C错误。 B海区为冷暖流交汇处,不以上升补偿流为主。 D 是错误的。所以选B。

(2022·辽宁·第二模式)Nio3.4指数是指赤道东太平洋(5°S~5°N,170°W~120°W)一定区域的平均海温距平。是中国气象局的国家级指标。气候中心确定拉尼娜事件发生的主要指标。 3月移动平均值Nio3.4是指连续三个月海水温度指数的平均值。下图为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7年9月至2022年2月Nio3.4指数月平均值和3月移动平均值Nino3.4指数统计数据。阅读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8、如图,2021年冬天,我国浙江省( )

A. 气温偏高 B. 气温偏低 C. 油菜成熟较早 D.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19. 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22年夏季,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

A. 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有所增加 B. 澳大利亚东部洪水

C. 印度尼西亚森林发生火灾 D. 秘鲁渔业捕捞量增加

【答案】18. B 19.C

【分析】18.从图中可以看出,拉尼娜现象发生在2021年北半球冬季,此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下降,西部异常变暖。欧亚大陆东部南北气压差加大。南下的冷空气团数量和强度有所增加。浙江省气温较低。 ;冬季气温低,油菜成熟滞后;浙江省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9、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多,西太平洋海水变冷。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减少;澳大利亚东部和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这些地区容易发生干旱和森林火灾;在秘鲁渔业中,由于水温升高,上升流减弱,海水较低,流入海面的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大大减少,导致当地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秘鲁渔业捕捞量减少。则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选择C。

(2022·浙江·模拟预报)警戒水位是指当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防洪堤可能面临极大危险。此时,防洪堤人员应做好随时投入救援行动的准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河流防洪主题进行了统计调查,构建了防洪安全指数P(实际水位与警戒水位的比值)。下图为某年某河流防洪安全指数P的季节变化。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以下哪个省份( )

一个。



B.

C.

D .

21。根据数据推测,今年最有可能出现以下现象:( )

A、江苏南京出现暖冬,樱花提前开花 B、我国南方出现干旱,降水量较往年偏少

C. 内蒙古沙尘暴肆虐,交通受阻 D. 东北地区干旱,水稻减产

【答】20. C 21.乙

【分析】20.看图可以看出,防洪安全指数P在8月份最大,超过了1,这意味着此时实际水位最高,降水也最多,其次是7月份,安全防汛指数P在8月份最大,超过了1。指数P较大。因此,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7、8月份,以8月份为主,我国锋雨带在7、8月份向华北、东北地区移动,因此河流最有可能位于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我国的地区。根据提纲,C为黑龙江省,C正确; A为四川省、B为台湾省、D为云南省,均位于我国南部地区。 ABD 是错误的;所以选择C。

21。根据上述问题分析,当年北方地区发生了洪水。根据数据推测,今年是夏季风较强的一年,可能是拉尼娜年。此时,我国南方出现干旱,降水量较往年偏少。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涝。 ,东北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D错误;江苏南京冬季容易出现寒冷,A错误;内蒙古降水较多,沙尘暴较少,C错误;所以选B。

(2022·全国·模拟预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比较复杂。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2020年我国汛期气候异常。下图为2020年110.0°E至122.5°E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与我国2020年汛期气候异常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海气相互作用

23。与常年相比,图中所示地区2020年我国汛期气候异常有( )

A.南方严重干旱 B.华北地区汛期提前 C.江淮梅雨期长 D.我国南旱北涝

【答】22. 23.C

【分析】22.据资料分析,我国2020年汛期气候异常属于全球气候异常的一部分,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境内的上升流减弱,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B、C、D 错误。与我国2020年汛期气候异常最不相关的因素是地形。地形是一个不会改变的短期因素,因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很小。 ,A正确,故选A。

23。图中,降水集中在南部地区。 7月份降水较多。南方已经容易发生洪水。错误A:夏季,北方没有明显降水,因此华北地区的汛期并不显得提前。错误B、南方梅雨季节一般发生在6月左右,图中南方降水持续到7月,因此江淮梅雨期较往年较长。 C正确;秦岭淮河线的纬度范围在北纬32°至北纬34°之间,图中雨带基本集中在南方,而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应少,易发生干旱北部发生洪水,南部发生洪水。 D 错误;所以选择C。

(2022·全国·模拟预报)软鱼是海洋洄游性头足类动物,生命周期较短,一年,对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下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最适合软鱼生存的海水温度分布。相应地完成以下问题。

24。与常年相比,9月是软鱼最适宜生存的地点( )

①在厄尔尼诺时代的北部②eelniño时代南部的南部③北拉尼娜(LaNiña)

A.①③B。①④C。 ②③d. ②④

25。图片中显示的海面积有更多的脂肪软鱼资源,主要是因为该区域()

A.海水的盐度合适B.海水温度合适

C.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回答】24。 C25。d

【分析】24。阅读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厄尔尼诺(Elniño)年分布在北纬42°的南部,而拉尼娜(LaNiña)年分布在北纬42°以北。 LaNiña和ElNiño年的海水温度条件相反,因此应在图中显示的两条线之间分布正常的年份,因此②③是正确的,①④是错误的。总而言之,C是正确的,ABD是错误的。所以选择C。

25。在阅读地图中,海面积A位于(42°N,150°E)。该地点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东部。这是北海道的钓鱼地。这主要是由于库里尔冷电流和日本温暖电流的交汇处形成的较大渔场。 D是正确的;它与海盐度有关,与它无关,一个是错误的。合适的海水温度是软鱼生存的环境条件。除了图片中显示的海面外,其他海面的温度大致与海面积A的纬度大致相同。 b是错误的;日本的渔业是开发的,这个地方是渔场,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C是错误的。因此,选择D。

26。(2022·上海洪库·第二型模型)物质和能量在海洋和大气之间交换。阅读图形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贸易风将赤道温暖的电流从东到西。在正常的几年中,东方的地表海水温度较低,空气冷却和下沉,到达海面后向西偏转。西部的地表海水温度很高,炎热潮湿的空气升高,并在达到高海拔高度后向东偏转。结果,在赤道太平洋上形成了东西方热循环圆。

(1)绘制图1上方圆形矩形框中的材料中描述的热力学循环圆圈。(4点)

(2)在正常年份,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地区的地表海水温度低于西方的海水温度。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注意:仅解释“东方低点”,而不是“西方高高”。)(4分)

(3)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填写图2中的相应框,并用代表以下选项的字母来反映这种效果。 (6分)

答: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潮湿而多雨

B.东风在赤道附近弯曲

C.赤道和海水水槽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

(4)首先使用一个句子来总结厄尔尼诺对上述热力学循环的影响,然后解释并解释厄尔尼诺尼诺对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6分)

[答案](1)顺时针方向

(2)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的地表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水升起以补充;沿海较高的纬度有冷电流。

(3)

(4)厄尔尼诺现象削弱了上述热力学循环,甚至发生了反向循环。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的地表水温会升高,导致温度高于正常年份,气压低于正常年份。

[分析](1)根据数据,在正常年份,东太平洋的表面海水温度较低,空气冷却和水槽,高压在地面附近形成,并且在上面形成了低压;西部的表面海水温度很高,空气被加热并升高,并且在表面附近形成低压,并且在天空上方形成低压。形成高压;表面附近的空气流从东向西流动,其上方的空气流从西到东流动,形成了顺时针热力学循环。如图所示:

(2)与材料分析相结合,在正常年份,东南贸易风在东部赤道太平洋中占了上风。地表海水在东南贸易风中从海岸吹走,底部冷海水升起,以补充从地面流出的海水。沿海岸流动的较高纬度的秘鲁寒冷电流。 ,因此水温较低。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东风降低,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温暖地表水向东流动,导致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海水升高下沉,导致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的水温异常上升并上升以增强。气候变得潮湿和多雨。

(4)在正常年份,东太平洋之间存在顺时针热力学循环。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这种热力学循环被削弱,甚至相反的热力循环也会发生。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海水的温度会上升,因为地面是下部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这又导致温度高于正常年份,而气压则是低于正常年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06:04 , Processed in 0.075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