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8|回复: 0

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后天环境或起关键作用

[复制链接]

942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470
发表于 2024-10-19 06: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因对智商的影响有多大?

最近我在德国《南德意志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必须与大家分享。

我曾经认为,一个人的智商至少有50%是受遗传影响,剩下的50%是受环境影响。当我想到遗传因素决定一半时,我有时会忍不住偷懒教育,让悠悠看一两个小时电视。我心想:“我的基础好,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会落后太多……”

然而,现在许多脑科学家和基因科学家推翻了这个结论。他们认为基因遗传对智商影响很小,人的智商主要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

从1909年到2013年,人类平均智商提高了29点。与 1909 年的人们相比,今天的人类非常有天赋。这种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的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是由美国教授弗林发现并提出的。

科学家认为,人类基因库不太可能在短短一百年内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智商奇迹般的提高几乎完全可以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例如更好的教育或营养。

弗林在1980年的书中指出,黑人和白人智商指数的差异是由教育环境造成的。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黑人和白人之间的智商指数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这一经验证据支持了他的“智商环境原因理论”。

对影响智力的基因的实际测量也证实了这一点。国外涉及数十万人的研究已经鉴定出许多可能影响智力的基因。然而,单个基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将所有遗传效应综合起来,对智商的影响也只有 4%。换句话说,目前还没有具体证据表明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智商(也许基因突变极少的天才除外)。

灵活的大脑潜力无限

脑科学家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比较。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其硬件的潜力和所安装软件的质量。

对于人类来说,智能还意味着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大脑的硬件水平,比如神经记忆能力。二是生命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这是我们安装的软件。

可以安装计算机上的软件。您安装的软件越多,它的功能就越多。硬件再好,如果什么都不装也是没有用的。

人脑与计算机相同。智力活动所需的软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即使是最好的硬件也无能为力。

有人可能会说,大脑硬件层面的遗传效应是否限制了高质量软件的使用?

令人高兴的是,对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令人费解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变得更聪明,他们的大脑潜力实际上在下降。

婴儿出生时大脑中就有大量多余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以每秒700个的速度快速连接,以便他们能够灵活地对环境做出反应。



随着孩子适应各自的环境,多余的神经元会逐渐减少。

如下图所示,大脑中负责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等)部分的神经连接最先开始发育,最早(在婴儿半岁之前)达到发育高峰。岁)。随后,这部分大脑的发育速度逐渐减慢,在1岁到7岁之间保持着相对平缓的发育趋势。

大脑达到巅峰发育的第二部分是负责语言区域的神经连接。这部分的发展比感觉知觉稍晚。孩子8-10个月左右时发育速度最快,之后逐渐下降。 6岁以后,这部分大脑的发育趋于平稳。

与感官知觉和语言相比,高级认知功能区域的神经连接是大脑最后开始发育的部分。在1岁时达到顶峰,但在整个1-6岁的时期,大脑的这一部分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但12岁以后,这部分神经连接的生长速度大大减慢。

也就是说,在智力发育的早期阶段,每个宝宝的大脑潜力都相对过剩。难怪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天才”。但这种潜力会随着智力的增长而降低,而导致神经元连接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环境因素。

如果环境没有给孩子的大脑提供足够的刺激和挑战,那么准备适应环境和挑战的多余神经元连接就会被大脑自动切断。 。 。你觉得遗憾还是不遗憾呢?

也就是说,早期教育对于大脑发育极其重要,因为人的大脑可塑性很强,可以用也可以丢。孩子大脑的硬件水平绝对是绰绰有余的。这仅取决于我们安装了多少软件以及如何安装。

自我实现的预言

除了外界提供的教育和营养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的智商发展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学得好,有的孩子学得不好?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心理学领域的一个著名实验。一位心理学家以进行智商测试的名义,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并指出一组智商高,另一组智商低。

几个月后,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学生的智力实际上提高了很多,而另一组学生的智商实际上下降了。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一些属于高智商组但实际智商测试成绩并不高的学生,在后续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远高于那些智商测试成绩高的学生。被分配到低智商组的同学。

在这里我真的很同情那些被随机分配到低智商组的学生。虽然只是一个实验,但被认定为“低智商”的心理暗示,可能真的会导致这样的人生毁掉……

与基因遗传相比,外界(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商提升影响更大。

上述实验中被随机分配到“高智商”组的学生之所以智商实际上有所提高,是因为他们在被认定为高智商后,有了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动力,以及他们刻苦努力的结果。工作有所改善。给予他们正向强化,让他们持续有动力去接受更多的挑战,提升自己,形成良性循环:



感到有能力和积极性 - 努力工作 - 好的结果 - 积极强化 - 更强的动力 - 更加努力地工作 - 更好的结果/提高智商

恶性循环的开始就是把自己成绩不好归咎于天生智商的缺乏,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别人,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感觉自己无能,没有动力 - 接受现状,不努力工作 - 结果不好 - 负面强化 - 动力进一步下降 - 更少努力 - 结果更差/智商更低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心里所预想的一切,都会真正发生。

因此,我在《我和婆婆对于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分歧,你怎么看?》中写道。 “我在文章中写道,不要对女孩说‘女孩生来数学不如男孩’或者‘男孩生来对别人的感受不敏感’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并不属实,但如果你这么说的话太多了,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让孩子有不努力的借口,慢慢就会变成真的。

可见学习本身并不困难。最困难的就是没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后面的一切都会加速。

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

学习的部分动力来自于孩子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做得好并且有信心。这就需要家长更多的积极鼓励,这也是欧美家长整天表扬孩子的原因。

诸如“你为什么这么笨?”之类的打击式教育。是最不经济的做法。不但起不到让孩子因挫折而变得更加勇敢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一旦孩子相信自己是愚蠢的,他们就会像预料的那样变得越来越糟。愚蠢的。

我最常对悠悠说的鼓励就是:“妈妈,我相信你能行。”当她失败的时候,我也会说:“你再努力一点,一定可以的。”强调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努力了还是做不到,我就会安慰孩子:“没关系,你还年轻做不到,很正常,等你长大了就可以了。”总之,不要让孩子有“我做不到”的心理暗示。 。

学习动力的另一个来源是兴趣。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如果你总是被父母、老师推着、推着,你永远走不了多远,也达不到真正的高度。

虽然基因无法决定智商,每个孩子的大脑潜力都是无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在各方面、每一科都做到最好。虽然智力潜力是无限的,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每个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不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才是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读完这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我突然觉得,对于我们所有中国人来说,希望成功并不是一件坏事。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这对孩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注意控制和合理引导即可。过度的用力和压力也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动力。

由于孩子的智商更多地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父母的智商还是孩子的背景,我们都没有理由偷懒。我们要相信,我们在教育上付出的每一点努力和付出,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创星域】 ( 京ICP备20013102号-15 )

GMT+8, 2025-5-5 17:34 , Processed in 0.1264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