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孙正聿在吉林大学演讲:与青年学子共同探讨求知之路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6 07: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人:孙正宇 演讲地点:吉林大学 孙正宇,1946年11月出生,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原清华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省编着,并出版了九卷本《孙正宇哲学著作集》等著作。尊敬的老师、同学们,欢迎来到北国春城、吉林大学。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进行这样的交流。我们都处于求学的青春时期。我想这里的学生,无论是学文史哲,还是学政经法数理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生命的关心,对意义和意义的关心。生命的价值。用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生活的系统反思。因此,我结合了同学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哲学的兴趣,和大家一起聊哲学、聊人生。理念:“使人成为人”。学科学的时候,我不告诉你,你就会糊涂;如果我告诉你,你就会明白。说到学哲学,我不解释你就明白;如果我解释一下,你会感到困惑。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这个命题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其含义之一是哲学是对生活的反思。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思活动。另一层含义是,哲学作为人类的活动,是对生活的系统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生活的活动,称为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他是一位哲学家。系统反思生命哲学,它与其他科学有什么区别?除了哲学之外,其他科学都使你成为“某种人”,即它们使你掌握某一特定专业,掌握某种特殊技能,发挥某种作用。将来可以从事某种工作。职业。我们称之为科学,让你成为“某种人”。相比之下,哲学使你“成为人”。这句话的含义极其深刻。虽然说你是人,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你缺乏一种哲学修养,你并不是冯先生认定的真正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因此,他做了这样的区分:其他学科让你成为一个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专门人才”;学习哲学能让你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就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这就是哲学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如何才能获得这种系统的人生哲学反思呢?冯先生说是“绝杰”。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中国可能是一本畅销书。这本书的编辑前几天告诉我,这本书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并更名为《哲学修养十五课》。



我在书中说过,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学习科学是什么感觉?如果我不告诉你,你会感到困惑;如果我告诉你,你就会明白。说到学哲学,我不告诉你,你就明白;如果我告诉你,你会感到困惑。大家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呢?想一想,科学把一些个体现象、奇异命题和观察术语,通过归纳推理提升为理论术语和普遍命题,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测。比如,一旦我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然后讲一下边和角的关系,你就能做相关的几何题了。这就叫我不告诉你你糊涂了,而是我告诉你你明白了。另一方面,哲学则恰恰相反。它将人视为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批判反思的对象。我不说,你也清楚;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困惑。比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就是一张桌子,明摆着;但我问你,如果你没有桌子的概念,你为什么会把这样的东西当作桌子呢?使困惑?这就是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大陆学生都知道,但是台湾学生听说过吗?有首歌叫《我心中的太阳》,歌词是:“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更亮?山上的大树和山上的小树谁更大?”山脚下,心里的爱人和身外的世界,谁更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会如何回答?歌里唱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世界极其复杂!哲学就是要揭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尤其是人生的复杂性。



我不说,你也心知肚明;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会更加困惑。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认识和理解”。没有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极端。今天你是理想主义者,明天你可能是现实主义者,最后你可能是绝对主义者或相对主义者。荣、辱、祸、福,你很难掌握。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对生活的系统反思,使人成为人。这是一种“启蒙”活动。这种哲学“启蒙”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冯先生说是“境界”。他谈到人生的四个境界:使人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最终达到天地境界。因此,中国哲学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气韵修养。这是冯先生理解的一种哲学,这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以上讲的是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接下来我想从哲学和人生的角度出发,从哲学的层面对人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解释,并谈谈我自己的经历。我想详细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人类的存在;二是人类的存在。二是人的人性化;第三个是人间。 1.?哲学与人生//2009-04/16/.htm2.?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特点? 3.?90岁北大老教授黄占森:哲学之路就是人生之路4.?中国哲学的“路径预设” 5.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 6.老子的和谐无为思想 7.繁荣社会科学的最强音 8.萨冈·特臣的历史哲学观点 9.性质:老子生存哲学的研究 10.生活积累与审美积累 11.张士英:哲学是“提高生命境界的学” 12.近代哲学、科学、制度和文艺的变迁趋势 愿景 13.儒释道互补、心态和谐 14.哲学社会科学要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15.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 16. .《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本 17.老子关于道家那些事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18.美德与人生理想蓝图 19.用爱凝聚社会的和谐因素 20.西藏:艺术的热源,美学的富矿21.成功的十大秘诀22.高玉涵:“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人”23.周文章:为什么是“世界观”这个老话题重复 24.博大和谐的生命精神 25.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6.从《大众哲学》谈哲学的大众化 27.在探索人生的同时走进哲学 28.苦难的时空联系29.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当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5:39 , Processed in 0.0625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